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之所以必要,是因为()。
第1题:
信号落在符号的门槛上,因为()。
第2题:
指示符号能够给意义活动带来一定的秩序,因为()。
第3题:
“符号、意义”不是“纸上谈兵”的同义语,因为()。
第4题:
所有的符号必然有意义,因为()。
第5题:
下面关于“解释项”的理解,错误的是()。
第6题:
布鲁默认为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第7题:
解释项是符号
解释项是对符号的翻译
解释项是符号的对象
解释项是意义
第8题:
符号发出者认为这种意义很紧迫
符号发出者认为这种意义很重要
符号发出者认为这种意义很有趣
符号发出者觉得接受者还没有解释出这个意义
第9题:
符号表达的意义,尚未被解释出来
符号能让解释变得方便
符号比意义解释更加生动
符号能帮助我们记忆
第10题:
符号只需要某些感知来承载,而物能提供的感知是无限的
符号的目的不是理解承载符号感知的物
符号不可能携带关于此物的全部知识
符号意义的解释者,不可能了解物的全部意义
第11题:
信号不是符号,因为没有意义
信号不是符号,因为没有被解释
信号的解释固定,因此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信号不需要接收者做出反应
第12题:
潜在符号的意义没有实现
潜在符号没有达到表达意义的目的
潜在符号只有发出,没有到达
所有的符号都必须由解释者解释出意义来
第13题:
对于产生符号感知的物,符号携带的意义必然是“片面的”,因为()。
第14题:
潜在符号不是完整的符号,因为()。
第15题:
如果表达某种意义符号重复出现、大量出现,我们可以猜测()。
第16题:
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因为()。
第17题:
解释Pg16/25各符号的意义?
第18题:
意义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中,符号本身之外还有意义,下列选项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第19题:
发送者必定有表达意义的意图,大自然无意图
自然符号是天然生成的
自然符号并没有表达意义
自然符号的意义是接受者解释出来的
第20题:
符号的目的就是携带意义
意义是符号的存在方式
如果没有被解释出意义,符号就不能成为符号
解释者必然能找出符号的意义
第21题:
人的生活环境由符号构成
人随时在感知世界
意义的任何表达和解释必须靠符号才能完成
意义靠符号才能传送
第22题:
符号、意义都很重要
任何意义都要靠符号才能表达,不管重要与否
没有无实质意义的符号
符号、意义都不是实质意义
第23题:
指示符号能让解释者注意对象一定的顺序
指示符号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
指示符号的目的就是引导注意力
指示符号对意义对象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