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应用抗生素控制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心静脉导管可常规使用抗生素+肝素封管液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小时内的患者有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

    • A、24小时
    • B、48小时
    • C、12小时
    • D、72小时

    正确答案:B

  • 第3题:

    ICU如何预防控制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正确答案: 臵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臵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臵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 第4题:

    哪个不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表现是()

    • A、不明原因长时间低热
    • B、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战
    • C、常规抗生素很难控制感染
    • D、一旦拔管,症状明显改善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头皮帽状腱膜下血肿发生感染,正确的处理是()。

    • A、早期加压包扎
    • B、热敷、促使血肿自行吸收
    • C、穿剌抽出积血,然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D、尽早切开引流,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E、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如何加强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正确答案: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1)导管的选择:选用抗菌材料的导管,需长时间放置导管的病人,最好选择隧道型导管或PICC导管。
    (2)导管放置途径: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其次是颈内静脉,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以避免增加革兰阴性杆菌与真菌感染的机会。
    (3)置管过程中无菌技术。
    (4)导管穿刺部位皮肤保护。
    (5)导管连接部位保护。

  • 第7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途径
    (1)导管外途径:主要见于导管穿刺部位局部的病人微生物经导管与皮肤间隙入侵,并定植于导管尖端,是CRBSI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导管内途径:主要见于导管连接处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经导管腔内移行至导管尖端,并在局部定植。

  • 第8题:

    关于血管内导管,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患者不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无须对所有拔出的导管进行常规性病原学检查
    • B、不推荐对导管尖端进行定性的肉汤培养
    • C、对于长期留置的血管内导管,如果穿刺点和导管头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均小于15cfu/plate,考虑血管内导管不是血流感染的感染源
    • D、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处有渗液或分泌物,可不使用拭子取样送检病原学培养,应行血培养
    • E、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给予抗感染药物前应抽取双份血进行培养,一份通过血管内导管取,一份通过外周静脉取

    正确答案:A,B,C,E

  • 第9题:

    单选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不包括()。
    A

    严格掌握血管内插管的适应症

    B

    选用硅胶导管

    C

    保持导管通常

    D

    及时应用抗生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正确答案: 静脉穿刺,血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应用抗生素控制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正确答案: 应用抗生素控制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1)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实验室病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选用抗生素,在病原菌培养结果报告前也可根据对CRBSI致病菌的预测经验性的使用抗生素,带病原菌培养结果报告后进行调整。
    (2)局部应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锁技术向导管内关注高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提高抗生素在定植部位的浓度,能够有效杀灭定植于导管内腔的病原微生物,但抗生素锁对腔外感染无效。
    (3)全身应用抗生素:保留血管内导管时应尽可能从导管输注抗生素,这样可提高定植部位的抗生素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头皮帽状腱膜下血肿发生感染,正确的处理是()。
    A

    早期加压包扎

    B

    热敷、促使血肿自行吸收

    C

    穿剌抽出积血,然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D

    尽早切开引流,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E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护理、血培养?


    正确答案: ①护理: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定期更换敷料时间:无菌纱布2天,专用贴膜7天,如出现敷料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输液管不宜更换过频,但输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后应及时更换。
    ②采血方法:
    保留导管:采2套血(需氧和厌氧),外周和中心静脉各1套,每瓶10ml。
    拨除导管:采2套血(需氧和厌氧),外周静脉(不同部位)共2套,每瓶10ml。再加上导管尖端5cm送培养。

  • 第14题:

    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应如何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 


    正确答案: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应用抗生素:
    ⑴针对轻、中症HAP病人:抗菌药物主要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⑵针对重症HAP病人:抗菌药物主要选择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下列某一类抗生素: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广谱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抑制剂、碳青霉烯类。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万古霉素。真菌感染时应选用有效抗真菌药物。

  • 第15题:

    对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抗菌治疗后从导管抽血培养
    • B、定点输入抗生素
    • C、立即拔管
    • D、与外周静脉血进行成对的血培养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不包括()。

    • A、严格掌握血管内插管的适应症
    • B、选用硅胶导管
    • C、保持导管通常
    • D、及时应用抗生素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正确答案:静脉穿刺;血流

  • 第18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正确答案: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病人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度)、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查出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第19题:

    为预防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每周抽血进行血培养
    • B、出现发热立即抽血进行血培养
    • C、出现发热后立即运用抗生素
    • D、常规用抗生素
    • E、排出其他原因,怀疑有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抽取血培养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血管内导管,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患者不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无须对所有拔出的导管进行常规性病原学检查

    B

    不推荐对导管尖端进行定性的肉汤培养

    C

    对于长期留置的血管内导管,如果穿刺点和导管头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均小于15cfu/plate,考虑血管内导管不是血流感染的感染源

    D

    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处有渗液或分泌物,可不使用拭子取样送检病原学培养,应行血培养

    E

    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给予抗感染药物前应抽取双份血进行培养,一份通过血管内导管取,一份通过外周静脉取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特别应预防的感染有()。
    A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B

    手术部位感染

    C

    皮肤软组织感染

    D

    下呼吸道感染

    E

    产后生殖器官的感染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途径
    (1)导管外途径:主要见于导管穿刺部位局部的病人微生物经导管与皮肤间隙入侵,并定植于导管尖端,是CRBSI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导管内途径:主要见于导管连接处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经导管腔内移行至导管尖端,并在局部定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以下有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B

    正确的手部消毒是减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

    C

    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D

    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涂层导管

    E

    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对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无益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应当首先考虑医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标准化和规范性的操作,严格管理与预防措施体系的建立对降低血管内导管感染率至关重要。根据病情与治疗需要、操作熟练程度、相关导管并发症的多少来确定导管置管部位。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床边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不需要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正确的手部消毒是减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血管内导管置管和局部换药时的皮肤消毒,宜选择2%氯己定或1%~2%碘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