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第1题:
下列属于对人际交往的不良认知的是()
第2题:
孔子认为,管仲德行虽有瑕疵,但因为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也认为他是仁者。
第3题:
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是孔子所主张的。
第4题:
根据《论语·公冶长》的记载,左丘明和孔子都认为“巧言、令色、足恭”是可耻的行为。
第5题:
孔子据以主张“父子相隐”的周礼原则是()
第6题:
“格物致知”是()提出的教育主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德行,又有知识。
第7题:
当一个人感觉焦虑了,他可以做的事情是()
第8题:
以怨报德
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
以怨报怨
第9题:
与家人朋友倾诉
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做一些运动
积压在心里
第10题:
孔子
朱熹
陶行之
蔡元培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人都是自私的,不可信任的。”
“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应该立即予以回报。”
“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互不应有保密是事,他有事瞒着我,就是对我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以上三项都是
第13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14题:
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时应该考虑的方面包括()。
第15题:
根据下面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
第16题:
孔子强调恕道,但不是无原则的,他对于仇怨的态度是()。
第17题:
《论语》中也有关于孔子评价他人的记载,例如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掠人之美。
第18题:
如果一个人在A城市乱扔垃圾就会被认为没有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A城市里就没有人和他做朋友,一个人如果在A城市没有朋友就寸步难行,无法继续留在这里。 从上述叙述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第19题:
孔子认为应当“以德报怨”
孔子认为“匿怨而友其人”是可耻的。
儒家在做人上既有坚守,又有随实际情况而变通流转的处世智慧
孔子认为骄傲且不知反省的人是不可取的
第20题:
明德慎罚
为亲者隐
舍生取义
不党父兄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