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直接比较判定某可比实例价格的区域因素修正系数为0.98,则其依据为()。
第1题:
A.可比实例修正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交易情况修正比率*交易日期修正比率*区域因素修正比率*个别因素修正比率
B.可比实例修正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交易日期修正比率*区域因素修正比率*个别因素修正比率
C.可比实例修正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交易情况修正比率*交易日期修正比率*区域因素修正比率
第2题:
按直接比较判定某可比实例价格的区域因素修正系数为0.98,则其依据为( )。
A.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优于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
B.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劣于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
C.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劣于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04%
D.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优于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04%
第3题:
物业状况调整总的思路是如果可比实例物业状况好于估价对象物业状况,则应对可比实例价格作减价调整,反之则应作增价调整,具体思路是( )。
A.确定对估价对象这类物业的价格有影响的物业状况方面的各种因素
B.判定估价对象物业和可比实例物业在这些因素方面的状况
C.将可比实例物业与估价对象物业在这些因素方面的状况逐一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差异所造成的价格差异程度
D.根据价格差异程度对可比实例价格进行调整
E.将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时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比较法中,采用间接比较对可比实例价格进行个别因素修正,其中可比实例的个别因素优于标准个别因素得102分,估价对象的个别因素劣于标准个别因素得97分,则个别因素修正系数为()。
第7题:
市场法中进行的区域因素修正的目的在于将可比交易实例价格修正为()。
第8题:
房地产估价规范要求市场比较法中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的修正,每项修正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的调整不得超过20%,综合调整不得超过30%。
第9题:
市场比较法中采用间接比较对可比实例价格进行个别因素修正其中可比实例的个别因素优于标准个别因素得103分估价对象的个别因素劣于标准个别因素得98分则个别因素修正系数为( )。
第10题:
1551
1565
1600
1625
第11题:
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在某个因素方面优于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
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在某个因素方面劣于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
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在某个因素方面优于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04%
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在某个因素方面劣于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2. 04%
第12题:
评估基准日的价格
正常交易的价格
待评估对象自身状态下的价格
待评估对象区域因素下的价格
第13题:
为评估某写字楼2016年5月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估价人员在附近地区调查选取了A.B.C三宗类似写字楼的交易实例作为可比实例,有关资料如下:
(1)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和成交日期:
(2)交易情况分析判断
交易情况分析判断中的数据是以正常价格为基准,正值表示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高于其正常价格的幅度,负值表示低于其正常价格的幅度。
(3)调查获知该类写字楼的价格,2015年3月1日到2015年11月1日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2%,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8%。
(4)房地产状况(统指个别因数和区域因数)分析判断
房地产状况中的三个因素对价格影响的重要程度是:因素1是因素3的4倍,因素2是因素3的1.67倍。房地产状况各因素的正值表示可比实例的状况优于估价对象状况的幅度,负值表示劣于估价对象状况的幅度。
试利用上述资料估算该写字楼2016年5月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如需计算平均值,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第14题:
按间接比较的判定,某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劣于标准房地产状况,价格低2%;而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优于标准房地产状况,价格高5%。若改为直接比较判定,将出现( )的情形。
A.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优于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价格高7%
B.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劣于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价格低7%
C.可比实例价格的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71
D.可比实例价格的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0.933
第15题:
某公司委托一家房地产估价机构对其名下的一处房地产进行估价,估价时点为2003年6月2日。机构选取了一可比实例A,其成交价格为23700元/群,成交时间为2001年6月2日。在可比实例A中,由于买家急于购买,因此成交价格比正常高了15%。
当地同类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为:2002年中期比2001年中期上涨了5%,2003年中期却比2002年中期下降5%。另外,由于可比实例A成交的单价区域因素要好于估价对象,当地房地产的价格水乎比估价对象所处区域要高12%;而且可比实例A的用材也相对考究,由此导致可比实例的价格高于估价对象7%。
由此可得出:
交易情况修正系数=(100—15)/100=O.85
交易日期修正系数=(1004-5—5)/100=1
个别因素修正系数=(100—7)/100=O.93
比准价格=23700×0.85×1×O.93=18734.85元/m2
(以下略)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按直接比较判定某可比实例价格的区域因素修正系数为1.05,则其依据为()。
第19题:
交易情况修正是将可比实例不动产在其区域条件下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对象不动产区域条件下的价格。
第20题:
按直接比较判定某可比实例价格的区域因素修正系数为0.98,则其依据为()。
第21题:
某可比实例实际成交价格为3400元/m2以估价对象为100可比实例交易情况分值为102房地产状况因素分值为98则估价对象的比准价格为( )元/m2。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优于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价格高7%
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劣于估价对象的房地产状况,价格低7%
可比实例价格的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 071
可比实例价格的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0. 933
第24题:
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优于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5%
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劣于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5%
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劣于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4.76%
估价对象的区域因素优于可比实例的区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幅度为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