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体与同龄个体相比其行为的发生频率或者强度不够指的是()问题行为。
第1题:
第2题:
儿童问题行为一般表现在()。
第3题:
自我概念具有引导个体行为、解释个体经验和()的功能
第4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问题行为的行为表现()
第5题:
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集体活动或上课时思想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走来走去,一天要洗许多次手或常咬指甲等都是儿童问题行为中()的表现。
第6题:
我国学者吕静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
第7题:
行为主义理论中把个体的思维、观念、意向等称为()。
第8题:
行为不足
行为过度
行为不适当
行为控制困难
第9题:
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个体或群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第10题:
显性行为
隐形行为
个体行为
个性行为
第11题:
行为不足
行为过渡
品德性问题行为
不适当行为
第12题:
不适当行为
侵犯他人
沉默寡言
第13题:
消极的强化会减少个体的行为发生次数与频率。
A对
B错
第14题:
消极的强化会减少个体的行为发生次数与频率。
第15题:
某儿童总是很少讲话,并且不愿意和同伴接触和交往,这种行为表现属于()
第16题:
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
第17题: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
第18题:
个体发现患病后及时就诊属于()。
第19题:
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在幼儿身上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行为过度:指的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得太多。
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况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行为失范:不符合规范。
第20题:
个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个体或群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个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个体或群体与健康或疾病有关的行为
第21题:
病人角色行为
求医行为
遵医行为
预警行为
预防保护性行为
第22题:
个体法律行为
群体法律行为
中性行为
积极法律行为
合法行为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