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推行“预备仿行立宪”,以下对此认识中,正确的是()
第1题:
第2题:
“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第3题:
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
第4题:
最能体现清政府推行新政本质意图的事件是()
第5题:
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是在()。
第6题:
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第7题:
《仿行立宪上谕》
《十九信条》
《钦定宪法大纲》
《变法上谕》
第8题:
清末“新政”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预备仿行宪政”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第9题:
英国
美国
日本
法国
第10题:
新政
预备立宪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第11题: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
预备立宪
第12题:
军事制度
政治制度
教育制度
法律制度
第13题:
第14题:
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
第15题:
清末立宪派中,能够接受共和制度的是()。
第16题:
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0年清政府设立了“资政院”。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第17题:
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的正式启动。
第18题:
()是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于1901年设立。
第19题:
中华民国构建时期的立宪派
国民党中国时期的立宪派
清末戊戌变法中康梁等立宪派
共同纲领时期的立宪派
第20题:
是戊戌变法的再现
由资产积极立宪派主持
没有实质性变化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21题:
权贵立宪派
士绅立宪派
第三波立宪派
以上都不正确
第22题: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预备仿行宪政”
第23题:
预备立宪
改革官制
废除科举
皇族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