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所谓二五减租,即以抗日前夕成立的租佃契约的约定租额为准,“一律减少百分之二十五(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并且根据租佃关系发展的情况及租佃形式的不同,对不同租佃形式的减租额作出规定,并禁止法定租额外的剥削,对积欠地租的处理也作出规定。
更多“二五减租”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国民党的“二五减租”。


    参考答案:

    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本来就缺乏实施的措施。在他之后,国民党虽然抽象地继承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纲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抛开了其给农民以土地的内容,而仅把它化为减租的主张。在一些地区实施“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即减轻佃农田租25%,并规定正租之外不得有额外索求、农民正产品以外的副产品概不纳租以及地主不得随意撒佃等。对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的。它导致了自耕农的逐年增加,农村小学儿童激进,工商业以农民购买力增加而繁盛。这实际上是使中国的农业走上普鲁士的道路。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坚持推行这种改革的国家政权;农村中的封建势力对这种改革的阻力不是过分强大;有较发达的工商业能吸收农村改革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先决条件,在近代中国又都不具备。大地主本身就是国民党政权主要社会基础的一部分,他们的态度,对国民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农村中封建统治势力根深蒂固,对减租以及限制封建特权的改革具有强大的、难以克服的阻力。此外,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对过少,工商业又不发达,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竞争,就会迫使农民宁愿接受较高的地租,从而使政府关于减租的规定成为具文。


  • 第2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解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 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 第3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五”时期钢产量于“二五”时期相比,增幅不超过20%。
    B 钢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是在“二五”时期。
    C 钢产量比上一时期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二五”时期。
    D 六个五年计划共完成钢产量70000万吨。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减租减息政策
    减租减息政策(又称“二五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是:土地所有者向土地租佃者征收的税额要在原税额的基础上减少25%;贷款者向被贷款者征收的利息数量要在原金额的基础上减少25%。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后者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形成、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国民党和当时可能参加抗日的人们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动地将战前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这个政策既能推动国民党参加抗日,又使解放区的地主减少其对我们发动农民抗日的阻力。这个政策,如果没有特殊阻碍,我们准备在战后继续实行下去,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减租减息”,然后采取适当方法,有步骤地达到“耕者有其田”。

  • 第5题:

    国际上公认的物流条码有三种,它们是()。

    • A、EAN-13码,交叉二五码和UCC/EAN-128条码
    • B、EAN-16码,自动二五码和UCC/EAN-128条码
    • C、EAN-16码,交叉二五码和UNN/EAN-128条码
    • D、EAN-13码,自动二五码和UNN/EAN-128条码

    正确答案:A

  • 第6题:

    1926年国民党在北伐战争中实行“二五减租”,实际的地租最高限额是()

    • A、40%
    • B、50%
    • C、25%
    • D、37.5%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合理负担与(),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 A、二五减租
    • B、土地改革
    • C、减租减息

    正确答案:A

  • 第8题:

    1947年,在党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强调指出,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原则是()。

    • A、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 B、必须保存富农经济,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
    • C、必须贯彻二五减租原则,团结一切抗日阶级
    • D、必须坚定地团结中农,不损害中农的利益

    正确答案:A,D

  • 第9题:

    单选题
    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
    A

    28

    B

    30

    C

    40

    D

    2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合理负担与(),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A

    二五减租

    B

    土地改革

    C

    减租减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国民党的“二五减租”。

    正确答案: 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本来就缺乏实施的措施。在他之后,国民党虽然抽象地继承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纲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抛开了其给农民以土地的内容,而仅把它化为减租的主张。在一些地区实施“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即减轻佃农田租25%,并规定正租之外不得有额外索求、农民正产品以外的副产品概不纳租以及地主不得随意撒佃等。对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的。它导致了自耕农的逐年增加,农村小学儿童激进,工商业以农民购买力增加而繁盛。这实际上是使中国的农业走上普鲁士的道路。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坚持推行这种改革的国家政权;农村中的封建势力对这种改革的阻力不是过分强大;有较发达的工商业能吸收农村改革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先决条件,在近代中国又都不具备。大地主本身就是国民党政权主要社会基础的一部分,他们的态度,对国民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农村中封建统治势力根深蒂固,对减租以及限制封建特权的改革具有强大的、难以克服的阻力。此外,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对过少,工商业又不发达,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竞争,就会迫使农民宁愿接受较高的地租,从而使政府关于减租的规定成为具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条码中属于连续型条码的是()。
    A

     EAN条码

    B

     二五条码

    C

     矩阵二五条码

    D

     三九条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答案:
    解析: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民族战争;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 第14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答案:
    解析:
    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 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命题依据】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只占农村人口8%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全部土地的70%?80%。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 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到1931年前后,形成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H民族矛盾的激化,党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战线,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正确处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根据届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1946年5月4 日发出指示,及时地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比较彻底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完整的概括,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这条总路线的推动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关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两个减租减息的材料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首先第一问根据所给表格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 关系趋向缓和。其次,根据所学理论回答减租减息政策的重要意义,最后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 第15题: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二五减租”原则的土地立法文件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C
    解析:
    【精解】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重点是减租减息、保障佃权和低利借贷。其中,减租减息的具体措施就是实行“二五减租”,这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的规定实行的减租措施,故选c项。

  • 第16题:

    下列条码中属于连续型条码的是()。

    • A、 EAN条码
    • B、 二五条码
    • C、 矩阵二五条码
    • D、 三九条码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

    • A、28
    • B、30
    • C、40
    • D、25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25.25读作()。

    • A、二五点二五
    • B、二十五点二十五
    • C、二十五点二五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减租减息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8用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决定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洛川会议后,减租减息政策即在各根据地陆续实行。减租减息的具体办法,各根据地根据各自的情况有所不同。减租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即照抗战前租额减低25%。如群众要求多减时,可根据情况实行倒四六分,或倒三七分,但不得超过此限度。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一般只减20%、15%或10%。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它使贫雇农的经济地位显著上升,中农的户数和占有的土地大为增加,封建剥削制度受到限制,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它又规定了在减租减息之后须交租交息的政策,这就保存了地主、债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从而促使大多数地主参加了全民族合作抗日的事业,减少了根据地发动农民抗日的阻力。总之,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争取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25.25读作()。
    A

    二五点二五

    B

    二十五点二十五

    C

    二十五点二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二五减租

    正确答案: 所谓二五减租,即以抗日前夕成立的租佃契约的约定租额为准,“一律减少百分之二十五(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并且根据租佃关系发展的情况及租佃形式的不同,对不同租佃形式的减租额作出规定,并禁止法定租额外的剥削,对积欠地租的处理也作出规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减租减息政策

    正确答案: 减租减息政策(又称“二五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是:土地所有者向土地租佃者征收的税额要在原税额的基础上减少25%;贷款者向被贷款者征收的利息数量要在原金额的基础上减少25%。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后者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形成、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国民党和当时可能参加抗日的人们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动地将战前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个政策既能推动国民党参加抗日,又使解放区的地主减少其对我们发动农民抗日的阻力。这个政策,如果没有特殊阻碍,我们准备在战后继续实行下去,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减租减息”,然后采取适当方法,有步骤地达到“耕者有其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