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牙折断或牙龈损伤。(2)邻牙或对合牙折断或损伤。(3)牙槽骨折断。(4)上颌结节折断。(5)下颌骨骨折。(6)颞下颌关节脱位或损伤。(7)牙根进入上颌窦或上颌窦穿孔。(8)出血。(9)下唇及颊部损伤。(10)舌及口底损伤。(11)下颌管损伤。(12)颏神经及舌神经损伤。
更多“牙拔除术过程中可发生哪些并发症?”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34岁,左上第三磨牙阻生颊侧移位,要求拔除。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后左面颊部立即肿胀。

    可能发生的术中并发症不包括


    A.出血
    B.断根
    C.牙槽骨骨折
    D.邻牙损伤
    E.干槽症

    答案:E
    解析:

  • 第2题:

    牙拔除术(含麻醉)概述


    答案:
    解析: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也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疾病的手段。牙拔除术可造成局部软硬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局部出血、肿胀及疼痛等;也可出现全身不同程度的反应如体温、脉搏、血压的波动或使原全身疾患加重;还可产生明显的心理影响。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不仅要掌握拔牙技术,还应深入了解牙拔除术对局部及全身产生的影响及如何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第3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28岁,左上第三磨牙阻生颊侧移位,要求拔除。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后左面颊部立即肿胀。

    可能发生的术中并发症不包括
    A:出血
    B:干槽症
    C:断根
    D:牙槽骨骨折
    E:邻牙损伤

    答案:B
    解析:
    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如果进针过深,容易损伤翼静脉丛,导致血肿。出现血肿应该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干槽症是术后的并发症。

  • 第4题:

    牙拔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正确答案: ①拔牙后出血。对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应以预防为主,同时从局部及全身两方面着手。局部因素有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内小血管破裂。血块保护不佳而脱落,也可引起出血。至于创口感染,血块分解后产生的出血,多发生在拔牙48小时以后,称为继发性出血。
    ②术后感染。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在拔牙后未被清除所引起。局麻下彻底刮除,重新形成血凝块,可痊愈。
    ③干槽症。干槽症的病因,多认为创伤及感染为主要病因。主要症状为疼痛,往往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检查时,可见创内已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履盖,有明显臭味;骨壁明显触痛,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干槽症一旦发生应该进行消炎止痛,以止痛为主,用碘糊剂覆盖创面并且首先清除拔牙创内的坏死组织,暴露出正常的骨组织。同时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青霉素并口服止疼药以减轻症状。正常情况下,干槽症的病程为7-14天,个别患者更长。

  • 第5题:

    请简述牙拔除术的适应证?


    正确答案: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在决定拔除一颗牙齿前,应当仔细地考虑这颗牙齿的功能和生理意义,因为拔除一个并非必须拔除的牙齿意味着不必要的局部组织毁坏和牙齿功能丧失。常见的拔牙适应证如下:
    (1)牙体病。由龋病造成的牙体广泛缺损、残根、残冠,不能再经牙髓治疗修复牙冠缺损者,是牙拔除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病及根周情况良好可考虑保留牙根,作根管治疗。
    (2)根尖病。包括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术等保留的根尖病。
    (3)晚期牙周病。
    (4)外伤。外伤导致根折或冠根斜折而不能用桩冠修复者,应予拔除;前牙外伤而牙根折断部位在牙颈部以下过多或冠根斜折及骨折线上无法保留的牙。
    (5)错位牙和移位牙。影响功能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移位错位牙。
    (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的阻生牙。
    (7)多生牙。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多生牙。
    (8)治疗需要。因正畸需要或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位于肿瘤放射区为预防发生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
    (9)乳牙。影响恒牙正常替换的滞留乳牙。
    (10)病灶牙。当患牙为局部疾患,如间隙感染、骨髓炎、颌骨囊肿等的致病原因时;或疑为某些全身疾患,如风湿病、肾炎、眼病等的致病原因时,可予以拔除。

  • 第6题: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对于患有相同疾病的牙必须具体分析后决定是否拔除对于阻生牙拔除与否的处理,错误的是()

    • A、常发生冠周炎者应予拔除
    • B、引起邻牙牙根吸收者应予拔除
    • C、引起邻牙远中面龋坏者应予拔除
    • D、牙冠表面有龈瓣覆盖者应予拔除
    • E、如邻牙不能保留,则可以采用牙移植等方法保留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施行牙拔除术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恶性肿瘤范围内及周围邻近的牙齿,禁忌拔除,应在肿瘤手术时与肿瘤一起切除。如果单独拔牙易使肿瘤扩散,并导致伤口不愈合。临床上应特别警惕早期牙龈癌,因有时被误认为牙周炎症而将牙拔除。
    (2)需放射治疗者,可于1~2周前拔除患牙及放射野患牙。必要时使用化疗以防扩散,2周后开始放疗,以免发生放射性骨坏死。
    (3)放疗期间不作拔牙,放疗后拔牙,应愈推迟愈好,否则创口不愈,或继发放射性骨髓炎、放射性骨坏死。一般在放疗后3~5年内应禁忌拔牙,必需进行拔牙时,术前后应给以大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并减少术后创伤,缩短拔牙时间;麻醉药中不含肾上腺素以免招致血运更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施行牙拔除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有高血压病的病人,拔牙前应常规测量血压,一般血压在180/100mmHg以下可以拔牙,但亦应参考病员年龄,有无自觉症状,血压是否可靠等。术前最好能服用适量镇静剂,术中不用或少用加肾上腺素的麻醉药。尽量减少术中损伤,术后注意局部止血及全身应用降压药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下列在多生牙的治疗原则中哪一项不妥

    A.萌出的多生牙要及时拔除
    B.埋伏的多生牙如对邻牙无影响,可不做处理
    C.埋伏多生牙如发生含牙囊肿,需拔除并行囊肿搔刮术
    D.埋伏多生牙及早拔除对于邻牙影响较小
    E.邻牙因外伤早失,可保留多生牙替代

    答案:D
    解析:

  • 第10题: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对于患有相同疾病的牙必须具体分析后决定是否拔除。

    对于阻生牙拔除与否的处理,错误的是
    A.常发生冠周炎者应予拔除
    B.引起邻牙牙根吸收者应予拔除
    C.引起邻牙远中面龋坏者应予拔除
    D.牙冠表面有龈瓣覆盖者应予拔除
    E.如邻牙不能保留,则可以采用牙移植等方法替代邻牙

    答案:D
    解析:

  • 第11题: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对于患有相同疾病的牙必须具体分析后决定是否拔除

    对于阻生牙拔除与否的处理,错误的是
    A.如邻牙不能保留,则可以采用牙移植等方法保留
    B.常发生冠周炎者应予拔除
    C.引起邻牙牙根吸收者应予拔除
    D.引起邻牙远中面龋坏者应予拔除
    E.牙冠表面有龈瓣覆盖者应予拔除

    答案:E
    解析:

  • 第12题:

    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施行牙拔除术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恶性肿瘤范围内及周围邻近的牙齿,禁忌拔除,应在肿瘤手术时与肿瘤一起切除。如果单独拔牙易使肿瘤扩散,并导致伤口不愈合。临床上应特别警惕早期牙龈癌,因有时被误认为牙周炎症而将牙拔除。
    (2)需放射治疗者,可于1~2周前拔除患牙及放射野患牙。必要时使用化疗以防扩散,2周后开始放疗,以免发生放射性骨坏死。
    (3)放疗期间不作拔牙,放疗后拔牙,应愈推迟愈好,否则创口不愈,或继发放射性骨髓炎、放射性骨坏死。一般在放疗后3~5年内应禁忌拔牙,必需进行拔牙时,术前后应给以大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并减少术后创伤,缩短拔牙时间;麻醉药中不含肾上腺素以免招致血运更差。

  • 第13题: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施行牙拔除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有高血压病的病人,拔牙前应常规测量血压,一般血压在180/100mmHg以下可以拔牙,但亦应参考病员年龄,有无自觉症状,血压是否可靠等。术前最好能服用适量镇静剂,术中不用或少用加肾上腺素的麻醉药。尽量减少术中损伤,术后注意局部止血及全身应用降压药等。

  • 第14题:

    牙拔除过程中可损伤软组织,最常见者为()。

    • A、唇
    • B、颊
    • C、牙龈
    • D、舌
    • E、腭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问答题
    牙拔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正确答案: ①拔牙后出血。对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应以预防为主,同时从局部及全身两方面着手。局部因素有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内小血管破裂。血块保护不佳而脱落,也可引起出血。至于创口感染,血块分解后产生的出血,多发生在拔牙48小时以后,称为继发性出血。
    ②术后感染。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在拔牙后未被清除所引起。局麻下彻底刮除,重新形成血凝块,可痊愈。
    ③干槽症。干槽症的病因,多认为创伤及感染为主要病因。主要症状为疼痛,往往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检查时,可见创内已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履盖,有明显臭味;骨壁明显触痛,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干槽症一旦发生应该进行消炎止痛,以止痛为主,用碘糊剂覆盖创面并且首先清除拔牙创内的坏死组织,暴露出正常的骨组织。同时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青霉素并口服止疼药以减轻症状。正常情况下,干槽症的病程为7-14天,个别患者更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牙拔除术过程中可发生哪些并发症?

    正确答案: (1)牙折断或牙龈损伤。(2)邻牙或对合牙折断或损伤。(3)牙槽骨折断。(4)上颌结节折断。(5)下颌骨骨折。(6)颞下颌关节脱位或损伤。(7)牙根进入上颌窦或上颌窦穿孔。(8)出血。(9)下唇及颊部损伤。(10)舌及口底损伤。(11)下颌管损伤。(12)颏神经及舌神经损伤。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