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为()
第1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实行“统包统配”模式是在中国劳动关系发展和演变的(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第2题:
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终止以及在劳动过程中主体权利义务是以行政方式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则以劳动合同等法律形式实现。判断对错
第3题:
第4题:
我国劳动立法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劳动法律制度基本得以建立,主要表现在()。
第5题:
三方性原则出现的时期是()。
第6题:
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作用在于()。
第7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劳动就业政策是()、统包统配、行政调配。
第8题:
早期工业化时代
管理时代
成熟劳动关系时期
劳动关系的制度化时期
第9题:
双方
一方
三方
各方
第10题:
第11题:
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建立并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健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第12题:
劳动合同制
统包统配
市场配置
三方原则
第13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的制定与实施,在我国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合同制度。
第17题:
我国基本的劳动制度是()。
第18题: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为规范劳动关系()的行为。
第19题:
()标志着我国适应市场经济的劳动用工制度基本建立.
第20题: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工会法》
第21题:
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
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
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
第22题:
社会可以通过市场和计划两种基本方式配置资源
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方式有两种:即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第23题:
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建立并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
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