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的工作原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2-DE(双向凝胶电泳)的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 (1)样品制备,包括蛋白质的溶解、变性、还原以及去除蛋白质杂质等。
    (2)固相pH值梯度胶(IPG)胶的制备,利用不同pH固定化电解质的组合可配制不同pH范围的凝胶。
    (3)双向电泳,先作第一向电泳,再进行第二向电泳。
    (4)蛋白质的染色,主要根据上样量的多少及样品进一步分析要求等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考马斯亮蓝染色、银染、铜染等。

  • 第2题:

    试述双向作用式油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油压减震器上端勾贝通过安装座与构架相连接,下端与轴箱相连接,勾贝将缸筒分为上下两油腔,在内外缸筒间还有一储油腔。当震动使勾贝向下移动时,下油腔的油压升高,经勾贝心阀上的节流孔流向上腔,因勾贝杆占据了上腔的一部分容积,多余的油便经进油阀的节流孔流往储油腔,从而借助工作油的粘滞阻力衰减了向下的震动。当震动使机车向下移动时,勾贝向上移动,上腔工作油进入下腔,不足的工作油由储油腔进入下腔,从而衰减了向下的震动

  • 第3题:

    简述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减振器的活塞在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腔。这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发到大气中。减振器的阻尼力的大小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的相对速度的增减而增减。

  • 第4题:

    简述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基本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模式图)


    正确答案: (1)核酸是依赖于模板在聚合酶的作用下由5’端到3’端聚合(DNA聚合酶参与了细菌修复DNA合成过程。);
    (2)可延伸的引物必须能提供游离的3’-OH末端,双脱氧核苷酸由于缺少游离的3’羟基末端,因此会终止聚合反应的进行。如果分别用4种双脱氧核苷酸终止反应,则会获得4组长度不同的DNA片段,通过比较所以的DNA片段的长度可以得知核苷酸的序列。

  • 第5题:

    简述不连续凝胶电泳的原理


    正确答案:不连续凝胶电泳的凝胶由样品胶、浓缩胶和分离胶三层组成,其中样品胶处于凝胶系统最上层的大孔径凝胶,在PH6.7~6.8的Tris-HCl缓冲液中聚合而成,含有欲分离的样品,有时可以不用这层样品胶,而直接将样品与10%的甘油或5%~20%的蔗糖混合后,加到浓缩胶的表面。浓缩胶在PH6.7~6.8的Tris-HCl缓冲液中聚合而成的大孔凝胶,除了不含样品外,其他与样品胶相同,样品中的各组分就在浓缩胶中浓缩,按照迁移率的不同,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上压缩成层。分离胶在pH8.8~8.9的Tris-HCl缓冲液聚合而成的小孔径凝胶,凝胶的孔径根据欲分离组分的大小通过丙烯酰胺的浓度进行调节,样品中各组分在分离胶中进行分离。在酶或其他蛋白质、核酸等进行不连续凝胶电泳时,采用阴离子电泳系统(采用pH8~9的电极缓冲液,组分带负电荷)。将制备好的多层凝胶置于电泳系统中,用pH8.3的Tris-甘氨酸缓冲液作为电极缓冲液进行电泳,样品中各组分在浓缩胶中浓缩成狭窄的高浓度样品层。这是由于在各层凝胶中都含有HCl,HCl的离解度大,几乎全部成为Cl-,Cl-在电场中移动速度最快,称为快离子;在电泳槽中含有甘氨酸,在样品胶和浓缩胶中pH为6.7~6.8,甘氨酸只有0.1%~1%离解为负离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最慢,称为慢离子;而蛋白质或核酸的移动速度介乎快离子和慢离子之间。接通电源电泳开始后,Cl-快速移动,走在最前面,在其后面形成一个离子浓度较低的低电导区,低电导产生较高的电位梯度,这种电位梯度促使蛋白质等组分和慢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致使蛋白质等组分在快、慢离子之间浓缩成一狭窄的中间层。
    当这一浓缩层的样品层进入分离胶的时候,由于分离胶的pH为9.5(配制分离胶时,pH为8.8~8.9,在电泳过程中,实测结果为9.5),使甘氨酸的解离度增加,泳动速度加快,很快超过所有的蛋白质等组分,高电位梯度消失,使蛋白质等组分在均一的电位梯度下进行电泳分离,加上分离胶的孔径较小,各组分因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受到分子筛效应,使某些静电荷相同的组分也可以得到分离。

  • 第6题:

    简述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第一维采用等电聚集电泳。当把蛋白质加人到含有pH梯度的载体时,如果蛋白质所在位置的pH值与其等电点不同,则该蛋白质会带一定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就会分别向正极或负极泳动,直到pH值与其等电点相等的位置,蛋白质不再泳动,而浓缩成狭窄的区带。
    第二维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取决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的静电荷、分子量的大小以及形状的不同。SDS-PAGE就是按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使其在垂直方向进行分离。蛋白质样品经过双向凝胶电泳两次分离后,其结果不再是条带状,而是呈现为斑点状。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正确答案: 原理: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原理。

    正确答案: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是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目前唯一可在一块凝胶上同时分离成千上万个蛋白质组分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蛋白质不同分子间等电点及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通过一相的SDS-PAGE和二相的等电聚焦电泳来分离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其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分离大量蛋白质,应用大面积胶条,一次可鉴定近10000个蛋白质点;可通过蛋白质点染色的强度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也可提供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信息,对具有不同程度的糖基化或磷酸化修饰的蛋白质亚型能较容易地进行分离。目前,已有5000多种蛋白质成分采用2-DE技术得到很好分离。在血清中,应用2-DE可分辨出100多种血清蛋白,其高度分辨率是各种类型单向PAGE及其他电泳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精确分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
    A

    500~1000

    B

    1000~2000

    C

    2000~4000

    D

    4000~5000

    E

    5000~10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双向电泳的实验原理。

    正确答案: 目前双向电泳主要是指O’Farrell建立的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的模式。其基本原理是:先将蛋白质根据其等电点在pH梯度胶内(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或固相pH梯度)进行等电聚焦,即按照它们分子量的大小进行SDS-PAGE第二次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经过等电点和分子量两次分离后,可以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和表达量等信息。双向电泳分离的结构是蛋白质点而不是条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凝胶电泳的分类及其原理?

    正确答案: 琼脂糖凝胶电泳:一般用于核酸的分离分析。琼脂糖凝胶孔径度较大,对大部分蛋白质只有很小的分子筛效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检测。分辨率较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优点及应用。

    正确答案: 原理:琼脂糖凝胶具有网络结构,直接参与带电颗粒的分离过程。在电泳中,物质分子通过空隙时会受到阻力,大分子受到的阻力比小分子大,因此在凝胶电泳中,带电颗粒的分离不仅依赖于静电荷的性质和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分子大小。
    优点: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区带易染色、洗脱和定量以及干膜可以长期保存。
    应用:核酸、蛋白质的分离鉴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优点及应用。


    正确答案:原理:琼脂糖凝胶具有网络结构,直接参与带电颗粒的分离过程。在电泳中,物质分子通过空隙时会受到阻力,大分子受到的阻力比小分子大,因此在凝胶电泳中,带电颗粒的分离不仅依赖于静电荷的性质和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分子大小。
    优点: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区带易染色、洗脱和定量以及干膜可以长期保存。
    应用:核酸、蛋白质的分离鉴定。

  • 第14题:

    试述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1)压缩行程(即车轮靠近车架,减振器压缩)
    活塞下移使其下方腔室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此时,油液经过流通阀进入活塞上方腔室。由于活塞杆占去上方腔室一部分容积,故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室减小的容积,致使下室油液不能全部流入上室,而多余的油液则压开支承座上的压缩阀进入贮油缸筒。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即造成对悬架伸张运动的阻尼力。
    2)伸张行程(即车轮离开车架,减振器拉长)
    活塞上移使其上方腔室容积,油压升高,伸张阀打开,油液从上室流入下室,此时流通阀关闭,上腔内的油液便推开伸张阀流入下腔。同样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还不足以充满下腔所增加的容积,下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便推开补偿阀流入下腔进行补充。此时,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即造成对悬架伸张运动的阻尼力。

  • 第15题:

    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正确答案: 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是多孔介质,不仅能防止对流,把扩散减少到最低;而且其孔径大小与生物大分子具有相似的数量级,能主动参与生物分子的分离,具有分子筛效应。
    因此,在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蛋白质分离时,在电泳过程中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学(电荷效应),还取决于蛋白质的大小(分子量)和形状(分子筛效应)。

  • 第16题:

    双向推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双向推理是既自顶向下又自底向上的推理。推理从两个方向进行,直至在某个中间界面上两方向结果相符便成功结束;如两方衔接不上,则推理失败。这种推理方法效率高,所形成的推理网络小,但难度大。

  • 第17题:

    二维电泳是到目前为止具有最高分辨率的电泳技术,是等电聚焦和SDS凝胶电泳的依次组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

    • A、500~1000
    • B、1000~2000
    • C、2000~4000
    • D、4000~5000
    • E、5000~10000

    正确答案:E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正确答案: 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是多孔介质,不仅能防止对流,把扩散减少到最低;而且其孔径大小与生物大分子具有相似的数量级,能主动参与生物分子的分离,具有分子筛效应。
    因此,在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蛋白质分离时,在电泳过程中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学(电荷效应),还取决于蛋白质的大小(分子量)和形状(分子筛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1)压缩行程(即车轮靠近车架,减振器压缩)
    活塞下移使其下方腔室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此时,油液经过流通阀进入活塞上方腔室。由于活塞杆占去上方腔室一部分容积,故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室减小的容积,致使下室油液不能全部流入上室,而多余的油液则压开支承座上的压缩阀进入贮油缸筒。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即造成对悬架伸张运动的阻尼力。
    2)伸张行程(即车轮离开车架,减振器拉长)
    活塞上移使其上方腔室容积,油压升高,伸张阀打开,油液从上室流入下室,此时流通阀关闭,上腔内的油液便推开伸张阀流入下腔。同样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还不足以充满下腔所增加的容积,下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便推开补偿阀流入下腔进行补充。此时,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即造成对悬架伸张运动的阻尼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第一维采用等电聚集(isoelectric focusing,IEF)电泳。当把蛋白质加人到含有pH梯度的载体时,如果蛋白质所在位置的pH值与其等电点不同,则该蛋白质会带一定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就会分别向正极或负极泳动,直到pH值与其等电点相等的位置,蛋白质不再泳动,而浓缩成狭窄的区带。
    第二维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取决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的静电荷、分子量的大小以及形状的不同。SDS-PAGE就是按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使其在垂直方向进行分离。蛋白质样品经过双向凝胶电泳两次分离后,其结果不再是条带状,而是呈现为斑点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二维电泳是到目前为止具有最高分辨率的电泳技术,是等电聚焦和SDS凝胶电泳的依次组合。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双向作用筒式液力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减振器的活塞在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腔。这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发到大气中。减振器的阻尼力的大小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的相对速度的增减而增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2-DE(双向凝胶电泳)的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 (1)样品制备,包括蛋白质的溶解、变性、还原以及去除蛋白质杂质等。
    (2)固相pH值梯度胶(IPG)胶的制备,利用不同pH固定化电解质的组合可配制不同pH范围的凝胶。
    (3)双向电泳,先作第一向电泳,再进行第二向电泳。
    (4)蛋白质的染色,主要根据上样量的多少及样品进一步分析要求等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考马斯亮蓝染色、银染、铜染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