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 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第1题: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意思是:仁是什么呢?自己想站得住,同时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略
第2题: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
第3题:
下列选项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的有()
第4题:
“己欲立而立人”的下句是()。
第5题:
天人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儒家认为,世间万物皆自然所生,人作为自然所生之物应从属于自然、参与自然的演化与发育。下列选项中,于此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天地与我为一 ③道之大原于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第6题: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体认“()”的人生。
第7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出自()。
第8题:
欲立人而立己
己欲仁而仁人
己欲达而达人
第9题:
《论语》
《孟子》
《中庸》
《庄子》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论衡》: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论语》: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12题:
第13题:
《中庸》中也有关于气象知识的记载:“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表明了遵循自然规律特别是遵循()规律对万物共生、社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14题:
以下哪一位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15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都是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第16题: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第17题: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宜。”《庄子》这句话的思维模式属于()。
第18题:
通义词: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19题: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下列哪种精神()
第20题: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21题: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和而不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包含的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