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主要临床特征。

题目

简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毛细管型血管瘤:呈鲜红或紫色,高出或不高出皮肤与粘膜,周界清楚,压之退色。其中与皮肤表面平者,称为葡萄酒斑状血管瘤;而突出皮肤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者,称为杨梅样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位置深则皮肤粘膜颜色正常,表浅则呈蓝色或紫色。边界不太清楚,质地柔软,压之体积缩小,体位移动试验阳性,有时可扪及静脉石。可引起局部畸形,功能障碍。穿刺有血液。
(3)蔓状血管瘤:常发生在颞部和唇部,突起呈念珠状,表面皮温增高,扪诊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可累及基底的骨质。
更多“简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主要临床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的包扎和运送。


    正确答案: 包扎的作用有压迫止血;暂时性固定,使骨折减少活动,防止进一步移位;保护并缩小创口,减少污染或涎液外流常用包扎法有:四尾带包扎法和十字绷带包扎法。
    不要压迫颈部,以免影响呼吸。运送伤员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通畅。昏迷伤员可采用俯卧位,额部垫高,使口鼻悬空,有利于涎液外流和防止舌后。坠。搬运疑有颈椎损伤的伤员,应有2-4人同时搬运,有一人稳定头部并加以牵引,其他人则以协调的力量将伤员“滚”抬到担架上,颈下应放置小枕,头部左右两侧用小枕固定,防止头的摆动。

  • 第2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的防止窒息。


    正确答案: (1)窒息的临床表现:窒息的前驱症状为伤员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严重者在呼吸时出现“三凹”(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陷)体征。随之发生脉弱、脉速、血压下降及瞳孔散大等危象以至死亡。
    (2)窒息的急救处理:防治窒息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处理,把急救工作做在窒息发生之前。如已出现呼吸困难,更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阻塞性窒息的急救,应根据阻塞的原因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①及早清除口、鼻腔及咽喉部异物;
    ②将后坠的舌牵出;
    ③吊起下坠的上颌骨块;
    ④插入通气导管使呼吸畅通:对困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的伤员,可经口或鼻插入通气导管,以解除窒息;
    ⑤吸入性窒息的急救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导管,充分吸出血液、分泌物及其他异物,解除窒息。这类伤员要特别注意防治肺部并发症。

  • 第3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的止血。


    正确答案: 出血的急救,要根据损伤的部位出血的来源(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及现场条件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①压迫止血。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供应动脉的近心端适用于出血较多的紧急情况,作为暂时止血,然后再改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止血,如在咬肌前缘的下颌骨面上压迫颌外动脉;在耳屏前压迫颖浅动脉等。包扎止血法可用于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小动脉的出血。填塞止血法可用于开放和洞穿性创口。
    ②结扎止血法是常用而可靠的止血方法。口腔颌面部较严重的出血如局部不能妥善止血时,可结扎颈外动脉。
    ③药物止血法适用于组织渗血、小静脉和小动脉出血。局部使用的止血药有各种中药止血粉、止血纱布及止血海绵等。

  • 第4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磁共振成像检查正常图像。


    正确答案: 头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所显示不同断面的解剖结构与CT相同,但图像特点不同。在磁共振图像上,密质骨呈黑色无信号影像,而脂肪组织因含有大量可移动的氢离子,呈现高信号影像。骨髓内含有较多的脂肪组织,因而显示的信号亦较高。腮腺和颌下腺为脂性腺体组织,其信号强度高与周围的肌肉组织。
    颞下颌关节矢状面正常图像表现为:闭口位时可见关节盘本体部成双凹形,其影像信号强度明显低于周围软组织。关节盘双板区信号相对较高。
    在关节盘双板区和后带之间可见有明显的分界线,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顶部。正常开口位图像可见关节盘本体部形态更为清晰,前、中、后三带易于分辨。在关节中部矢状面上可清楚地显示翼外肌的上下头影像。

  • 第5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诊断。


    正确答案: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所见,诊断不难作出。但在伤情判断时,应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精神状态并估计失血量,还要注意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的创伤以及局部软组织伤有无颌面骨及牙的创伤,更应注意颌面部重要的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组织、器官的创伤情况。

  • 第6题:

    简述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


    正确答案: 非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有角化和细胞间桥;
    腺癌,形成腺管结构;细支气管肺泡癌,有细支气管或肺泡样结构;大细胞癌,无腺、鳞或小细胞癌的特点。
    小细胞性肺癌:细胞小,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混合性癌:鳞癌与腺癌或者小细胞癌等的组合。
    其他类型肺癌:如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腺样囊性癌等。

  • 第7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并发休克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①意识与表情:在休克早期,患者多表现为烦躁、焦虑或激动;当休克加重,脑组织血液灌流进一步减少,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或意识模糊,神志昏迷。②皮肤:皮肤苍白、发绀、四肢皮肤湿冷,周围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充盈不足。③甲皱微循环:可用手指轻压患者的指甲的远端,随即松开,若甲床不能迅速地由苍白转为充血,说明甲皱微循环不良。④脉搏:休克早期,脉搏细而快;在休克晚期,脉搏变为慢而细。⑤呼吸: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⑥尿量:是休克的主要表现之一,尿量每小时小于25ml足以确诊休克。

  • 第8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所引起窒息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窒息的前驱症状为患者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凹陷。如此时仍未及时处理,则可出现脉弱、脉数、血压下降和瞳孔散大等危象。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主要临床特征。

    正确答案: (1)毛细管型血管瘤:呈鲜红或紫色,高出或不高出皮肤与粘膜,周界清楚,压之退色。其中与皮肤表面平者,称为葡萄酒斑状血管瘤;而突出皮肤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者,称为杨梅样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位置深则皮肤粘膜颜色正常,表浅则呈蓝色或紫色。边界不太清楚,质地柔软,压之体积缩小,体位移动试验阳性,有时可扪及静脉石。可引起局部畸形,功能障碍。穿刺有血液。
    (3)蔓状血管瘤:常发生在颞部和唇部,突起呈念珠状,表面皮温增高,扪诊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可累及基底的骨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所并发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正确答案: ①脑震荡:主要症状是伤后意识障碍,轻微而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常发生逆行性遗忘;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神经检查为正常。脑震荡一般仅需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多可自愈。
    ②脑挫裂伤:常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患者多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查见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如感觉或运动障碍、失语、病理性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脑挫裂伤的主要治疗原则为镇静、脱水、止血及防治感染。应注意,患者如确诊为脑挫裂伤,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处理已退居此位,此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并注意神经定位症状的出现与变化,必要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③硬膜外血肿:典型的临床病程为伤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然后逐渐恢复,经过一段中间清醒期后,患者感到头痛、呕吐、躁动、不安或嗜睡,再次进入昏迷状态,检查常可见脉搏、呼吸缓慢,血压上升,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偏瘫,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反射。CT检查对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患者如确诊为硬脑膜外血肿,应立即转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④脑脊液漏:多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伴发颅底骨折时,颅前窝骨折常出现脑脊液鼻漏,颅中窝骨折常出现脑脊液耳漏。出现脑脊液漏后,不可用液体清洗,更不可用棉球栓塞,应保证其引流通畅,同时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多可自愈;如脑脊液漏长期不愈,也可请神经外科医师进行脑膜修补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
    A

    口腔颌面部囊肿

    B

    牙龈瘤

    C

    成釉细胞瘤

    D

    血管瘤

    E

    淋巴管瘤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简述CT、MRI扫描的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检查方法有:
    ①普通X线检查。②体层摄影。③造影检查。④CT扫描。⑤MRI扫描。⑥DSA检查。
    C.T扫描的临床应用:
    C.T检查分辨率高,能区别不同软组织结构及深在间隙,且能以横断和冠状扫描方式直接成像,并可进行三维重建,避免影像重叠,能清晰地显示颌面部复杂的解剖结构,故在诊断颌面部肿瘤、外伤、炎症等疾病上已获得广泛应用。专用颌骨CT扫描软件,能更清晰地显示颌骨各个部分的微细结构,对早期发现颌骨的微小病变及开展人工种植牙有很大价值。冠状面扫描能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病变向鼻腔、鼻窦、眼眶、颅底的侵犯,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M.RI扫描的临床应用:MRI检查不受骨骼伪影的影响,较CT图像有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能以横断、矢状、冠状面三维成像。MRI信号在某些疾病中还可提示病变的性质。能清楚地显示颞颌关节囊内积液、粘连、关节盘穿孔、移位、及其附着的变化。故MRI目前是颌面部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无损检查颞颌关节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在损伤时的利弊。


    正确答案:由于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或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快而重,如口底、舌根或颌下等部位损伤,可因水肿、血肿而影响呼吸道畅通,甚至引起窒息。另一方面,由于血运丰富,组织抗感染与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创口易于愈合。因此,初期清创缝合的期限较其他部位损伤者长,即使伤后24、48小时甚至更久的创口,只要未出现明显的化脓感染,在清创后仍可做初期缝合。

  • 第14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的清创术。


    正确答案: 尽早对局部创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清创术是预防创口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基本方法。
    ①冲洗创口。细菌在进入创口6-12小时以内,多停留在损伤组织的表浅部位,且尚未大量繁殖,容易通过机械的冲洗予以清除,先用肥皂水、外用盐水洗净创口四周的皮肤;然后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盐水或1%。3%双氧水冲洗创口,同时用纱布团或软毛刷反复擦洗,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泥沙、组织碎片或其他异物。
    ②清理创口。冲洗创口后,对创周皮肤消毒、铺巾、进行清创处理。原则上尽可能保留颌面部组织。除确已坏死的组织外,一般仅将创缘略加修整即可。唇、舌、鼻、耳及眼睑等处的撕裂伤,即使大部分游离或完全离体,只要没有感染和坏死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保留,争取缝回原位,仍有可能愈合。
    ③缝合。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力强,即使在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之内,均可在清创后行严密缝合,甚至超过48小时,只要创口无明显化脓感染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后,仍可严密缝合。

  • 第15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正确答案: 口腔颜面、颈部深面的知名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统。
    一在这些解剖结构的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充填,感染常沿这些阻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
    感染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组织炎;在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则可形成脓肿。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如感染波及口底、颌下,额下等多个间隙感染发展成口底蜂窝组织。

  • 第16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1.擦伤
    擦伤的特点是皮肤表层破损,创面常附着泥沙或其他异物,有点片状创面或少量点状出血,由于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暴露,痛感明显。
    2.挫伤
    挫伤是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力的挤压损伤而无开放创口。伤处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组织内渗血而形成瘀斑,甚至发生血肿。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变色、肿胀和疼痛。
    3.刺、割伤
    这类损伤的皮肤和软组织存在裂口。刺伤的创口小而伤道深,多为盲管伤。刺入物可将砂石和细菌带至创口深处。切割伤的创缘整齐,伤及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如切断面神经则发生面瘫。伤及腮腺及其导管可发生涎瘘。
    4.撕裂或撕脱伤
    为较大的机械力将组织撕裂或撕脱,如长发被卷入机器中,可将大块头皮撕裂或撕脱,甚至整个头皮连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睑同时撕脱。撕脱伤伤情重,出血多,疼痛剧烈,易发生休克。其创缘多不整齐,皮下及肌组织均有挫伤,常有骨面裸露。
    5.咬伤
    可为动物或人咬伤。大动物咬伤可造成颜面组织撕裂、撕脱或缺损,常有骨面裸露,外形和功能毁损严重,污染较重。

  • 第17题:

    下列哪些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

    • A、口腔颌面部囊肿
    • B、牙龈瘤
    • C、成釉细胞瘤
    • D、血管瘤
    • E、淋巴管瘤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简述CT口腔颌面部正常图像。


    正确答案: 口腔颌面部常规CT检查一般采用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
    在不同横断面扫描图像上,可显示不同的结构。
    经眼眶平面扫描,可显示眼球、视神经、眶后间隙、眼内、外直肌。眶壁、筛窦及蝶窦等结构的影像。经颅底平面扫描,可见中颅窝底的卵圆孔、破裂孔。
    经上颌窦上部平面扫描,显示上颌窦腔及窦壁,鼻腔,翼内、外板,翼腭窝,颞下窝,髁状突,翼外肌。
    经上颌窦中部平面扫描,除显示上颌窦腔及窦壁外,尚可显示鼻咽腔、耳咽管口。下颌升支、翼外肌、腮腺、茎突及乳突等。
    经上颌窦下部扫描可较完整地显示腮腺影像,并显示上颌窦下部、下颌升支、咬肌、翼内肌。咽腔及咽旁间隙。经鼻咽腔冠状面扫描时,可显示中颅窝底、蝶窦、鼻咽腔、咽旁间隙、咽缩肌、咬肌等结构。
    经上颌窦后部冠状面扫描可见上颌窦,上、下牙槽突,鼻腔,后组筛窦,蝶骨大小翼,颞肌及咬肌。
    经上颌窦中部冠状面扫描时,可见清晰的上颌窦腔及窦壁、眶后间隙。眶下裂、前组筛窦、鼻腔、上下牙槽突等结构。

  • 第19题:

    简述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所并发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正确答案: ①脑震荡:主要症状是伤后意识障碍,轻微而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常发生逆行性遗忘;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神经检查为正常。脑震荡一般仅需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多可自愈。
    ②脑挫裂伤:常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患者多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查见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如感觉或运动障碍、失语、病理性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脑挫裂伤的主要治疗原则为镇静、脱水、止血及防治感染。应注意,患者如确诊为脑挫裂伤,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处理已退居此位,此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并注意神经定位症状的出现与变化,必要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③硬膜外血肿:典型的临床病程为伤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然后逐渐恢复,经过一段中间清醒期后,患者感到头痛、呕吐、躁动、不安或嗜睡,再次进入昏迷状态,检查常可见脉搏、呼吸缓慢,血压上升,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偏瘫,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反射。CT检查对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患者如确诊为硬脑膜外血肿,应立即转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④脑脊液漏:多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伴发颅底骨折时,颅前窝骨折常出现脑脊液鼻漏,颅中窝骨折常出现脑脊液耳漏。出现脑脊液漏后,不可用液体清洗,更不可用棉球栓塞,应保证其引流通畅,同时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多可自愈;如脑脊液漏长期不愈,也可请神经外科医师进行脑膜修补术。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擦伤
    擦伤的特点是皮肤表层破损,创面常附着泥沙或其他异物,有点片状创面或少量点状出血,由于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暴露,痛感明显。
    2.挫伤
    挫伤是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力的挤压损伤而无开放创口。伤处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组织内渗血而形成瘀斑,甚至发生血肿。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变色、肿胀和疼痛。
    3.刺、割伤
    这类损伤的皮肤和软组织存在裂口。刺伤的创口小而伤道深,多为盲管伤。刺入物可将砂石和细菌带至创口深处。切割伤的创缘整齐,伤及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如切断面神经则发生面瘫。伤及腮腺及其导管可发生涎瘘。
    4.撕裂或撕脱伤
    为较大的机械力将组织撕裂或撕脱,如长发被卷入机器中,可将大块头皮撕裂或撕脱,甚至整个头皮连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睑同时撕脱。撕脱伤伤情重,出血多,疼痛剧烈,易发生休克。其创缘多不整齐,皮下及肌组织均有挫伤,常有骨面裸露。
    5.咬伤
    可为动物或人咬伤。大动物咬伤可造成颜面组织撕裂、撕脱或缺损,常有骨面裸露,外形和功能毁损严重,污染较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并发休克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①意识与表情:在休克早期,患者多表现为烦躁、焦虑或激动;当休克加重,脑组织血液灌流进一步减少,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或意识模糊,神志昏迷。②皮肤:皮肤苍白、发绀、四肢皮肤湿冷,周围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充盈不足。③甲皱微循环:可用手指轻压患者的指甲的远端,随即松开,若甲床不能迅速地由苍白转为充血,说明甲皱微循环不良。④脉搏:休克早期,脉搏细而快;在休克晚期,脉搏变为慢而细。⑤呼吸: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⑥尿量:是休克的主要表现之一,尿量每小时小于25ml足以确诊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临床创口分类。

    正确答案: (1)无菌创口:系指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多见于外科无菌切口。口腔颌面外科无菌创口主要是由面颈部手术创口。
    (2)污染创口:系指虽有细菌侵入,但尚未引起化脓性炎症的创口,在与口鼻腔相通或口腔内手术的创口,是在非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故也属此类。
    (3)感染创口:凡细菌已经侵入、繁殖并引起急性炎症。坏死、化脓的创口和在此情况下进行手术的创口均为感染创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所引起窒息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窒息的前驱症状为患者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凹陷。如此时仍未及时处理,则可出现脉弱、脉数、血压下降和瞳孔散大等危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