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女,55岁。患胃病多年,经X线钡餐透视,诊为溃疡病。初期自服苏打片、氢氧化铝之类,可以缓解;以后时愈时发,逐渐加重。近来嗳气泛酸,胃痛背胀之症,反而减轻,但觉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大便溏黑如柏油,潜血试验阳性,其人面色萎黄,眼睑、舌质淡白,脉弦细无力。请写出上述病症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名,药物及剂量。

题目

张某某,女,55岁。患胃病多年,经X线钡餐透视,诊为溃疡病。初期自服苏打片、氢氧化铝之类,可以缓解;以后时愈时发,逐渐加重。近来嗳气泛酸,胃痛背胀之症,反而减轻,但觉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大便溏黑如柏油,潜血试验阳性,其人面色萎黄,眼睑、舌质淡白,脉弦细无力。请写出上述病症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名,药物及剂量。


相似考题
更多“张某某,女,55岁。患胃病多年,经X线钡餐透视,诊为溃疡病。初期自服苏打片、氢氧化铝之类,可以缓解;以后时愈时发,逐渐加重。近来嗳气泛酸,胃痛背胀之症,反而减轻,但觉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大便溏黑如柏油,潜血试验阳性,其人面色萎黄,眼睑、舌质淡白,脉弦细无力。请写出上述病症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名,药物及剂量。”相关问题
  • 第1题:

    陈某,40岁,患者大便溏,色紫黑。经服多种中药效果欠佳。来诊时患者上腹部隐痛,得温则减,短气心慌,头晕,面色苍白,畏冷,大便如柏油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1.诊断(按金匮病名):()2.辨证分析:()3.治法:()4.方药(包括方名,药物组成,剂量):()


    正确答案: 1.便血
    2.中焦虚寒,脾不统血
    3.温脾摄血
    4.黄土汤(成分:甘草6干地黄10白术15制附子10,阿胶10,黄芩10,灶中黄土15)

  • 第2题:

    患者,男,55岁。素有胃疾,1周前因气温聚降,胃脘疼痛更剧,经服西药3天后症状缓解。但今晨大便下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脾阳不足,统摄无权。
    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处方:黄土汤加炮姜炭。灶心黄土30g阿胶9g(烊)炮附子6g白术9g熟地黄9g黄芩10g甘草6g炮姜炭5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灶心黄土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然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每亦亏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更配苦寒之黄芩与甘寒滋润之生地、阿胶,既可补阴血之不足,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另加炮姜炭温中止血。

  • 第3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47岁,工人。患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脘腹疼痛反复发作已有10余年,近两月来疼痛持续不止,疑为癌变,转来省级医院诊治,经钡餐等检查证明并非癌变,但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而服中药。症见脘腹隐痛,喜温喜按,不欲饮食,食后腹胀,便少而稀,畏冷肢凉,体瘦神疲,头晕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厚,脉沉缓。


    正确答案: 证型:中焦(脾胃)虚寒证。
    辨证分析:患者以脘腹部疼痛为主症,故病位当在脾与胃;而又见畏冷肢凉、喜温喜按、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故病性属虚寒,因而辨为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益气。
    主方:附桂理中汤加减。
    用药:党参、附片、桂枝、砂仁、白芍、炒白术、干姜炭、炙甘草。

  • 第4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及用药)患者,男性,40岁。患者大便溏,色紫黑。经服多种中药效果欠佳。来诊时患者上腹部隐痛,得温则减,短气心慌,头晕,面色苍白,畏冷,大便如柏油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便血。
    证型:中焦虚寒。
    辨证分析:中焦虚寒,脾不统血。
    治法:温脾摄血。
    主方:黄土汤。
    用药:甘草、干地黄、白术、制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

  • 第5题:

    患者,男,9岁。自小饮食  近月来饮食减少,自觉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观之面色萎黄,自言大便稀溏多日,觉肛门坠胀不适,舌淡脉虚。分析病例,作出中医的诊断,拟订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脾胃气虚,清阳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补中益气汤。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6g当归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 第6题:

    张某,男,35岁。有胃溃疡病史,近来因劳累过度有嗳气泛酸,胃痛背胀之症,自觉头晕眼花,神疲无力,大便溏黑如柏油。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淡白,脉弦细无力。此为何种出血?()

    • A、远血
    • B、近血
    • C、吐血
    • D、咳血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患者,男,38岁。病史:半年前因身目发黄,体倦乏力,恶心欲吐,纳呆,厌油腻,小便黄,大便溏烂,到某医院就诊,经治疗(药物不详),未见好转,症状反而加重,现自诉脘腹作胀较甚,口淡不渴,神疲畏寒,纳少,大便溏烂,诊见:身目俱黄,色暗不鲜,舌淡苔腻,脉沉迟。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黄疸(阴黄-寒湿证)
    分析:患者病后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阻滞中焦,胆汁受阻,溢于肌肤,则发为身目皆黄;寒湿同为阴邪,故黄色暗而不鲜,口淡不渴;寒湿困脾,运化失常,则脘腹作胀,纳少,大便溏烂;脾阳不振,形体失养故神疲畏寒;舌淡苔腻,脉沉迟为阳虚寒湿不化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15g白术10g附子10g(先煎2小时)干姜3g肉桂3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8题:

    淋证属气淋虚证者的表现是()

    • A、小便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 B、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精神疲惫,食欲不振,气短声低,舌淡,脉虚弱
    • C、小便淋漓不尽,时做时止,遇劳即发,神疲无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脉弱细
    • D、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白,舌质淡,脉虚无力
    • E、小便涩滞,淋漓不尽,少腹满痛,舌质薄,脉沉弦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岁半。因系人工喂养,从小体弱多病。此次病咳嗽已历月余,咳吐少量清稀白痰,咳甚时有喘呕,神疲食少,声低气短,大便时溏,形体瘦弱,腹部膨大,面色萎黄,脉虚而缓,舌淡嫩,苔薄白。

    正确答案: 证型:脾肺气虚证(土不生金)。
    辨证分析:患儿以咳嗽吐痰、食少便溏为主症,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故病位在脾肺;且又有神疲、声低、气短、舌淡、脉虚等气虚之症,故辨为脾肺气虚证。
    治法:补脾益气,培土生金。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用药:党参、淮山药、扁豆、白术、莲子肉、桔梗、砂仁、神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47岁,工人。患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脘腹疼痛反复发作已有10余年,近两月来疼痛持续不止,疑为癌变,转来省级医院诊治,经钡餐等检查证明并非癌变,但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而服中药。症见脘腹隐痛,喜温喜按,不欲饮食,食后腹胀,便少而稀,畏冷肢凉,体瘦神疲,头晕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厚,脉沉缓。

    正确答案: 证型:中焦(脾胃)虚寒证。
    辨证分析:患者以脘腹部疼痛为主症,故病位当在脾与胃;而又见畏冷肢凉、喜温喜按、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故病性属虚寒,因而辨为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益气。
    主方:附桂理中汤加减。
    用药:党参、附片、桂枝、砂仁、白芍、炒白术、干姜炭、炙甘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蔡某某,女,30岁。患胃脘痛反复发作六年,时伴间断性黑便。经X线钡餐透视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后部有一黄豆大小的龛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时上腹部疼痛,常于半夜后痛醒。饥饿时痛甚,食后则舒,按之痛减,喜温,喜屈身蜷卧,疲乏无力,面黄肌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写出案例中蔡某某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虚劳腹痛
    证型:中阳不足
    辨证分析:中阳不足,则腹痛喜温喜按,脾失建运,气血生化无源,则面黄肌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均为中阳不足之征。
    治法:甘温建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剂量:黄芪15.0,桂枝9.0,甘草9.0,大枣5枚,芍药12.0,生姜6.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张某某,女,55岁。患胃病多年,经X线钡餐透视,诊为溃疡病。初期自服苏打片、氢氧化铝之类,可以缓解;以后时愈时发,逐渐加重。近来嗳气泛酸,胃痛背胀之症,反而减轻,但觉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大便溏黑如柏油,潜血试验阳性,其人面色萎黄,眼睑、舌质淡白,脉弦细无力。请写出上述病症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名,药物及剂量。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血证(便血)
    证型:虚寒便血
    辨证分析:中气虚寒,不能摄血。
    治法:温脾摄血
    方药:黄土汤加味(剂量:干地黄15g,白术10g,附片10g,黄芩20g,阿胶10g,甘草3g,灶心土150g,白芍10g,侧柏叶10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蔡某某,女,30岁。患胃脘痛反复发作六年,时伴间断性黑便。经X线钡餐透视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后部有一黄豆大小的龛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时上腹部疼痛,常于半夜后痛醒。饥饿时痛甚,食后则舒,按之痛减,喜温,喜屈身蜷卧,疲乏无力,面黄肌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写出案例中蔡某某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虚劳腹痛
    证型:中阳不足
    辨证分析:中阳不足,则腹痛喜温喜按,脾失建运,气血生化无源,则面黄肌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均为中阳不足之征。
    治法:甘温建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剂量:黄芪15.0,桂枝9.0,甘草9.0,大枣5枚,芍药12.0,生姜6.0)

  • 第14题:

    罗某,女,46岁,7月18日入院。 主诉:下肢痿软无力2年,加重1月。 病史:自述患慢性泄泻10余年,经中西医治疗未愈,近2年来两下肢痿软无力,逐渐加重,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颜面虚浮,舌淡,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脉细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型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痿病(脾胃亏虚)。
    分析:患者平素脾胃亏虚,精微不输,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筋脉肌肉失养,故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脾胃虚弱,运化无权,传导失职,故纳呆,腹胀,便溏,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形体失充,故神疲乏力。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故颜面虚浮。舌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10g(另炖)茯苓10g白术10g薏苡仁15g山药15g扁豆10g莲子肉12g甘草6g陈皮6g砂仁5g桔梗10g加黄芪15g每日1剂,水煎服。

  • 第15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岁半。因系人工喂养,从小体弱多病。此次病咳嗽已历月余,咳吐少量清稀白痰,咳甚时有喘呕,神疲食少,声低气短,大便时溏,形体瘦弱,腹部膨大,面色萎黄,脉虚而缓,舌淡嫩,苔薄白。


    正确答案: 证型:脾肺气虚证(土不生金)。
    辨证分析:患儿以咳嗽吐痰、食少便溏为主症,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故病位在脾肺;且又有神疲、声低、气短、舌淡、脉虚等气虚之症,故辨为脾肺气虚证。
    治法:补脾益气,培土生金。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用药:党参、淮山药、扁豆、白术、莲子肉、桔梗、砂仁、神曲。

  • 第16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2岁,已婚。经行不规则已半年余,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不定,色淡,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时有头晕眼花,平时腰酸乏力。舌淡黯,苔白,脉沉弦。


    正确答案: 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
    证型:肝郁肾虚型。
    辨证分析:肝郁气结,疏泄失常;肾虚精髓不充,胞脉失养,导致气血失调,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治法:疏肝解郁,补肾调经。
    主方:定经汤。
    用药:当归、白芍、熟地、柴胡、山药、茯苓、菟丝子、炒荆芥。

  • 第17题:

    患者,男,44岁。脘腹拘急时痛,喜温喜按3年余,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弦细。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中焦虚寒,肝脾失和。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小建中汤。饴糖30g(烊化)桂枝9g芍药18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桂枝温中阳,散寒邪;芍药养营阴,缓肝急;炙甘草益气补中;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诸药配伍,温补中焦,缓急止痛,兼以调和肝脾,滋阴和阳。

  • 第18题:

    患者脘腹隐痛,痞胀不舒,食后胀甚,食欲不振,嗳气,面色萎黄,倦怠神疲,舌淡苔白,脉弱,宜诊为()。

    • A、脾气虚证
    • B、胃气虚证
    • C、胃阳虚证
    • D、胃肠气滞证
    • E、脾阳虚证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患者胃脘隐痛,痞胀不舒,食后胀甚,不思饮食,时作嗳气,面色萎黄,倦怠神疲,舌淡,苔薄白,脉虚弱,宜诊为()

    • A、脾气虚证
    • B、胃气虚证
    • C、脾虚气陷证
    • D、气虚证
    • E、胃肠气滞证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陈某,40岁,患者大便溏,色紫黑。经服多种中药效果欠佳。来诊时患者上腹部隐痛,得温则减,短气心慌,头晕,面色苍白,畏冷,大便如柏油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1.诊断(按金匮病名):()2.辨证分析:()3.治法:()4.方药(包括方名,药物组成,剂量):()

    正确答案: 1.便血
    2.中焦虚寒,脾不统血
    3.温脾摄血
    4.黄土汤(成分:甘草6干地黄10白术15制附子10,阿胶10,黄芩10,灶中黄土1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患者李某某,男,30岁。久患失眠,诸药无效,形容消瘦,神气衰减,心烦不寐,多梦纷纭,神魂不安,忽忽如有所失,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脉象弦细,舌呈绛色,两颧微赤。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名,药物及剂量。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虚劳不寐
    证型:肝阴不足
    辨证分析:素禀阴虚,营血不足。营虚无以养心,血虚无以养肝,心虚神不内守,肝虚魂失依附,更加虚阳上升,热扰清空所致。
    治法:养心宁神
    方药:酸枣仁汤加减(剂量:北野参9.0 ,知 母9.0 ,百合花9.0 ,朱茯神12.0,白 芍12.0,夜交藤12.0,炒枣仁24.0,珍珠母24.0,川 芎3.0, 甘 草3.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2岁,已婚。经行不规则已半年余,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不定,色淡,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时有头晕眼花,平时腰酸乏力。舌淡黯,苔白,脉沉弦。

    正确答案: 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
    证型:肝郁肾虚型。
    辨证分析:肝郁气结,疏泄失常;肾虚精髓不充,胞脉失养,导致气血失调,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治法:疏肝解郁,补肾调经。
    主方:定经汤。
    用药:当归、白芍、熟地、柴胡、山药、茯苓、菟丝子、炒荆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患者,男,55岁。素有胃疾,1周前因气温聚降,胃脘疼痛更剧,经服西药3天后症状缓解。但今晨大便下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脾阳不足,统摄无权。
    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处方:黄土汤加炮姜炭。灶心黄土30g阿胶9g(烊)炮附子6g白术9g熟地黄9g黄芩10g甘草6g炮姜炭5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灶心黄土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然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每亦亏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更配苦寒之黄芩与甘寒滋润之生地、阿胶,既可补阴血之不足,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另加炮姜炭温中止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5岁。诉大便时溏时干,便后仍有坠胀感2月余,伴脘腹隐痛,食后腹胀,胸胁胀闷,失眠多梦,烦躁,口苦,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肠郁。
    证型:肝郁脾虚。
    辨证分析:患者大便时溏时干,便后仍有坠胀感,脘腹隐痛,胸胁胀闷,失眠多梦,烦躁,口苦,食后腹胀,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故辨为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用药:陈皮、白术、芍药、防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