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培养中常用的pH控制手段是()。
第1题:
影响发酵PH的因素有()
第2题:
培养过程中不希望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
第3题:
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
第4题:
发酵过程中,能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第5题:
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第6题:
连续发酵时在相同的稀释率下,流加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浓度越高稳态时菌体浓度越()
第7题:
电流 保护中,流互按()原则标注,即当流互一、二次侧绕组中,同时由同极性端子通入电流时,它们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
第8题:
加糖并提高通气量
加酸并提高通气量
加糖并降低通气量
加酸并降低通气量
第9题:
营养物质的消耗
微生物呼出的CO2
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第10题:
加酸
加碱
加缓冲液
加培养基
第11题:
加酸
加碱
通风
隔绝空气
第12题:
加酸
加碱
加缓冲液
加无机盐
第13题:
工业上生产抗生素的过程中控制和调节发酵pH较少采用的方法是()
第14题:
叶绿素在加酸或加碱的反应中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是加快的。
第15题:
发酵过程的综合指标是().
第16题:
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
第17题:
连续培养酵母菌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谷氨酸发酵产生了乳酸,此时应该()
第19题:
缓冲液
直接流加酸或碱
通入CO2
流加营养物质
第20题:
加酸
加碱
加缓冲液
什么都不加
第21题:
微生物培养环境中的温度
微生物培养环境的中pH
该营养物质分子特性
环境中能源物质的含量
第22题: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成分和配比
加入适量的碳酸钙
加入适量的磷酸盐
直接加入酸或碱
第23题:
及时补充营养物质
以青霉素杀灭细菌
以缓冲液控制pH在5.0~6.0之间
以酒精浓度测定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