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玻璃相的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陶瓷组织的基本相有(),(),(),其中起强化作用的是晶体相,而起粘结作用的是玻璃相.


    正确答案:晶体相;玻璃相;气相

  • 第2题:

    简述烧成过程中出现的液相起何作用?


    正确答案:烧成过程中出现的液相,其作用是促使晶体发生重结晶;促使晶粒重排、互相靠拢、彼此结成整体,坯体逐渐瓷化。

  • 第3题:

    简述II相阻滞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II相阻滞亦称脱敏感阻滞或双相阻滞,是指持续、重复或大剂量应用去极化肌松药产生较长时间去极化后,改变了神经肌肉阻滞的性质,延长了肌松时间,失去原来I相去极化阻滞特性而产生的去极化阻滞现象。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受体脱敏感。
    2.离子通道阻滞。
    3.激动剂通过通道进入胞浆而损伤细胞内结构。
    4.重复的通道开放使K+持续外流和Na+持续内流,影响邻近接头后膜的肌纤维膜功能。Na+内流加速了Na+一K+ATP酶的转运,接头后膜邻近肌纤维内外离子平衡失调,Ca2+进入接头后膜下成分和受体功能受损。
    5.对接头前膜的作用,影响乙酰胆碱的动员和释放。II相阻滞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与用药的种类、浓度、时间及病人特点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 第4题:

    玻晶砖是一种新型结晶材料,它性质由()决定。

    • A、结晶相
    • B、结晶相和玻璃相
    • C、玻璃相
    • D、玻璃分相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述浮法成形平板玻璃时,玻璃表面张力的增厚作用。


    正确答案:浮在锡液上的玻璃带,横向没有约束力,当纵向拉力增加时,宽度缩小,而厚度改变不大。即使利用拉边器暂时保持宽度,玻璃带短期被拉薄,随后又会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缩小宽度,厚度又回到平衡厚度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浮法成形平板玻璃时,玻璃表面张力的增厚作用。

    正确答案: 浮在锡液上的玻璃带,横向没有约束力,当纵向拉力增加时,宽度缩小,而厚度改变不大。即使利用拉边器暂时保持宽度,玻璃带短期被拉薄,随后又会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缩小宽度,厚度又回到平衡厚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玻璃中氧化物的分类及作用。

    正确答案: 玻璃中氧化物的分类及作用:
    1)网络形成体:单键强度>335KJ/mol的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璃。
    2)中间体:单键强度介于251--335KJ/mol的氧化物,其作用介于网络形成体和网络调整体之间。
    3)网络调整体:单键强度<251KJ/mol的 氧化物能调整玻璃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电熔锆刚玉砖的矿相组成,各矿相的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 矿相:斜锆石和刚玉。少量玻璃相和莫来石。
    1.斜锆石: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它在AZS中是颗粒状矿物,呈卵状到滴状,常聚为链状、鱼骨状等,极少部分溶于玻璃相。斜锆石是耐玻璃液侵蚀性最强的矿物。
    2.刚玉:熔点较高,α-Al2O3是稳定相,在AZS中呈菱面体柱状骨架存在,在光片中,则是反射第二位的矿物,呈亮灰色晶粒。刚玉对玻璃液的抗蚀性,在高温下不如斜锆石好。
    斜锆石和刚玉共晶:
    可阻止刚玉过早的为玻璃液所破坏。在AZS-41中,除共晶外,还出现熔滴状的单斜锆矿,呈串的或密集的滴状结构,这种结构是高锆AZS的岩相特征,更耐玻璃液侵蚀
    1.玻璃相:软化点很低,在加热至高温时,便会出现液相,溢于砖表。留有微孔,窑内玻液渗入,加剧砖材侵蚀,所以玻璃相对AZS性能是不利的。
    2.莫来石:是AZS中所不希望存在的。莫来石含量增加了,则刚玉和玻璃相便会减少。但实际上往往含有3%以下。当加热AZS到1300℃以上时,在玻璃相中会出现次生莫来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AZS中的玻璃相,从中心向表面渗出,使残余玻璃相中的Na2O降低,为莫来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玻璃电极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1)pH玻璃膜电极(硬质、非晶体)的构造
    软质球状玻璃膜,含Na2O、CaO和SiO2,厚度小于0.1mm,内部溶液为pH6-7(或4)的膜内缓冲溶液及0.1mol/L的KCL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
    (2)pH电极响应的机理
    玻璃电极对H+选择性响应主要与电极膜的特殊组成有关,普通玻璃电极膜是由固定带负电荷的硅酸晶格组成,在晶格中有体积小、活动能力强的钠离子,溶液中的H+可进入晶格占据Na+点位,而其他高价阴阳离子不能进出晶格。当内外玻璃膜与水溶液接触时,Na2SiO3晶体骨架中的Na+与水中的H+发生交换,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扩散达动态平衡后达稳定相界电位(膜电位),其膜电位可用表达。对于整个玻璃电极而言,电极电位为。此式即为采用玻璃电极进行pH测定的理论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陶瓷组织的基本相有(),(),(),其中起强化作用的是晶体相,而起粘结作用的是玻璃相.

    正确答案: 晶体相,玻璃相,气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讨论形成晶相和玻璃相的条件,指出为什么大多数陶瓷材料可以结晶,形成玻璃相也是常见的,而金属很容易进行结晶,但很难形成玻璃相?

    正确答案: 对于有可能进行结晶的材料,决定液体冷却时是否能结晶或者形成玻璃的外部条件是冷却速度,内部条件是黏度。如果冷却速度足够高,任何液体原则上都可以转化为玻璃。特别是对那些分子结构复杂、材料熔融态时黏度很大的液体,冷却时原子迁移扩散困难,则晶体的形成过程很难进行,容易形成过冷液体。温度下降至Tg以下时,过冷液体固化成玻璃。
    金属材料由于其晶体结构比较简单,且熔融时黏度小,冷却时很难阻止结晶过程的发生,故固态下的金属大多为晶体;但如果冷却很快时,能阻止某些合金的结晶过程,此时过冷液态的原子排列方式保留至固态,原子在三维空间则不呈周期性的规则排列。
    陶瓷材料晶体一般比较复杂,特别是能形成三维网络的SiO2等,尽管大多数陶瓷材料可进行结晶,但也有一些是非晶体,这主要是指玻璃和硅酸盐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组分是高炉粒化矿渣潜在活性的主要来源()
    A

    富钙玻璃相

    B

    富硅玻璃相

    C

    富镁玻璃相

    D

    富铁玻璃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陶瓷中玻璃相的作用有()

    • A、起粘结作用
    • B、充填气孔空隙
    • C、降低烧成温度
    • D、有利于晶体长大

    正确答案:A,B,C

  • 第14题:

    石质瓷瓷胎的相构成是()

    • A、石英-长石-高岭石
    • B、石英-方石英-莫来石-玻璃相
    • C、石英-莫来石-玻璃相
    • D、石英-方石英-玻璃相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缝编毡在玻璃钢工艺管道内衬制作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增强增厚作用。

  • 第16题:

    简述玻璃电极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1)pH玻璃膜电极(硬质、非晶体)的构造
    软质球状玻璃膜,含Na2O、CaO和SiO2,厚度小于0.1mm,内部溶液为pH6-7(或4)的膜内缓冲溶液及0.1mol/L的KCL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
    (2)pH电极响应的机理
    玻璃电极对H+选择性响应主要与电极膜的特殊组成有关,普通玻璃电极膜是由固定带负电荷的硅酸晶格组成,在晶格中有体积小、活动能力强的钠离子,溶液中的H+可进入晶格占据Na+点位,而其他高价阴阳离子不能进出晶格。当内外玻璃膜与水溶液接触时,Na2SiO3晶体骨架中的Na+与水中的H+发生交换,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扩散达动态平衡后达稳定相界电位(膜电位),其膜电位可用表达。对于整个玻璃电极而言,电极电位为。此式即为采用玻璃电极进行pH测定的理论依据。

  • 第17题:

    简述玻璃电极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玻璃电极是利用玻璃两侧形成的水化凝胶层中的一价阳离子(Na+)和溶液中的H+交换,在两相界面间形成的双电层产生的电位差(即相界电位)。玻璃电极的电位φ与外部溶液H+活度的关系服从Nernst方程式。

  • 第18题:

    单选题
    陶瓷材料显微结构通常有()三种不同的相组成。
    A

    液相,气相,固相

    B

    液相,晶相,玻璃相

    C

    气相,玻璃相,晶相

    D

    气相,晶相,固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石质瓷瓷胎的相构成是()
    A

    石英-长石-高岭石

    B

    石英-方石英-莫来石-玻璃相

    C

    石英-莫来石-玻璃相

    D

    石英-方石英-玻璃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玻璃钢的基体与增强体,玻璃钢的特点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基体:树脂;增强体:玻璃纤维。
    特点及其作用:
    (1)轻质高强在航空、火箭、宇宙飞行器、高压容器以及在其他需要减轻自重的制品应用中,都具有卓越成效。
    (2)耐腐蚀性能好FRP是良好的耐腐材料,对大气、水和一般浓度的酸、碱、盐以及多种油类和溶剂都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已应用到化工防腐的各个方面,正在取代碳钢、不锈钢、木材、有色金属等。
    (3)电性能好是优良的绝缘材料,用来制造绝缘体。高频下仍能保护良好介电性。微波透过性良好,已广泛用于雷达天线罩。
    (4)热性能良好FRP热导率低,室温下为1.25~1.67kJ/(m·h·K),只有金属的1/100~1/1000,是优良的绝热材料。在瞬时超高温情况下,是理想的热防护和耐烧蚀材料,能保护宇宙飞行器在2000℃以上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刷。
    (5)可设计性好①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设计出各种结构产品,来满足使用要求,可以使产品有很好的整体性。②可以充分选择材料来满足产品的性能,如:可以设计出耐腐的,耐瞬时高温的、产品某方向上有特别高强度的、介电性好的,等等。
    (6)工艺性优良①可以根据产品的形状、技术要求、用途及数量来灵活地选择成型工艺。②工艺简单,可以一次成型,经济效果突出,尤其对形状复杂、不易成型的数量少的产品,更突出它的工艺优越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微晶玻璃是由()组成。
    A

    玻璃相

    B

    结晶相

    C

    玻璃相和结晶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玻晶砖是一种新型结晶材料,它性质由()决定。
    A

    结晶相

    B

    结晶相和玻璃相

    C

    玻璃相

    D

    玻璃分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玻璃相的作用

    正确答案: 填充晶粒间隙、粘结晶粒,使陶瓷材料致密。
    降低烧成温度,改善工艺性能,抑制晶粒长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普通平板玻璃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主要组成成分——Na2O、CaO、SiO2;各成分的主要作用——Na2O,玻璃助熔剂,降低玻璃的粘度,使玻璃易于熔融;CaO,稳定剂,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高温时降低玻璃的粘度,促进玻璃的熔化和澄清;SiO2,玻璃的形成氧化物,作为玻璃的骨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