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当前我国沉积学的研究热点和下步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 (1)加强现代沉积方面的研究工作。
    (2)我国在白云岩、硅岩、蒸发岩等岩类学和岩石学的研究上与国外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应尽快缩小这一差距。
    (3)沉积后作用(主要是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沉积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虽然我们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未发现有关这一领域的系统专著出版,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4)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也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的热点。
    (5)应尽快发展沉积地球化学尤其是无机地球化学的研究。
    (6)我们在各种模拟试验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落后,还需要花很大的气力才能赶上国外当前的水平。
    (7)盆地分析是近年来石油地质理论新兴的研究领域。
    (8)“活动论”研究学派与“传统”的或“固定论”的古地理或岩相古地理研究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9)全球沉积学成为一股研究热潮。
    (10)促进社会发展的资源沉积学和环境沉积学等,是沉积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 第2题:

    简述传播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答案: 传播学自从在美国形成以来,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较大的发展。50年代,英法德等国的传播学起步,现已基本形成各自的学派,并且成为传播学研究道德另一重要基地。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学研究也纷纷开始。90年代后,传播学研究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传播学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传播学成为真正的独立学科。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开阔视野。

  • 第3题:

    我国在广电产业化方面的研究是由()领域逐渐演变来的。

    • A、新闻学
    • B、传媒学
    • C、传播学
    • D、新闻学和传播学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简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1)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持批判态度,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促销文化”已经极为常见,甚至成为了一种倾向,大众传媒是如何表现和强化“促销文化”的成为重要的课题;
    (2)传媒以何种方式和手段剥夺了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应当成为研究的焦点;
    (3)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来使人们被剥夺的基本价值得以恢复,乃是研究的目的。

  • 第5题:

    从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传播学界对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整合与分化。“沉默的螺旋”理论和“培养”理论从正面强调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作用和“形成主流”效果,明确指出传播媒介的影响过程是一个社会整合的过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影响是向社会成员提示同一的“议事日程’’,也是强调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效果。与此相反,”知识沟“理论以及霍尔的”编码与释码“研究强调的则是大众传播的社会分化效果。
    (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评价--肯定与否定。知识传播的”上限效果“假说认为大众传播可以在整个社会带来文化和知识的平均化,有利于实现社会的普遍平等,对大众传播的作用作了充分肯定。而”沉默的螺旋“、”培养分析“、”知识沟“等理论对媒介活动的现状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
    (3)关于受众的性质--能动与被动。”魔弹论“是典型的”受众被动论“.另一方面,与被动的受众观处于对立面的是”有限效果论“.例如传播流程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等都属于能动的受众论。同样,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宏观效果理论的受众观也不尽相同。”沉默的螺旋“接近”魔弹论“的受众观。”编码与释码“研究认为大众传播内容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性上有着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共同倾向,在内容的决定上受众基本上处于无力、被动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又认为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解读是能动的。

  • 第6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6个步骤。


    正确答案:选择课题、确定研究客体、研究设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结论。

  • 第7题:

    简述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一调查研究:1.类型2.基本过程
    二抽样调查法
    1.随机抽样技术(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多级抽样
    2.问卷设计(1)构成(2)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3)问题的回答方式
    三内容分析法
    1.定义和特点
    2.课题和用途
    3.程序和技术(1)分析对象的选定(2)内容的解析操作(3)量化表示的方法
    四控制实验法
    1.用途
    2.基本程序和技术(1)内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的反应。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 第8题:

    简述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正确答案:(1)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孕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以法兰克福学派影响最大。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马尔库塞;
    阿道尔。立足现行体制之外,分析它的矛盾与弊端,給予无情的批判,使人们认清传播现实的不合理,最终否定它。
    (2)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勃兴时期。除法兰克福学派外,还出现:
    1,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心:默多克,戈尔丁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
    2,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代表人威廉斯,霍尔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学派”。
    (3)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传人哈貝马斯最著名。

  • 第9题: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 第10题:

    简述拉斯韦尔对传播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1.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完整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途径。
    2.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以其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而立下了功勋。

  • 第11题:

    我国传播学研究为什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这一任务?


    正确答案:原因:
    ①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大众的精神食粮;
    ②为了让传播学成为适应中国需要的科学;
    ③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
    ④为了让传播学的理论建树与世界文化接轨。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在广电产业化方面的研究是由()领域逐渐演变来的。
    A

    新闻学

    B

    传媒学

    C

    传播学

    D

    新闻学和传播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 第14题:

    我国传播学研究应坚持怎样的方针?


    正确答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

  • 第15题:

    简述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研究注重经验和实证。但它
    ①过分偏重微观研究;
    ②过分依赖定量方法;
    ③很多人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
    2.传播学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 第16题: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或者说为何传播学的经验研究具有科学性?


    正确答案:(1)科学性
    传播学研究总是从理论或实际的课题入手,依据一定的法则和程序,系统地收集与分析相关的现象性资料,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科学性表现在:
    ①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②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
    ③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④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2)操作性
    现代传播学正是在面向实际、注重操作的社会背景下,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其特色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
    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作出符合实际的描述。
    ②解释。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作出解释。
    ③预测与控制。根据描述与解释的结果,预测在采取某种措施或创高一定条件以后,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者根据现有的测量指标,预测一定时间间隔以后对象的发展。
    (3)综合化与定量化
    综合化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定量化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 第17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正确答案:研究工作实际展开的基本顺序和步骤:
    ①选择课题;
    ②确定研究客体;
    ③研究设计;
    ④搜集资料;
    ⑤分析资料;
    ⑥结论。

  • 第18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六程序。


    正确答案:(1)选择课题;
    (2)确定研究客体;
    (3)研究设计;
    (4)搜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

  • 第19题:

    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定性化
    • B、定量化
    • C、理论化
    • D、实践化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简述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特征,新闻媒介有那些功能?


    正确答案:第一、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第二、特征: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第三、守望:就是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
    整合:就是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

  • 第21题: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为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大众传播

  • 第22题:

    简述我国近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和不足之处。


    正确答案:我国对传播效果问题的实证研究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80年代初,以随机抽样和无记名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的受众调查开始在我国出现。我国传播效果调查分为:媒介接触调查,评价性调查,专题调查。
    我国的传播效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特点是现状把握型和经验总结型调查多,而学术探讨和理论研究型调查少,对理论模式的总结不足。

  • 第23题:

    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施拉姆对传播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卢因,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韦尔伯.施拉姆。
    施拉姆的主要贡献是:
    他是集大成者——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他建立了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述,其中的《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