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
第1题:
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
第2题: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第3题: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宜。”《庄子》这句话的思维模式属于()。
第4题: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的观点:万事万物之理,理不外吾心。
第5题: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第6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出自()。
第7题:
以下表述符合朱熹思想的是()
第8题:
《论语》
《孟子》
《中庸》
《庄子》
第9题:
第10题: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儒家思想的缺陷
表达了万物齐一,浑然一体的思想
出自《庄子•逍遥游》
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表达的思想一致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莫寿於殇子,()。天地与我并生,()。
第14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第15题:
翻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第16题: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体认“()”的人生。
第17题:
理学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系统中世间万物的本体之理、事物法则规律之理、人和物的本性必然之理、事理书理人思之理。
第18题:
“欲得澄神内视”中的“内视”此谓()
第19题:
第20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柔弱胜刚强
主张“灭智弃圣”“使民无知”
提出“损不足而补有余”的救世方案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第21题:
听取意见,自我反省
重视内心,加强学习
不视外物,排除杂念
观察内心,明确方向
严于律己,多找缺点
第22题: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论衡》: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论语》: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