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把“格物”解释为“致知”的前提。
第1题:
从道德论的层面理解“格物致知”的代表人物是()
第2题:
程颢和程颐把格物致知完全解释清楚了。
第3题:
格物致知
第4题:
郑玄将“望望然”解释为()。
第5题:
格物致知论
第6题:
“格物致知”的本义是()。
第7题:
张载
郑玄
司马光
王阳明
第8题:
郑玄
司马光
章太炎
以上都是
第9题:
司马光的训诂否定了郑玄的训诂
他对物的态度是对立
定型了格物致知的两种阐释方向
阐明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格物致知
心即理也
经世致用
存天理,灭人欲
第12题:
心宁静
审言语
慎行为
明事理
第13题:
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
第14题:
关于司马光对“格物致知”的训诂,理解不正确的有()
第15题:
什么是“格物致知”?
第16题:
“饥吃饭倦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该作者主张()
第17题: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与该诗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第18题:
郑玄将“安定辞”解释为()。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哭泣之声
张望之貌
悲痛之情
哀思之情
第22题:
格即来
格物即来物
致即智
物指事,类似于人事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