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和用具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常用的浓缩设备有哪些?简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常用的浓缩设备有:圆网浓缩机、侧压浓缩机和鼓式真空浓缩机等。
    ①圆网浓缩机结构简单,主要由圆网槽和转动的圆网笼组成,并分为有刮刀和无刮刀两种。工作原理:当低浓的浆料进入网槽后,由于网内外的液位差,而使浆料中的水滤入网笼内,从一端或两端排出。浓缩后的纸浆附在网上,随网笼转出浆面,并转移到压辊上,然后由刮刀刮下或由喷水管的水冲下,并排出。
    ②侧压浓缩机又称加式脱水机,它有一个在进浆侧形成高浆位的浆槽浆位的浆槽,而在出浆侧的下方低液位处,借一个压辊来封闭浆槽与网鼓之间的缝隙。网鼓和压辊具有相同的速度。工作原理:被浓缩的浆料沿网鼓的转动方向由上而下,经脱水和压辊压干后用刮浆刀从压辊上刮下来。包胶压辊的两侧装有杠杆加压装置,可以调节压辊的压力,以控制出浆浓度。
    ③鼓式真空浓缩机,该机与洗涤和提取废液用的鼓式真空洗浆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

  • 第2题:

    简述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我国食用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发展趋势:
    1.向多品种发展,并日益注意驯化和利用有价值的野生食用菌。例如:羊肚菌、口蘑、灰树花、金耳等。
    2.生产集约化提高 如:实行立体栽培,菌菜间作,周年栽培。
    3.培养料来源扩大  从马粪、牛粪、秸秆、木屑、以及农副废料,野草等。
    4.种型不断改革  采用新方法,如液体培养,新材料来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
    5.从副业生产转向专业生产。
    6.从手工操作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我国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传统产品加工质量差。
    2.食用菌培育的品种少,不配套,菌种大部分由国外引进。
    3.菌种生产混乱,没有必要的检验制度。
    4.食用菌生产主要靠手工劳动,生产效率低,栽培条件差。
    5.栽培者文化水平低,栽培管理落后。
    6.高级研究人员缺乏,专业研究机构科研经费少,设备陈旧落后,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薄弱。

  • 第3题:

    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有哪些方法?生产中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正确答案: 菌种分离可以分为孢子分离、组织分离和基内菌丝分离三种。
    组织分离。

  • 第4题:

    简述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正确答案: 1.经济:食用菌生产不与人争粮、不与人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食用菌生产完全可以利用庭院空地、闲散劳动力,不会与农业生产发生矛盾,食用菌栽培记述易学、易懂、生产设备简单,投入值低,产出值高,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2.生态: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到收获作物季节,大量农作物秸秆等下脚料随处堆积,或者燃料或者烂掉,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稻草、甘蔗渣、破籽棉、木屑等下脚料都可以用做生产食用菌,如果用此来栽培食用菌,就会变废为空。
    3.社会:发展食用菌生产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就业门路。食用菌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生产我i弄错富余的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出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激活了其他相关行业的活力,如餐饮业、运输业、塑料行业、粮棉加工厂、制药厂等,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第5题:

    食用菌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自然选育、诱变选育、杂交选育、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 第6题:

    简述生产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生产上常用乳酸菌发酵剂有哪些?


    正确答案: 设备:
    ①良好气密性;
    ②耐≥15MPa?工作压力;
    ③耐121℃高温;
    ④有压力控制系统;
    ⑤有温度控制系统,温差控制±0.5℃;
    ⑥发酵罐罐高径比2;
    ⑦变速搅拌器,下部有挡板,按180o,120o,90o安装,搅拌过程中保持从上到下的均匀转动),30t发酵罐中平均转速为50~60r/min;
    ⑧罐内表面用316不锈钢,外表面用304;
    ⑨顶部有0.2~0.35μm滤膜,无菌空气进罐;
    ⑩加中和剂、通气、加营养物及消泡和远程读数设备。同时有电极传感器,如pH电极、热传感器探针,在发酵罐顶部还可开玻璃窗?,便于观察搅拌器转速。
    流程:
    灭菌培养基→发酵罐→缓慢搅拌→调罐温至培养温度→离心泵接种1%~2%母发酵剂→发酵→控制发酵参数→最大菌体量
    常用:乳酸乳球菌发酵剂乳杆菌发酵剂片球菌发酵剂。

  • 第7题:

    问答题
    食用菌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自然选育、诱变选育、杂交选育、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食用菌?常用的栽培用原料有哪些?

    正确答案: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原料:段木、锯木屑、棉籽壳、纤维质原料、玉米芯、稻草、作物秸秆、牛粪、麸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有哪些。

    正确答案: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摸屏,光笔,画笔,图形板,摄像机,图文扫描仪等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设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食用菌分级设备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手工分级:在生产规模不大或机械设备较差时常用手工分级,同时可配备简单的辅助工具,如圆孔分级板、双孢菇大小分级尺等。分级板由长方形板上开不同孔径的圆孔制成,孔径大小视不同食用菌种类而定,通过同一圆孔的算一级,但不应往孔径内硬塞下去,以免损伤食用菌;
    (2)滚筒式分级机:物料在滚筒内滚转和移动,并在这过程中分级。主要由分级滚筒、支撑装置、传动装置、收集料斗和清筛装置五部分组成:
    ①分级滚筒,它是该设备的主要构件,用1.5~2毫米的不锈钢板冲孔后卷焊成圆柱形转筒;
    ②支撑装置,由滚圈、摩擦轮、机架和轴承组成;
    ③传动装置,目前广泛采用的传动装置是摩擦轮;
    ④清筛装置,工作时原料应通过滚筒相应孔径的筛孔流出,才能达到分级的目的,但筛孔往往被物料堵塞而影响分级效果。因此要根据分级物料的实际情况,安装清筛装置,将堵在筛孔中的物料挤回滚筒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我国食用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发展趋势:
    1.向多品种发展,并日益注意驯化和利用有价值的野生食用菌。例如:羊肚菌、口蘑、灰树花、金耳等。
    2.生产集约化提高 如:实行立体栽培,菌菜间作,周年栽培。
    3.培养料来源扩大  从马粪、牛粪、秸秆、木屑、以及农副废料,野草等。
    4.种型不断改革  采用新方法,如液体培养,新材料来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
    5.从副业生产转向专业生产。
    6.从手工操作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我国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传统产品加工质量差。
    2.食用菌培育的品种少,不配套,菌种大部分由国外引进。
    3.菌种生产混乱,没有必要的检验制度。
    4.食用菌生产主要靠手工劳动,生产效率低,栽培条件差。
    5.栽培者文化水平低,栽培管理落后。
    6.高级研究人员缺乏,专业研究机构科研经费少,设备陈旧落后,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薄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和用具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接种设备:如⑴接种室;⑵接种箱;⑶超净工作台
    ②灭菌设备:如⑴高压蒸气灭菌锅;⑵常压菌锅
    ③培养设备:如⑴培养室;⑵恒温箱
    ④培养菌种的容器:
    如:母种:试管;原种、栽培种:菌种瓶,菌种袋等。
    ⑤接种工具:如接种针、环、刀、钩、铲、锄、枪等;
    ⑥消毒药品
    常用的有:
    ①70%酒精:一般用于手、种菇表面消毒;
    ②0.1%升汞:常用于玻璃器皿、非金属器械及种菇表面消毒;
    ③0.1%KMnO4:一般用于用具、器皿消毒;
    ④5%石炭酸:喷洒墙壁、地面及擦洗桌面等,也可用来苏尔代替;
    ⑤2%来苏尔:(用法同上)
    ⑥甲醛(福尔马林):用于菇房和接种箱空间消毒;
    方法:关闭门窗消毒,自行气化;用量:10ml甲醛+5gKMnO4/m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化工生产中常用单元操作的原理、作用和相应设备。


    正确答案: 流体输送
    作用:将流体有低能位向高能位输送。
    相应设备:离心泵、往复泵、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
    液体的搅拌
    原理:物料的不同部分经搅拌而相互参合,形成具有某种均匀程度的混合物的缘故。
    作用:加快互溶液体的混合;使一种液体以液滴形式均匀分散于另一种不互溶的液体中;使气体以气泡形式分散于液体中;使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悬浮;加强冷、热液体之间的混合以及强话液体与器壁的传热。
    相应设备:搅拌器
    沉降分离
    原理:悬浮系中的颗粒在外力作用下的沉降运动,以两相的密度差为前提。
    设备:降尘室、分级器、旋风分离器
    传热作用:加热或冷却,使物料达到指定温度;换热,以回收利用热量或冷量;保温,以减少热量或冷量的损失。
    常用设备:换热器。
    蒸发
    原理:含不挥发的溶质的溶液在沸腾条件下受热,使部分溶剂汽化为蒸汽。
    作用:获得浓缩的溶液直接作为化工产品或半成品;借蒸发以脱除溶剂,将溶液增浓至饱和状态,随后加以冷却,析出固体产物,即采用蒸发、结晶的联合操作以获得固体溶质;脱除杂质,制取纯净的溶剂。
    常用设备:蒸发器蒸发辅助设备。
    气体吸收
    原理: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某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作用: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气体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物,以免污染大气。
    常用设备:吸收塔、解吸塔。
    液体精馏
    原理:借混合液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达到的分离。
    作用:提纯或回收有用组分。
    设备:蒸馏釜、板式精馏塔、冷凝器。
    液液萃取
    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设备:喷洒塔、填料塔。
    结晶
    原理:采用降温好浓缩的方法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溶质。
    设备:搅拌式冷却结晶器、多级真空结晶器。
    吸附与解吸
    原理:利用多孔固体颗粒选择性的吸附流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从而使流体混合物得以分。
    设备:固定床吸附器、釜式吸附器、流化床吸附器、连续式吸附设备。
    固体干燥
    溶剂或水的企划在沸腾条件进行。
    设备:喷雾干燥器、转桶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

  • 第14题:

    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虫害有哪些?


    正确答案: 线虫、菌螨、菌蛆、跳虫、拉弓虫、蜗牛、蝓。

  • 第15题:

    什么是食用菌?常用的栽培用原料有哪些?


    正确答案: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原料:段木、锯木屑、棉籽壳、纤维质原料、玉米芯、稻草、作物秸秆、牛粪、麸皮。

  • 第16题:

    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生产上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正确答案: (1)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指采用食用菌子实体或菌核、菌索的任何一部分组织培养成纯菌丝体的方法。
    (2)菇木分离法:又称为耳木分离法、寄主分离法、基质分离法,是从生长食用菌的菇木或耳木中获得纯菌丝体的方法。菇木分离培养的菌种一般生活力都较强。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这种方法污染率高,所以能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获得菌种的菇类一般都不采用此法。
    (3)孢子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成熟的有性孢子(担孢子或子囊孢子)萌发培养成菌丝体而得到菌种的方法。食用菌的有性孢子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变异的机会多,生命力强,培育成的菌种质量好。有性孢子是选育优良新品种和杂交育种的好材料。但分离方法复杂。
    在生产上最常用的是组织分离方法,该方法属无性繁殖,简便易行,菌丝生长发育快,能保持原有性状。此法是大多数食用菌进行菌种分离的最简便又有效的方法,也是人们在野外分离菌种最常采用的简便方法。在生产上常被用于菌种的复壮、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种优良性状的稳定。

  • 第17题:

    简述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有哪些。


    正确答案: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条码阅读器、麦克风、摄像头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 第18题:

    食用菌生产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有哪五种?


    正确答案: 高压蒸汽灭菌、常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

  • 第19题:

    问答题
    常用食用菌罐头器皿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马口铁罐︰由两面镀有锡的低碳钢板作成的镀锡板,具有耐腐蚀性、耐压性和使内容物不变质等特性,但对蛋白质较多的食品易发黑,卷边易暴露,锡铁易被溶解,故用于含酸或蛋白质较高的食品时,其内壁应涂无毒、无味,与食品不起作用,耐机械作用的抗酸抗热硫涂料,如油树脂涂料、乙树脂涂料等;
    (2)玻璃罐︰由加热溶化的中性硅酸盐溶液经过冷却造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适合各种食品包装容器。
    优点是︰
    ①化学惰性,不与内容物反应;
    ②透明,便于顾客选择,硬度高,不变形;
    ③密封性好,可以重复使用;
    ④原料丰富、成本低;
    缺点是:
    ①重量大;
    ②易破碎;
    ③开罐难;
    ④透光营养物质易破坏;
    (3)软罐头容器:利用加工性能好的纤维素聚烯烃、聚乙烯类塑料或采用各种纸石蜡黏合剂等制成各种类型的食品包装容器,这是一类有发展前途的包装材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正确答案: 1.经济:食用菌生产不与人争粮、不与人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食用菌生产完全可以利用庭院空地、闲散劳动力,不会与农业生产发生矛盾,食用菌栽培记述易学、易懂、生产设备简单,投入值低,产出值高,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2.生态: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到收获作物季节,大量农作物秸秆等下脚料随处堆积,或者燃料或者烂掉,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稻草、甘蔗渣、破籽棉、木屑等下脚料都可以用做生产食用菌,如果用此来栽培食用菌,就会变废为空。
    3.社会:发展食用菌生产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就业门路。食用菌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生产我i弄错富余的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出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激活了其他相关行业的活力,如餐饮业、运输业、塑料行业、粮棉加工厂、制药厂等,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生产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生产上常用乳酸菌发酵剂有哪些?

    正确答案: 设备:
    ①良好气密性;
    ②耐≥15MPa?工作压力;
    ③耐121℃高温;
    ④有压力控制系统;
    ⑤有温度控制系统,温差控制±0.5℃;
    ⑥发酵罐罐高径比2;
    ⑦变速搅拌器,下部有挡板,按180o,120o,90o安装,搅拌过程中保持从上到下的均匀转动),30t发酵罐中平均转速为50~60r/min;
    ⑧罐内表面用316不锈钢,外表面用304;
    ⑨顶部有0.2~0.35μm滤膜,无菌空气进罐;
    ⑩加中和剂、通气、加营养物及消泡和远程读数设备。同时有电极传感器,如pH电极、热传感器探针,在发酵罐顶部还可开玻璃窗?,便于观察搅拌器转速。
    流程:
    灭菌培养基→发酵罐→缓慢搅拌→调罐温至培养温度→离心泵接种1%~2%母发酵剂→发酵→控制发酵参数→最大菌体量
    常用:乳酸乳球菌发酵剂乳杆菌发酵剂片球菌发酵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食用菌常用连续杀菌设备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1)立式杀菌锅︰操作是间歇性的,可用作常压或加压杀菌。在品种多、批量小时非常实用,目前中小型罐头厂普遍使用,在连续化生产线中不适用。因此,从机械化和自动化方面来看,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卧式杀菌锅︰容量比立式杀菌锅大,装罐容量有600罐/次、800罐/次、1500罐/次(1千克/罐)等多种。杀菌罐用小车装入或运出,常用于大、中型罐头厂,但只作高压杀菌用;
    (3)超高温瞬时灭菌机︰RP6L20型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是采用一组蛇管式和套管式串联作业的换热器。热源使用蒸汽压力小于0.78兆帕,杀菌温度可达115℃~135℃,杀菌时间3秒左右,杀菌后液体冷却温度小于65℃。优点是由于杀菌温度高,时间短,对营养物质的破坏损失小;
    (4)微波高温灭菌设备︰微波是指频率比高频还要高的电波,能以光速向前直进,当遇到物体阻挡时就引起反射、穿透和吸收等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生产上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正确答案: (1)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指采用食用菌子实体或菌核、菌索的任何一部分组织培养成纯菌丝体的方法。
    (2)菇木分离法:又称为耳木分离法、寄主分离法、基质分离法,是从生长食用菌的菇木或耳木中获得纯菌丝体的方法。菇木分离培养的菌种一般生活力都较强。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这种方法污染率高,所以能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获得菌种的菇类一般都不采用此法。
    (3)孢子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成熟的有性孢子(担孢子或子囊孢子)萌发培养成菌丝体而得到菌种的方法。食用菌的有性孢子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变异的机会多,生命力强,培育成的菌种质量好。有性孢子是选育优良新品种和杂交育种的好材料。但分离方法复杂。
    在生产上最常用的是组织分离方法,该方法属无性繁殖,简便易行,菌丝生长发育快,能保持原有性状。此法是大多数食用菌进行菌种分离的最简便又有效的方法,也是人们在野外分离菌种最常采用的简便方法。在生产上常被用于菌种的复壮、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种优良性状的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