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神采”指书法作品所显现的一种精神气韵,它贵在“天趣”,即能自然流露出书法家的情感,“既雕既琢,复归于璞”,达到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但书法中的“神采”都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按照美的规律,遵循一定形式法则来表现的。因此“神采”的表现离不开一定的“法度”。各种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它们都是书法家美的创造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赏析书法作品的用笔、结构、布白诸方面,更深刻了解书法家的创造,进而以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作品之美。
更多“简述书法中“神采”与“法度”的关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研究书法与历史有什么关系?“书法史学”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研究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不了解其历史的演变情况,那么根本不可能对它作出任何有价值的探讨。一切事物都是在历史的继承中发展的。研究书法历史,将会给我们展现出历史上各个时代书法明晰的面貌和各朝代发展的详细情况,从而从历史变迁中找出规律,以指导当代书法的实践,预测未来的方向。否则,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传统,将会找不到头绪,无所适从。研究书法史,也是认识传统、继承传统的重要一环。一部系统的书法史,是我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和现代艺术发达兴旺的标志。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不能以论代史,而应在全面掌握书法史的各个方面之后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在浩瀚的、系统的、巨大的《中国书法通史》出现之前,可先分阶段搞些书法断代史,如《魏晋书法史》、《唐宋书法史》、《明清书法史》、《近代书法史》等;还可根据不同书体搞些《篆书发展史》、《隶书发展史》、《行草发展史》;另外像《书法批评史》、《风格演变史》、《书法思想史》等专题也是书法史的组成部分;有人还主张以书法家或书法作品为主要线索写书法史,这一切都应是书法史的内容。我们现在只有先提出要求,尔后才可实施,组织人员编写。为此,应首先总结出一整套书法史的研究规律和方法,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书法史学”。

  • 第2题:

    什么是书法作品的“神采”?


    正确答案:书法作品神采通过对作品整体的关照而显现,它是作品生命所显示出的神气、精神,要通过作品与主体的结合显现出来。所以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对于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再好的书法作品也不可能显示出神采。古代书论中常把书法本身看作有生命的形体,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仅有骨肉,也可能是一具僵尸,要具有生命,非有“神”不可。但神要通过血骨筋肉表现。“血”主要指用墨,枯湿浓淡应处理得当;“骨”乃是用笔提按转折达到的一定力度;“筋”为笔锋时断时连的内在联系;“肉”即笔画中圆润丰满程度。总之,应处处在流动,处处在积聚着力量,而这一切,又必须统一于一个完整的基调之内,形成和谐的节奏,就像音乐中的旋律,不能允许任何音符突然的跳出来,破坏完整性。整个旋律优美,任何一个音节才会放射出光采,才有存在的意义。古人对于“神采”的内蕴,经常用些比喻形容,如“荆柯负剑”、“壮士弯弓”、“云鹄游天、群鸿戏海”、“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等,这些比喻尽管使人有莫名其妙之感,但其传达出的意象符号,却大致与书法的神采相似。具体说,“神采”即书法作品的各种形式因素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后所显示出的整体精神面貌。

  • 第3题:

    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

    • A、通过书法的点、划结构和章法表现形式美
    • B、通过字的力度来展现神采美
    • C、通过字的形态来展现神采美
    • D、通过字的形、神表现书法家的精神美和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A,C,D

  • 第4题:

    书法与文字的关系怎样?“书法文字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其功能主要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但它对书法艺术来说,却又是“源泉”,无文字则无书法。文字既是文字学家研究的对象,又是书法家研究的对象,但在研究的角度、内容和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构造、演变规律,研究文字形、音、义的关系以及正字、析字法等;而“书法文字学”则以文字为基础,主要从审美出发,研究文字美的规律及人对文字的审美体验,研究书法与文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书法文字学”的根本任务。由于汉字历史悠久,结构比世界上其它文字复杂得多,因此文字学在我国特别发达,历史上有许多这方面著作,而书法与文字相结合的著作却极鲜见,被书法、篆刻界视为经典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其实是一部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的著作。根据当代书法发展的状况,建立一门边缘学科——书法文字学尽管有很多困难,因为它还要借助于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但它却是十分必要的。

  • 第5题:

    中国书法讲究法度,中国戏曲遵循程式性,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怎样理解?


    正确答案: 书法中的神采都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来表现的,神采离不开一定的形式,而其表现都是按照美的规律,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来进行的,这些法则就是"法度"。楷书、草书、行书等等都有自己的法度,法度是书法的历史结晶,是书法家的经验的总结。与中国戏曲一样,戏曲有程式性要求。
    戏曲的程式性比其它艺术形式更高,程式性指对演员表演的规范化制约。唱必须严格遵守曲牌或板式的规范。做必须严格按一定尺度进行。念必须按一定的要求。打必须按一定的套路。当然不同的角色、行当,表演同一动作时,程式上也有区别。
    无论戏曲的程式化还是书法当中的法度都不是公式化、凝固化的模式。它们在其自身艺术的发展史上,都对原有的程式和表现有所突破和创新,使其自身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 第6题:

    简述王安石“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主张


    正确答案: 王安石认为,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个办法:一是“大明法度”;二是“重建贤才”。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法治、人治统一说。他认为国家是否富强、天下是否安宁,关键在于有没有法度和法度是否合理。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人的作用,认为立法和执法都离不开贤人。王安石将法度和贤才的作用统一起来,认为法治和人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因素,这就形成了法治人治统一论。在实践中具体表现就运用法制手段选拔和任使人才,主要表现在
    ①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
    ②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

  • 第7题:

    简述美术字与书法的区别


    正确答案:书法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疏其排列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章法,字形可大小穿插,字距可插密排列。而美术字则更讲究笔划的规范,字形和字距的统一。

  • 第8题:

    问答题
    简要回答书法中“神采”与“法度”的关系。

    正确答案: “神采”是指作品所显现的一种精神气韵,是创作者的“心画”,贵有“天趣”,是书法家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既雕既琢,复归于璞”,是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
    “法度”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在创造美的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和一定的法则。书法中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他们都是书法家美的创造的经验总结。
    艺术美的生命在于创造。书法中的“神采”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等来表现的,也就是说“神采”离不开一定的“法度”,但“法度”不是凝固不变的,须在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鉴赏书法作品的用笔、结构、布白等方面,更深刻地了解书法家的创造,进而从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书法作品的“神采”?

    正确答案: 书法作品神采通过对作品整体的关照而显现,它是作品生命所显示出的神气、精神,要通过作品与主体的结合显现出来。所以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对于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再好的书法作品也不可能显示出神采。古代书论中常把书法本身看作有生命的形体,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仅有骨肉,也可能是一具僵尸,要具有生命,非有“神”不可。但神要通过血骨筋肉表现。“血”主要指用墨,枯湿浓淡应处理得当;“骨”乃是用笔提按转折达到的一定力度;“筋”为笔锋时断时连的内在联系;“肉”即笔画中圆润丰满程度。总之,应处处在流动,处处在积聚着力量,而这一切,又必须统一于一个完整的基调之内,形成和谐的节奏,就像音乐中的旋律,不能允许任何音符突然的跳出来,破坏完整性。整个旋律优美,任何一个音节才会放射出光采,才有存在的意义。古人对于“神采”的内蕴,经常用些比喻形容,如“荆柯负剑”、“壮士弯弓”、“云鹄游天、群鸿戏海”、“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等,这些比喻尽管使人有莫名其妙之感,但其传达出的意象符号,却大致与书法的神采相似。具体说,“神采”即书法作品的各种形式因素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后所显示出的整体精神面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中国书法讲究法度,中国戏曲遵循程式性,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怎样理解?

    正确答案: 书法中的神采都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来表现的,神采离不开一定的形式,而其表现都是按照美的规律,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来进行的,这些法则就是"法度"。楷书、草书、行书等等都有自己的法度,法度是书法的历史结晶,是书法家的经验的总结。与中国戏曲一样,戏曲有程式性要求。
    戏曲的程式性比其它艺术形式更高,程式性指对演员表演的规范化制约。唱必须严格遵守曲牌或板式的规范。做必须严格按一定尺度进行。念必须按一定的要求。打必须按一定的套路。当然不同的角色、行当,表演同一动作时,程式上也有区别。
    无论戏曲的程式化还是书法当中的法度都不是公式化、凝固化的模式。它们在其自身艺术的发展史上,都对原有的程式和表现有所突破和创新,使其自身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书法的追求的境界。
    A

    唯见神采,不见字形

    B

    形式上的变换

    C

    高度理性与高度感性的融合

    D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书法中“神采”与“法度”的关系。

    正确答案: “神采”指书法作品所显现的一种精神气韵,它贵在“天趣”,即能自然流露出书法家的情感,“既雕既琢,复归于璞”,达到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但书法中的“神采”都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按照美的规律,遵循一定形式法则来表现的。因此“神采”的表现离不开一定的“法度”。各种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它们都是书法家美的创造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赏析书法作品的用笔、结构、布白诸方面,更深刻了解书法家的创造,进而以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作品之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育?


    正确答案:对于书法来讲,“美育”是书法的落脚点,我们研究书法与人的审美关系,研究书法本身,最终是使书法对人们起到美育作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高尚的人类,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书法本身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其艺术形式及健康的文字内容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情思进行陶冶,从而塑造更为美好的心灵,由美而至善。美育的特点,是直接诉诸情感,是诱发而非强制、非说教。从接受者来讲,是一种创造,而非消极的接受,它是在极为浓厚、强烈的兴趣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的。书法美育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家庭中,要从小给幼儿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从家庭成员到家庭陈设,要尽量使幼儿能感到书法线条的美。在学校,则应受到正确的书法指导,目前全国小学大都开书法课,这是书法美育普及的广泛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也应提倡书法美育,并逐步引向深入。要培养书法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至于社会的书法美育则更为宽广,可通过展览、组织书法学习班、书法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美育。组织者要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作品,而不必迁就一般水准。书法艺术家有义务为提高民族的审美情操做出自己的贡献。

  • 第14题:

    简要回答书法中“神采”与“法度”的关系。


    正确答案: “神采”是指作品所显现的一种精神气韵,是创作者的“心画”,贵有“天趣”,是书法家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既雕既琢,复归于璞”,是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
    “法度”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在创造美的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和一定的法则。书法中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他们都是书法家美的创造的经验总结。
    艺术美的生命在于创造。书法中的“神采”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等来表现的,也就是说“神采”离不开一定的“法度”,但“法度”不是凝固不变的,须在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鉴赏书法作品的用笔、结构、布白等方面,更深刻地了解书法家的创造,进而从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美。

  • 第15题:

    简述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与特色。


    正确答案:1、发展历程: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2、特色:书法“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毫端”它集音乐、舞蹈、绘画诸种艺术的美学特性于一身:有音乐的韵律,有舞蹈的姿致,有绘画的形式感。它熔万殊的形、质、态、势、意、理于一炉,把具体的形式加以抽象化,使人们获得无穷的美感。

  • 第16题:

    请谈谈书法与生理的关系。


    正确答案:书写过程本身是人心理、生理的综合运动过程。如何使书写与生理协调,并调动生理机能,使“力”贯到笔锋上(不是物理学概念的力);在书写过程中,人的手、指、腕、臂、肩、心律、呼吸、肌肉、神经、姿态等等的种种变化,这些都是“书法生理学”研究的内容。现代台湾学者高尚仁为深入研究书写中的生理变化,做了许多科学实验,如在书写人的肩、前前臂及后前臂上分别连接半透明导电胶带,以测量各部肌肉的活动量;又用感温夹附在书写人鼻孔边缘,测量书写不同书体时的呼吸变化,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书法与气功也有紧密联系,可以说书法是气功中的一种动功。书写前先运丹入静,而后由镇丹达到一切妄念灭绝,思想方可进入到高度的入静状态,以一念(书写)代万念,运气于肩、腕、手,达到“离形去知,粉碎形骸”,得天地之真气。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方可超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难怪有人统计,书法家长寿者据多,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书法的追求的境界。

    • A、唯见神采,不见字形
    • B、形式上的变换
    • C、高度理性与高度感性的融合
    • D、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 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汉字书法”内涵的一项是(  )。
    A

    书法关注的重心是审美

    B

    字要写得美,要有神采

    C

    精熟的书法中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个人气质乃至其全部心灵

    D

    独特的汉字形体和书法工具


    正确答案: B
    解析:
    D项,由“其关注的重心是审美,要求把字写得美,写出神采,要求在精熟的书法技巧的基础上,融入创作者的审美情趣、个性气质乃至其全部心灵”可知,书法艺术之所以有这些内涵,是与汉字的形体特点和书写工具有关的,是对内涵的论证,故独特的汉字形体和书法工具并不是书法艺术的内涵。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正确答案: 建筑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只能是一种广义上的造型艺术。它通过抽象的形式概括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一定时代人对美的追求。它与书法有许多共同点,如都讲究对称、平衡、均称、变化、和谐。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就像一座建筑,布局要合理,整体感要强烈,有疏有密,要通气,不能封死,没有“眼”在风格上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雄强的楷书像庄严的建筑;优美的行草又像江南水乡错落分布的平房;高古的书法犹如庙堂;森严书法又像宫殿。书家若能多游览,处处留心不同的建筑,将会陶冶性情,丰富感情。当然,它也不会像某些论者所说,看过一个建筑,书体马上会变,这纯粹是没有实践的“理论家”们靠推理、演绎出的奇谈怪论。如同多谈书、多欣赏其它艺术一样,是从修养、气质上予书家以影响。对建筑美的沉醉,同样是丰富了心灵,刺激了求新、求变的欲望。当我们整天看惯了火柴盒式的房子,突然看到一座样式新奇的建筑,如果没有情绪上的波动,那么这样的人也难以在书法上有什么大的造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叫“神采”?“形”与“神”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历来评论书法作品,都以“神采”为最高标准,也是书家所追求的目标。所谓“神采”,乃指书法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神气、风采。精神是要通过一定的形体来表现的,形是精神之所依,没有形,神也就无从谈起。譬如人,还没有生下来,或者已被火化,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精神?荀子说:“形具而神生。”形是神所依存的物质形式。
    那么,是不是有形便有神呢?那也不是,因为形体有死有活,活则神存,死则神消。这也如同人一样,活着的时候是有神在的,死后气断力散,形体虽存,乃是僵尸,也就无精神可言了。
    所以,有没有神,首先在于形体的死活。有了活的形体,还要看气力足不足,气足便精神奕奕,人若衰老或病魔缠身,气短力弱,精神也就必然不足。所以书法用笔的首要要求便是“力”,笔画线条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弹性,笔画之间要映带照应,气脉贯连,体势灵动。这些都是活的表现、生命的表现,是“神”所不可缺少的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容易显露精神。所以行草比楷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充分一些。但动必须有法,不失规矩。如果举动失常,便如精神病患者,虽活而失于狂怪,也就谈不上什么“风采”了。
    风采是不同的精神面貌的表现,是内在修养的表现,不是模仿所可以得到的。所以,只是有了纯熟的用笔和一般结体的基本功,还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要真正成为艺术,还需要在丰富文化知识、观察生活、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多下工夫,然后才能通过纯熟的用笔表现出神采来。忽视了这一点,即使再纯熟的技术工力,写出作品来不一定就有神采,“书外求书”的意义也就在这里。王僧虔《笔意赞》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我们当力求“形”、“神”兼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B

    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

    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

    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
    A

    通过书法的点、划结构和章法表现形式美

    B

    通过字的力度来展现神采美

    C

    通过字的形态来展现神采美

    D

    通过字的形、神表现书法家的精神美和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