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意义。

题目

简述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二战”沉重打击了旧欧洲,德国因战败而退出争霸舞台,英法被严重削弱,整个欧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长期分别处于美、苏两大国控制之下。美、苏两国逐渐主宰了世界,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
    (2)战后世界从两极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形成这种政治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美国在侵略朝鲜、越南战争中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②“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崛起,中国的强大,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日、德两个经济大国的迅速崛起,直接烕胁到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渐发展为美、苏两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两国的经济力量,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各国发生剧变。旧的世界格局宣布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
    (3)90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出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弱,日本、西欧各国经济力量的上升,俄罗斯的军事和工业基础,中国不可忽视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具备成为多极中的一极的潜力。因此,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和平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极格局结束,使过去东西方矛盾掩盖下的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问题,向第三世界国家施压,局部战争不断。

  • 第2题:

    简述战后世界学校体育的变化。


    正确答案: 近年来体育教学活动中有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4、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 第3题:

    简述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困难。


    正确答案: 1.内部困难:
    (1)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将苏联模式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模式。这种政治体制在初期一度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因高度集权而造成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弱化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制约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
    (3)文化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深远,干扰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如果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新的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
    2.外部困难:
    (1)处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要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十分艰巨、复杂。
    (2)社会主义国家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存在,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 第4题:

    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

    • A、1/6
    • B、1/5
    • C、1/4
    • D、1/3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简述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从需求方面来看:
    (1)战后人口的迅速增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2)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5)战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
    (6)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发了人们对于旅游的兴趣
    从供给方面来看:
    (1)众多国家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上所持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很多目的地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和投入
    (3)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和推广

  • 第6题:

    简述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①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②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人民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
    ③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2)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3)实现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突破。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战略预想,证实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新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重大发展。
    (4)生产力曾获得的巨大发展以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5)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给予资本主义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以新的启示。
    (6)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再现辉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困难。

    正确答案: 1.内部困难:
    (1)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将苏联模式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模式。这种政治体制在初期一度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因高度集权而造成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弱化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制约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
    (3)文化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深远,干扰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如果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新的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
    2.外部困难:
    (1)处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要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十分艰巨、复杂。
    (2)社会主义国家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存在,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自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灾难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智慧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动下,中国成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选择。
    2.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大多产生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这些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一系的列改革,但除中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以至于导致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间中长期处于困难境地,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案例,为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作用,有助于他们建立一个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3.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008年,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随后又导致欧洲发的发生债务危机,使得欧美一些国家普遍遭到重创,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次经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需要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经济并没有严重受到因此次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维持在7%以上增长,并且在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急于复苏之际,中国显示出了大国形象,积极帮助那些因此次经融危机而受到严重影响的国家,使得世界经济提早复苏。经过此次经融危机的考验下,一些欧美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逐渐开始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2010年6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仅对中国自己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甚至美国公司还特意聘请专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希望从“中国模式”的成功中找出“美国模式”的不足。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4.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全球有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70亿人口,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观念不同,使得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从而导致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和文化观念等。可以这样说,正因为这些不同,从而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①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②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人民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
    ③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战后世界教育的第二次大发展浪潮是在20世纪()年代。
    A

    60

    B

    70

    C

    80

    D

    9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
    A

    1/6

    B

    1/5

    C

    1/4

    D

    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正确答案: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第一,战后美国通过美元外交等手段形成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
    第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第14题:

    战后世界教育的第二次大发展浪潮是在20世纪()年代。

    • A、60
    • B、70
    • C、80
    • D、90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新特征。


    正确答案: 1、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接近尾声。
    2、外籍工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5、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本美洲由人口净待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区。
    由此可见,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人口是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普遍现象,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格局。

  • 第16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自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灾难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智慧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动下,中国成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选择。
    2.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大多产生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这些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一系的列改革,但除中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以至于导致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间中长期处于困难境地,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案例,为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作用,有助于他们建立一个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3.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008年,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随后又导致欧洲发的发生债务危机,使得欧美一些国家普遍遭到重创,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次经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需要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经济并没有严重受到因此次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维持在7%以上增长,并且在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急于复苏之际,中国显示出了大国形象,积极帮助那些因此次经融危机而受到严重影响的国家,使得世界经济提早复苏。经过此次经融危机的考验下,一些欧美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逐渐开始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2010年6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仅对中国自己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甚至美国公司还特意聘请专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希望从“中国模式”的成功中找出“美国模式”的不足。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4.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全球有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70亿人口,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观念不同,使得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从而导致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和文化观念等。可以这样说,正因为这些不同,从而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 第17题:

    简述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它又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国际金融。而欧洲和日本在大战中遭受重创,经济普遍衰落,依赖美国的援助和扶植。第二阶段: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欧共体国家和日本经济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增强。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 第18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1.仅靠自认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意涉足的领域。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二战后人权思想在西方有重大发展的表现。

    正确答案: 西方各国新宪法对人权较详尽的规定
    西方国家对“人权外交”的推行
    《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1948年12月)
    各种人权组织的成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人权问题成为许多学科中的研究主题
    人权问题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战后世界学校体育的变化。

    正确答案: 近年来体育教学活动中有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4、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新特征。

    正确答案: 1、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接近尾声。
    2、外籍工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5、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本美洲由人口净待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区。
    由此可见,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人口是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普遍现象,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格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仅靠自认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意涉足的领域。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