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新中国建立前解放区语文教学的特点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 第2题:

    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规律?


    正确答案: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 第3题:

    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正确答案: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第4题: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经验?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教学的的主要特点是:
    在封建教育阶段:
    ①语文教学与文化、史、哲等方面的教学相结合起来;
    ②先蒙先识字后读经书;
    ③读经为主,文选为辅。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为:①识字教学、集中识字、为读写打下基础,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记诵,正确正理“文”与“道”的关系;②熟读精思、博览;③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基本功,多读多写多改,作文模仿着手。

  • 第5题:

    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及方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丰富了人类理解和表达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扩展了语文教学资源,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满、完善。

  • 第6题: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


    正确答案: (1)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转变
    (2)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转变
    (3)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转变
    (4)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转变
    (5)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6)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反馈与解释的转变

  • 第7题:

    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正确答案:汉语汉字虽然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文字,但是并没有凌驾其他语言文字的特权。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制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比如:为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扩大民族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实行双语教学;建立民族语言的电台电视台、翻译机构等。

  • 第8题:

    问答题
    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
    2)加强民族语文法制建设;
    3)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语文理论、政策的宣传;
    4)搞好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
    5)促进民族语文的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事业;
    6)推进民族语文的学术研究、协作交流和人才培养;
    7)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正确答案: 汉语汉字虽然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文字,但是并没有凌驾其他语言文字的特权。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制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比如:为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扩大民族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实行双语教学;建立民族语言的电台电视台、翻译机构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电脑辅助语文教学的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以学生为中心
    (2)教师事前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学生拥有控制权,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5)学习材料生活化
    (6)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语文教学论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名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1)“教授法”时期
    特点:这一时期的课程便是“国文教授法”,此时的教授法课程属于“教育学”这一总科目,与教育史,教育法令等课程内容并讲的,所用教材多从日本及欧美译来。因此,此时的“教授法”只能看作是语文教学论雏形。主要成就:1896年,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教材暂用翻译日本的《统合教授法》,同年钟天纬在上海创办的三等公学,便采用“新法”施教;1898年他亲自编写了《蒙学镜》和《教授心术》语文教学论雏形的诞生,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
    (2)“教学法”时期
    特点:从教授法到教学法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主要成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文教授法改为教学法。1922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被称为我国最早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开山之作,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教学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教科书形式写成的语文教学理论专著,王森然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概要》,袁哲先生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进语文教育的学术著作,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这是三十年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首创了“先总论后分论”的教材编写方法,堪称这一时期语文教育论著之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
    (3)“教材教法”时期
    主要成就:魏应麟编的《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蒋伯潜先生编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4)语言、文学教学法分科时期。
    (5)多种名称并在时期
    《中学语文教学法》,1980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在全国师范院校使用,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正式成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是什么?建国后颁布过几个语文教学大纲,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语文教学与评价活动的纲领,它对语文教材的编选,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估标准的制定都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1首先,语文教学大纲是编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根本依据对教材编选活动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2其次,语文教学大纲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再次,语文教学大纲是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纲领,对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最后,语文教学大纲还是语文教学评估和学业成绩考核的根本依据,对语文测评工作也具有限定的作用。
    建国后颁布鞋教学大纲的特点:
    1、1956年前后国绕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进行的大纲改革分科试验实际从建国初的1951年便开始酝酿,1956年正式开始,中央政府教育部先后制定了三种《语文教学大纲》。
    2、1963年适应国发经济调整而制定的大纲。
    3、1978年,为拨乱反正而制定大纲。1986年作为正式本的《全日制中学文学教学大纲》颁布衽,这是建国后,第一部作为正式本颁布实施的教学大纲。
    4、1990年为向发年义务教育过渡而修定大纲。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特点:变教材说明性为课程指导性。变分年限定为终端要求。克服应试教育,注重素质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讲授法
    (2)通读法
    (3)讨论法
    (4)练习法

  • 第14题:

    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
    2)加强民族语文法制建设;
    3)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语文理论、政策的宣传;
    4)搞好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
    5)促进民族语文的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事业;
    6)推进民族语文的学术研究、协作交流和人才培养;
    7)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 第15题:

    语文知识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精要致用的原则;综合实践的原则;注重言语情境的原则。

  • 第16题:

    中国古代语文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识字教学的经验主要有5条。
    第一,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第二,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第三,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第四,联系日常生活。
    第五,激发儿童的兴趣。
    这些经验符合汉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并且贴近生活。

  • 第17题:

    电脑辅助语文教学的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以学生为中心
    (2)教师事前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学生拥有控制权,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5)学习材料生活化
    (6)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 第18题:

    解放区内的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问答题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经验?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教学的的主要特点是:
    在封建教育阶段:
    ①语文教学与文化、史、哲等方面的教学相结合起来;
    ②先蒙先识字后读经书;
    ③读经为主,文选为辅。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为:①识字教学、集中识字、为读写打下基础,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记诵,正确正理“文”与“道”的关系;②熟读精思、博览;③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基本功,多读多写多改,作文模仿着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规律?

    正确答案: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正确答案: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新中国建立前解放区语文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新中国建立以前解放区语文教学的特点有:
    (1)无论是“国语”、“国文”都以现代文为主,使现代文在全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革命化;
    (3)教学方法民主化。这些特点说明,解放区的语文教学改革,走在历史发展的前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解放区内的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第一,它使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祖祖辈辈对土地的渴望得到满足,成为解放区的主人,因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同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它使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亿万农民获得土地后,以饱满的热情发展农业发展,使农村的经济面貌迅速改观,从而为解放战争巨大的物质消耗提供广厚的财力支持。
    第三,它使亿万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通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根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农村阶级大革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必须用战斗去保卫,深明此理的亿万农民在解放战争中始终以无比的热忱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这是解放战争得以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