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A.28B.30C.40D.25

题目

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

A.28

B.30

C.40

D.25


相似考题
更多“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 ”相关问题
  • 第1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解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 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 第2题: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A.《确定救国救党决议案》
    B.《召集国民大会及宣布宪法草案》
    C.《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
    D.《关于积极推行本党政策案》

    答案:C
    解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2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基本接受了中共主张,承认内战的原则。就此,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 第3题:

    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多个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的起草者是()。

    • A、朱德
    • B、陈毅
    • C、毛泽东
    • D、周恩来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西汉编户的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除田租、算赋和口赋外,还有()。


    正确答案:徭役;兵役

  • 第5题: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最终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这次会议及该决议案的通过,推动了()

    • A、五四运动
    • B、国民大革命
    • C、土地革命
    •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简述国民党的“二五减租”。


    正确答案: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本来就缺乏实施的措施。在他之后,国民党虽然抽象地继承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纲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抛开了其给农民以土地的内容,而仅把它化为减租的主张。在一些地区实施“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即减轻佃农田租25%,并规定正租之外不得有额外索求、农民正产品以外的副产品概不纳租以及地主不得随意撒佃等。对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的。它导致了自耕农的逐年增加,农村小学儿童激进,工商业以农民购买力增加而繁盛。这实际上是使中国的农业走上普鲁士的道路。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坚持推行这种改革的国家政权;农村中的封建势力对这种改革的阻力不是过分强大;有较发达的工商业能吸收农村改革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先决条件,在近代中国又都不具备。大地主本身就是国民党政权主要社会基础的一部分,他们的态度,对国民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农村中封建统治势力根深蒂固,对减租以及限制封建特权的改革具有强大的、难以克服的阻力。此外,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对过少,工商业又不发达,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竞争,就会迫使农民宁愿接受较高的地租,从而使政府关于减租的规定成为具文。

  • 第7题:

    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

    • A、28
    • B、30
    • C、40
    • D、25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原则是()。

    • A、以党领政
    • B、以党建国
    • C、以党治国
    • D、党国并重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二五减租

    正确答案: 所谓二五减租,即以抗日前夕成立的租佃契约的约定租额为准,“一律减少百分之二十五(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并且根据租佃关系发展的情况及租佃形式的不同,对不同租佃形式的减租额作出规定,并禁止法定租额外的剥削,对积欠地租的处理也作出规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通过了《本党最近纲政决议案》,进行"二五减租”,即减少农民田租()%。
    A

    28

    B

    30

    C

    40

    D

    2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原则是()。
    A

    以党领政

    B

    以党建国

    C

    以党治国

    D

    党国并重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国民党的“二五减租”。

    正确答案: 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本来就缺乏实施的措施。在他之后,国民党虽然抽象地继承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纲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抛开了其给农民以土地的内容,而仅把它化为减租的主张。在一些地区实施“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即减轻佃农田租25%,并规定正租之外不得有额外索求、农民正产品以外的副产品概不纳租以及地主不得随意撒佃等。对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的。它导致了自耕农的逐年增加,农村小学儿童激进,工商业以农民购买力增加而繁盛。这实际上是使中国的农业走上普鲁士的道路。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坚持推行这种改革的国家政权;农村中的封建势力对这种改革的阻力不是过分强大;有较发达的工商业能吸收农村改革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先决条件,在近代中国又都不具备。大地主本身就是国民党政权主要社会基础的一部分,他们的态度,对国民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农村中封建统治势力根深蒂固,对减租以及限制封建特权的改革具有强大的、难以克服的阻力。此外,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对过少,工商业又不发达,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竞争,就会迫使农民宁愿接受较高的地租,从而使政府关于减租的规定成为具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答案:
    解析:
    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 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命题依据】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只占农村人口8%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全部土地的70%?80%。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 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到1931年前后,形成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H民族矛盾的激化,党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战线,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正确处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根据届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1946年5月4 日发出指示,及时地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比较彻底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完整的概括,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这条总路线的推动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关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两个减租减息的材料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首先第一问根据所给表格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 关系趋向缓和。其次,根据所学理论回答减租减息政策的重要意义,最后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 第14题:

    下列关于"二五减租”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租提按原租额减去25%
    • B、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 C、争取到地主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 D、实行没收地主土地政策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民国十五年,国民党通过决议案,确定减少农民田租25%(即二五减租);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和两年后颁布的《租佃暂行条例》都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的375‰”(按全国高租率为50%,以此减去25%得出),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以法规确认农民土地租佃权
    • B、与中共争夺农村地区控制权
    • C、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发展
    • D、试图变革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二五减租


    正确答案:所谓二五减租,即以抗日前夕成立的租佃契约的约定租额为准,“一律减少百分之二十五(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并且根据租佃关系发展的情况及租佃形式的不同,对不同租佃形式的减租额作出规定,并禁止法定租额外的剥削,对积欠地租的处理也作出规定。

  • 第18题:

    1926年国民党在北伐战争中实行“二五减租”,实际的地租最高限额是()

    • A、40%
    • B、50%
    • C、25%
    • D、37.5%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合理负担与(),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 A、二五减租
    • B、土地改革
    • C、减租减息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实行于()。

    • A、广州政府
    • B、工农民主政权
    • C、抗日民主政权
    • 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民主政权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合理负担与(),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A

    二五减租

    B

    土地改革

    C

    减租减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26年国民党在北伐战争中实行“二五减租”,实际的地租最高限额是()
    A

    40%

    B

    50%

    C

    25%

    D

    37.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实行于()。
    A

    广州政府

    B

    工农民主政权

    C

    抗日民主政权

    D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民主政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