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因为()。
第1题:
说“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还不够,应当说“人是符号学的动物”,是因为()。
第2题:
符号是“一物代一物”这定义不全面,因为()。
第3题:
“符号、意义”不是“纸上谈兵”的同义语,因为()。
第4题:
所有的符号必然有意义,因为()。
第5题:
任何词语都是一种具有知识意义的约定符号,同自然符号一样,反映了人与外界的关系。
第6题:
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第7题:
发送者必定有表达意义的意图,大自然无意图
自然符号是天然生成的
自然符号并没有表达意义
自然符号的意义是接受者解释出来的
第8题:
符号的目的就是携带意义
意义是符号的存在方式
如果没有被解释出意义,符号就不能成为符号
解释者必然能找出符号的意义
第9题:
人的生活环境由符号构成
人随时在感知世界
意义的任何表达和解释必须靠符号才能完成
意义靠符号才能传送
第10题:
符号只需要某些感知来承载,而物能提供的感知是无限的
符号的目的不是理解承载符号感知的物
符号不可能携带关于此物的全部知识
符号意义的解释者,不可能了解物的全部意义
第11题:
动物也使用符号,只是比较初级
人使用符号比动物更频繁
人使用的符号比动物更系统
人不仅使用符号,而且意识到自己在使用符号
第12题:
潜在符号的意义没有实现
潜在符号没有达到表达意义的目的
潜在符号只有发出,没有到达
所有的符号都必须由解释者解释出意义来
第13题:
对于产生符号感知的物,符号携带的意义必然是“片面的”,因为()。
第14题:
潜在符号不是完整的符号,因为()。
第15题:
如果表达某种意义符号重复出现、大量出现,我们可以猜测()。
第16题:
没有发送者的符号依然可以是符号,因为()。
第17题:
知识构成要素包括:()、()和()。符号表征表明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任何知识都是以特定的符号作为表征的。知识的逻辑形式是指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具体包括知识构成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形式。知识的意义是其内具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是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
第18题:
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以外事物的东西,是指()
第19题:
符号不一定是“物”
符号的意义不一定是“物”
符号与其携带的意义都不一定是“物”
感知不是符号
第20题:
符号表达的意义,尚未被解释出来
符号能让解释变得方便
符号比意义解释更加生动
符号能帮助我们记忆
第21题:
任何情形下,均应使用比例船型
任何情形下,均应使用基本符号
在近岸、狭水道或靠泊航行时,选用比例船型更合适
在近岸、狭水道或靠泊航行时,选用基本符号更合适
第22题:
符号、意义都很重要
任何意义都要靠符号才能表达,不管重要与否
没有无实质意义的符号
符号、意义都不是实质意义
第23题:
因为它有意义
因为是不是符号,取决于解释者是否能解出一个意义
因为解释者总是构筑出一个发送者
因为它总是能够被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