()的特征是个体视其服务对象为“物”,而非当成“人”。其实质是试图避免不希望的工作要求,或者减少感知到的威胁。
第1题:
第2题:
工作倦怠的维度包括()。
第3题:
()是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被视为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并且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第4题:
将服务对象作为“物”,而非当成“人”看待,属于哪一种职业倦怠?()
第5题:
()是指个体发现实际工作状态与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自我能力感降低,并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
第6题:
()是个体感到自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和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其外部表现为没有活力、缺乏工作热情等。
第7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斯兰和杰克逊定义的职业倦怠表现方面的是()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情绪衰竭
人格解体
职业倦怠
个人成就感丧失
第10题:
情绪衰竭
人格解体
动机减弱
个人成就感丧失
第11题:
情感衰竭
人格解体
成就感丧失
人格塑造
第12题:
情感耗竭
成就感降低
失去兴趣
去人格化
第13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构成指标包括()
第14题:
关于心力憔悴,不正确的描述是( )
第15题:
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就是职业倦怠。
第16题:
职业倦怠的核心是()
第17题:
人格解体描述了个体以一种负面的、冷漠的或是极端逃避的态度去面对服务对象或工作,刻意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易怒、缺乏感情投入的态度()
第18题:
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通常是指()
第19题:
情绪衰竭
职业倦怠
人格解体
个人成就感丧失
第20题:
情感衰竭
人格解体
成就感丧失
人格塑造
第21题:
情感衰竭
人格解体
成就感丧失
人格塑造
第22题:
人格解体
情感衰竭
低个人成就感
生理疲劳
第23题:
情感衰竭
人格解体
成就感丧失
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