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织成员甲和乙虽然都是工人,但工人甲只会焊接电路板,工人乙只会调试电路板,体现了()。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人力资源体现了()指标
第5题:
不同的企业虽然各自需要和拥有的资源不同,但都要将这些资源通过转化过程形成产品,才能创造价值。对于农场来说,其所需的资源(输入)不包括()。
第6题:
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Q甲,Q乙和离势系数Cv甲,Cv乙为:甲河:Q甲=100m3/s,Cv甲=0.42;乙河:Q乙=500m3/s,Cv乙=0.25。两者比较可知()。
第7题:
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已知2000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820元和900元,又知2001年甲车间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比重上升,乙车间的下降。若2001年两车间工人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将()。
第8题:
资源日历影响特定资源或类别。它反映了某些资源如何仅在正常工作时间起作用,而其他资源在三班倒的时间内起作用,或者项目团队成员可能暂时不上班(如休假或接受培训),或者劳务合同限制某些工人在一周中某些天工作。资源日历是哪项的有价值的输入:()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内容资源审核必须全部由人工完成
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内容资源质量
审核内容资源标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审核内容资源本身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内容资源加工人员同时担任内容审核人员
第11题:
资源的效率或生产率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资源的可能性
资源的专有性
第12题:
假设甲、乙两厂的工人数相同
假设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比相同
假设甲、乙两厂患某职业病的工人数相同
假设甲、乙两厂某职业病的患病率相同
假设甲、乙两厂某职业病的工龄构成比虽不同,但患病率相同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A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第16题:
甲乙两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此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原因是()
第17题: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能保持不变。
第18题:
员工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通过()体现出来。
第19题:
抽查甲乙丙丁四个工人在钢结构上的80个焊点,有20个焊点不合格,抽查结果如下表,据此可得出结论()。
第20题:
技术工人须持国家人力资源和()或()和()。
第21题:
第22题:
焊接工人甲影响了总体的质量水平
焊接工人乙影响了总体的质量水平
焊接工人丙影响了总体的质量水平
焊接工人丁影响了总体的质量水平
第23题:
组建项目团队
实施采购
控制进度
估算活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