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意义的解释的标准,比较妥当的是()。
第1题:
某些时候符号的解释者能够找出发送者的意图意义,这是因为()。
第2题:
潜在符号不是完整的符号,因为()。
第3题:
所有的符号必然有意义,因为()。
第4题:
文学的主题来自()
第5题:
布鲁默认为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第6题:
文学的主题来自()
第7题:
符号发出者认为这种意义很紧迫
符号发出者认为这种意义很重要
符号发出者认为这种意义很有趣
符号发出者觉得接受者还没有解释出这个意义
第8题:
作家的立言的本意
接受者发现和阐发的审美意义
蕴涵在文本形象中尚未揭示的审美意义
读者随意添加的意义
第9题:
发出者的意图意义
接受者的解释意义
解释社群共享的意义
文本自身携带的意义
第10题:
解释者可以任意武断地决定一个词的意义
发出者可以任意武断地预定一个词的意义
一个词本来就有某种不可改变的意义
一个词的意义是由使用这个语言的社群的历史决定的
第11题:
分类-编码-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提炼主题
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编码-分类-提炼主题
编码-分类-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编码-分类-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
第12题:
潜在符号的意义没有实现
潜在符号没有达到表达意义的目的
潜在符号只有发出,没有到达
所有的符号都必须由解释者解释出意义来
第13题:
自然界符号是无发送者符号,因为()。
第14题:
如果表达某种意义符号重复出现、大量出现,我们可以猜测()。
第15题:
以下关于“意图定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第16题:
词的指称意义中的()意义是词的核心意义,词典就是主要解释这种意义的。
第17题:
英美新批评认为,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释属于()
第18题:
发送者必定有表达意义的意图,大自然无意图
自然符号是天然生成的
自然符号并没有表达意义
自然符号的意义是接受者解释出来的
第19题:
符号的目的就是携带意义
意义是符号的存在方式
如果没有被解释出意义,符号就不能成为符号
解释者必然能找出符号的意义
第20题:
“意图谬见”
“感受谬见”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第21题:
作家立言的本意
接受者发现和阐发的审美意义
蕴涵在文本形象中尚未揭示的审美意义
读者随意添加的意义
第22题:
第23题:
意图意义并不可能代替现实的意义
只要设定意图定点,符号的意义就一定落在该定点之上
意图定点理解的接受者,是“体裁读者”
LV用二次元虚拟角色做宣传,是利用意图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