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能量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题目

儿童能量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基础代谢率较成人高10%-15%;
(2)生长发育所需能量是儿童所特有的;
(3)活动所需能量依个体情况而定;
(4)食物特殊动力消耗:摄入食物与蛋白质越多消耗能量越大;
(5)排泄物中能量丢失不超过总能量的10%。
更多“儿童能量代谢的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能量代谢率测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调查生产劳动过程和组织安排情况。
    (2)制定能量代谢测定计划,确定测定对象和测定的动作。
    (3)以岗位为单位测定劳动者的各类动作的能量代谢数据。
    (4)测定劳动者的重量生理。
    (5)测定气象条件。
    (6)数据处理和分级。

  • 第2题:

    问答题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人体的能量代谢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体表面积与体型
    ∴瘦者的体表面积小,基础代谢率低
    年龄:儿童>成人>老年
    性别:同年龄、同一体表面积下,女性机体消耗的能量比男性低。
    内分泌因素:甲亢使基础代谢上升
    气温:天气炎热时,BMR上升
    情绪和精神状态:对能量的消耗有一定的影响,应激状态下BMR提高25%,
    婴儿啼哭挣扎可提高100%。精神紧张、多梦、间断睡眠的人能耗比正常人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儿童能量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基础代谢率较成人高10%-15%;
    (2)生长发育所需能量是儿童所特有的;
    (3)活动所需能量依个体情况而定;
    (4)食物特殊动力消耗:摄入食物与蛋白质越多消耗能量越大;
    (5)排泄物中能量丢失不超过总能量的1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奠基性与终身性。
    (2)亲情性与权威性。
    (3)随机性与针对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儿童骨折类型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儿童骨折类型及特点:①青枝骨折:小儿骨骼韧性强,骨膜厚,折断时如新鲜嫩枝,一侧骨皮质及骨膜断裂,另一侧完整形成弯曲畸形。②骨膜下骨折:为一种完全骨折,但因骨膜厚,保持完整而无移位。③骨骺损伤:Ⅰ型(骨骺分离);Ⅱ型(骨骺分离--骨折);Ⅲ型(骨骺部骨折);Ⅳ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Ⅴ型(骨骺板挤压伤)。

  • 第7题:

    问答题
    儿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分化与互补的差异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儿童骨折类型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儿童骨折类型及特点:①青枝骨折:小儿骨骼韧性强,骨膜厚,折断时如新鲜嫩枝,一侧骨皮质及骨膜断裂,另一侧完整形成弯曲畸形。
    ②骨膜下骨折:为一种完全骨折,但因骨膜厚,保持完整而无移位。
    ③骨骺损伤:Ⅰ型(骨骺分离);Ⅱ型(骨骺分离--骨折);Ⅲ型(骨骺部骨折);Ⅳ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Ⅴ型(骨骺板挤压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学前儿童思维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2、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4、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6、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7、学前儿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5~6岁儿童想像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两大基本特点。5~6岁幼儿想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5~6岁幼儿在想像活动前已经有明确的主题,整个行动过程中能够有秩序地按计划进行。
    (2)想像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5岁以后幼儿的想像内容涉及面比以前宽广得多,幼儿的想像常常涉及了上天入地的各种内容。这个年龄的儿童想像一般都不是只有空泛的命题,而是有情节。
    (3)想像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5岁以后幼儿的想像内容开始有了较多的新颖性。在用几何图形拼图的活动中,该年龄幼儿不仅能拼出单个的形象,还能把拼出的几个形象编成小故事。当然,幼儿的想像更多的仍然是以某个感知过的形象为原型,想像表象与记忆表象的距离不远。幼儿的想像大都和自己的经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从自己生活中的愿望出发。
    (4)想像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这个年龄的幼儿能够注意到所创造的想像形象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
    总之,学龄前是儿童想像发生并迅速发展的年龄。想像在这阶段虽也发生了某些质变,但是各年龄幼儿想像发展的特点并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同一儿童身上有不同发展水平的交叉现象,不同儿童更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