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中的“恶”意思是()。
第1题: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反映了()对教育目的的基本主张。
第2题: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第3题:
《易经》中有一句箴言:(),说明班主任在设定班级愿景时要追求卓越。
第4题:
“恶有不战者乎?”中“恶”的读音和含义正确的是()。
第5题: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6题:
下列句子,用介词“乎”表示被动的是()
第7题:
恶乎用之?用之社也。
第8题:
第9题:
“挚”指诚挚的意思
“乱”指乐曲的终章
“始”指乐曲的序曲
洋洋,美盛意
第10题:
第11题:
è,哪里
è,没有
wū,哪里
wū,没有
第12题:
《春秋》何以始乎隐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以一击十,有道乎
泊乎无为,澹乎自持
第13题:
第14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遗”和“俨乎”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15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第16题:
翻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第17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这段文字魏征指出为人君者,治国安邦的要害是什么?
第18题:
教师在讲授完《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第19题:
情境感染法
心理暗示法
心理疏导法
舆论影响法
第20题: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第21题:
第22题:
日食饮得无衰乎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第23题:
邪恶
哪里
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