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简要评述高中物理模块课程的整体结构与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其中,选修模块涉及的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学习。若某同学希望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他应选学的模块是()。


    A.选修3—2

    B.选修3—3

    C.选修3—4

    D.选修3—5

    答案:C
    解析:
    选修3—2划分为三个二级主题: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 第2题:

    1922年“新学制”的学制体系与特点有哪 些?并对其做简要评述。


    答案:
    解析:
    (1) “新学制”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第一,中国近代学制形成后,虽经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小学过长,中学过短(七四制),中等教育又太偏于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灵活性不够;同时,其模仿日本和德国的痕迹较深,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课程、教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因而孕育着一场新的改革;第二, 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人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对华政治经济影响的日益加剧,美国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留美学生返国者日多,特别是杜威和孟禄相继来华讲学,对推动教育改革起了很大作用;第三,改革旧 学制的先声可以追溯到1915年,这一年, 直隶省教育会发起成立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湖南省教育会在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从而吹响了学 制改革的号角。之后,第五届、第六届以及 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都重点讨论了学制问题,从而在全国掀起了研究学制改革的高潮;第四,伴随着学制改革的讨论,教育改革实践也方兴未艾。如1920年,舒新城等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打破年级分组,实行 “选科制”与“能力分组制”;髙等学校中,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率先发起改革等, 这些教育改革实践为学制的最终制订提供了 坚实的依据。 (2) “新学制"的主要内容: 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扬平民教育 精神;谋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 革易于着手。其二是"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髙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其三是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用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 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 “新学制”的特点: 第一,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以“儿童身心发展阶段之大体标准” 划分阶段是1922年新学制最显著的特点。 学制分三段,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我国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 实。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7年为6年,小学分为两级,初级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2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园也纳人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 新学制中的精粹。其一,延长了中学年限, 改4年为6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其 二,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其三,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第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 新学制建立了自成体系、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 教育系统,用职业教育替代民初的实业教育。 第五,改革师范教育制度。新学制关于 师范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系统的框架,使师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提高、设置灵活。第一,中等教育阶段, 除原有师范学校及附设的小学教员讲习所外, 高级中学还可设师范科。第二,高等教育阶 段,将旧制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大学,并在大学教育科(系)附设二年制师范专修 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师范学校毕业生,使高等师范教育与大学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第六,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髙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 育和科学研究。 此外,还有两条"附则”:一是注重天 才教育,得变通修业年限及课程,使优异之 智能尽量发展;二是注意特种教育。 (4)评价: 1922年的"新学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制,但它“并不是盲从美制”。 尽管1922年新学制受到进步主义教育 思想和美国模式的影响,但其有内在的先进 性和合理性,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表现了教育重心下移、适应社会和个人需要等时代特点。新学制既有比较缓一的基本要求,又给地方留有充分的灵活性,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一些综合成果。这是中国教育界、文化界共同智慧的结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 第3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价值观

  • 第4题:

    请简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 第5题:

    高中物理新课程由 12 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和()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正确答案:物理1;物理2

  • 第6题:

    模块结构图有哪几种标准形式,请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一个系统的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标准形式,即变换型、事务型。
    (1)变换型:用于描述变换型系统。所谓变换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数据加工(中心变换)和输出,它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经过加工后输出。
    (2)事务型:用于描述事务型系统。事务型系统由三层组成:事务层、操作层和细节层。它的功能是对接收的事务,按其类型选择某一类事务处理。

  • 第7题: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整体性、()、课程的选择性。


    正确答案:综合性

  • 第8题:

    问答题
    请简要评述高中物理模块课程的整体结构与特点。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无论哪一组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高中物理新课程由 12 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和()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正确答案: 物理1,物理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模块为高中物理课程选择必修()
    A

    选修3-1

    B

    选修3-2

    C

    选修3-3

    D

    选修3-4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要评述美元化的风险与收益。中国能否选择美元化道路?

    正确答案: 对于那些国内经济形势极不稳定、官方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经济的能力又比较差的国家来说,学者们一般建议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货币委员会制,以解决公众对货币当局的不信任,增强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效果。美元化是实践中更加激进的做法,是将本币发行权一并放弃,使用其他国家货币代替本币执行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等基本货币职能。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或是本币贬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毅然选择美元化道路。90年代后期以来,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国家也都围绕本国货币的美元化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世界上有29个国家采用其他国家货币作为本国法定的流通货币,其中完全废除本国货币的只有9个国家。
    虽然在抑制通货膨胀、维护本币汇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这些美元化国家不仅放弃了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再承担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要求和最后救助责任,而且也因放弃了货币发行权利而不再享有信用货币巨大的发行收益。显然这笔巨额收益完全由该国流通中法定货币的发行主体享有,而发行国的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也自然传输到美元化国家。由此可以判断,经济规模比较大或宏观调控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都不宜实行美元化。所以,美元化并不适合中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简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有必修和选修模块,其中选修1一2模块物理学科知识的主体为(  )。

    A.电磁学
    B.热学
    C.力学
    D.光学

    答案:B
    解析:
    本模块涉及热现象及其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B选项正确。

  • 第14题:

    试简要评述拜占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 影响。


    答案:
    解析:
    (1)特点: ① 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② 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 ③ 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④ 除主教外,所有的教士均可结婚,这一点 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影响。 (2)影响: ① 拜占庭的教育起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 ② 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西欧有很大的影响。 在很长的时间里,拜占庭与西欧特别是意大利保持着经济联系。11世纪前,拜占庭的文化教育水平不但高于东欧各国,而且也处于 西欧各国之上。到君士坦丁堡来求学的不只是拜占庭各地的青年和属于阿拉伯地区的青年,还有意大利的青年。拜占庭文明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正是从拜占庭的学者那里学习了希腊语和希腊作家的某些著作的。 ③ 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阿拉伯教育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 第15题:

    以下哪个模块为高中物理课程选择必修()

    • A、选修3-1
    • B、选修3-2
    • C、选修3-3
    • D、选修3-4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分别为必修1 2,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17题:

    简要评述明代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特点和影响。


    正确答案: 明代君主加强专制集权和其自身经历密切相关,措施全面,对思想进行更加严密的控制。
    洪武时期,朱元璋实行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策。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废中书、罢丞相,使六部地位提高,任命翰林院的殿阁学士为秘书、文学士,互相牵制;加强监察机构;军事上设置卫、所,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行政、监察、军事机构分别独立却又互相牵制。制定《大明律》和《大诰》,通过律令教育和宣传来维持君主的绝对权威。设置锦衣卫和镇抚司,进行特务统治。杀戮功臣,滥施廷杖,将君臣关系主奴化。把尊孔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手段,大型文字狱,八股取士,用科举考试强制知识分子盲从古人,脱离现实,适应高度集权政治的需要。
    明成祖朱棣在加强君主集权制上又进行了重大改革。朱棣是以藩王起兵夺取政权的,对藩王权势过重的危害最清楚,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把北方藩王迁至南方,迁都北京,用“天子守边”代替“藩王守边”,迁都对防御蒙古、经营东北和维护全国统一都有积极意义。对中央机构作了进一步调整,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充当皇帝顾问,秉承皇帝意志办事,并不执政。重用司礼监宦官,宦官与内阁权势相抗衡,重大政务最后取决于皇帝,使皇权进一步巩固。
    明政府经过这样的改革,一切大权就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出现了绝对君主独裁的政治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国家机关自废除丞相之后形成的体系性的痼疾是缺乏一个管理庞大官僚系统的行政中枢,这致了国家机关的效率极度依赖于君主本人的勤政和明断,同时是官僚系统内部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容易变为官场倾轧。内阁处在皇帝和百官之间,职责只是草拟诏制,充备顾问,调护国体,对行政系统没有管理的行为权力。重用司礼监宦官使其掌握了票拟大权,为宦官专权埋下隐患。明代开始将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八股文规定成专为应试的文体,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文字狱更是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清代继承了这些思想牵制政策之后,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 第18题:

    王韬的办报主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
    一是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二是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四是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 第19题:

    请简要评述美元化的风险与收益。中国能否选择美元化道路?


    正确答案:对于那些国内经济形势极不稳定、官方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经济的能力又比较差的国家来说,学者们一般建议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货币委员会制,以解决公众对货币当局的不信任,增强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效果。美元化是实践中更加激进的做法,是将本币发行权一并放弃,使用其他国家货币代替本币执行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等基本货币职能。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或是本币贬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毅然选择美元化道路。90年代后期以来,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国家也都围绕本国货币的美元化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世界上有29个国家采用其他国家货币作为本国法定的流通货币,其中完全废除本国货币的只有9个国家。
    虽然在抑制通货膨胀、维护本币汇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这些美元化国家不仅放弃了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再承担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要求和最后救助责任,而且也因放弃了货币发行权利而不再享有信用货币巨大的发行收益。显然这笔巨额收益完全由该国流通中法定货币的发行主体享有,而发行国的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也自然传输到美元化国家。由此可以判断,经济规模比较大或宏观调控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都不宜实行美元化。所以,美元化并不适合中国。

  • 第20题:

    填空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 价值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整体性、()、课程的选择性。

    正确答案: 综合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模块结构图有哪几种标准形式,请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一个系统的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标准形式,即变换型、事务型。
    (1)变换型:用于描述变换型系统。所谓变换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数据加工(中心变换)和输出,它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经过加工后输出。
    (2)事务型:用于描述事务型系统。事务型系统由三层组成:事务层、操作层和细节层。它的功能是对接收的事务,按其类型选择某一类事务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分别为必修1 2,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