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要点】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有:(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幼儿的各种认知过程已经齐全;(2)思维的发生使幼儿其他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3)思维的发生使幼儿的情绪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4)思维的发展标志着幼儿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 第2题:

    简述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


    答案:
    解析:
    (1)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生活目标扩大; (2)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3)爱模仿;
    (4)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 第3题:

    试述4—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 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这是一个出轨的,不守规矩的年龄,对付4岁的孩子,以紧守原则为好
    5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这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年龄,很友爱,喜欢留在家中,母亲是世界的中心,乐意帮助母亲。
    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过了平静的5岁,儿童在6岁时由于感情异常强烈,情感的高潮常常在相反的极端中摇摆,一会儿在爱,一会儿在恨,母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是自己,6岁猛烈地向外或向内发展、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为因自己要求过于强烈而难于适应他人,倘若遇到如意的事能小孩生气蓬勃、精力充沛、够顺利合作,但稍不称心,则大哭大闹。
    教育方法:
    一、有意性行为开始
    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展
    三、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四、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五、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六、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七、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九、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十、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十一、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十二、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 第4题:

    属于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的是()及()。


    正确答案:心理活动;行为的无意性

  • 第5题:

    简述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养意义。


    正确答案: 心理发展特点:
    ①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
    ②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
    ③个体心理特征初步形成。
    教养意义:
    ①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忽略与强化。
    ②自我中心:忽略。
    ③提高记忆力:强化——直观的教具、图片、游戏。

  • 第6题: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主要学习方式;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征;
    (3)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占优势;
    (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 第7题: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是:
    (1)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
    (2)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
    (3)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
    (4)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其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

  • 第8题:

    简述幼儿初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
    (2)认识依靠行动:这一阶段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们的注意、感知、想象、语言、思维等都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3)情绪作用大:此时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的感染。
    (4)爱模仿: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也很大。

  • 第9题: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正确答案:幼儿期

  • 第10题:

    判断题
    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了解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小班幼儿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中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得以发展,他们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老师在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经常提醒幼儿“注意听老师讲”,就是为了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此外,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有目的的活动,而且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这也是幼儿的有意注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爱玩,会玩;
    (2)活泼好动;
    (3)思维具体形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2.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3.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4.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5.论述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为什么说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答案要点】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儿童均要受到亲密情感的影响。

      (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在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中,儿童可随之获得不同的教育信息和生活经验,儿童在家庭中学习行为规范、知识经验、生活技能等。

      (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而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则主要通过情感的和经济的纽带去实现。家庭中向子女传递教育要求、教育信息时,多以家庭情感为载体,饱含亲切感和信任感。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家长既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家长要负责子女的哺乳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人期以及成人后期的教育。

      (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聚合性的,增加了父母对孩子了解的深刻性,这能够让家长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

      2.【答案要点】(1)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2)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7)个别差异性显著。

      3.【答案要点】幼儿园课程评价总的原则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具体表现在:(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2)评价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答案要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5.【答案要点】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想象虽然是比感知和记忆更复杂的认识活动,但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等其他认知活动。第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而表象是儿童曾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第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依靠记忆,想象依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果没有记忆,具体形象也不能保留下来形成表象,说明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顺序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越有利于保持和回忆。第三,幼儿的想象把记忆和思维联系起来。记忆是感知的复现,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幼儿期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不同于创造性思维。

      (2)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第一,想象能引发情绪活动。孩子的情绪情感活动常常是由想象而引发的。第二,情绪影响想象。幼儿的想象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游戏中的想象,更多表现了幼儿情绪和愿望。

      (3)想象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想象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游戏正是幼儿不断靠想象变换着物体的功能,才得以顺利进行。

      (4)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想象是幼儿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听故事时,想象随故事情节而展开。想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6.【答案要点】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3)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 第14题:

    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及家教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一岁左右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家教特点:发展特点:语言开始萌芽;学习独立行走;手眼协调能力有所发展;有多种情感表现。家教特点:培养语言能力;培养运动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关注安全问题。
    ②、2—3岁幼儿发展特点及家教特点:发展特点:语言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情绪情感的体验突出了社会性的发展。家教特点: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儿童优良的个性;正确对待儿童的逆反期。
    ③、5—6岁儿童入学时的发展特点及家教特点。发展特点:语言能力得到更大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初步形成。家教特点:组织和指导儿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提供条件多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儿童求知探索精神;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 第15题:

    简述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4岁)。


    正确答案: 1、爱玩、会玩;
    2、思维具体形象

  • 第16题: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能遵守规则、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 第17题: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3)平衡儿童的情绪,积极情绪得到巩固、深化,消极情绪得到疏导;(4)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发展其社会性行为。

  • 第18题:

    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了解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1)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2)语言能力增强。(3)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4)责任感增强。(5)好学乐问。大班幼儿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喜欢动脑筋思考,对周围一切都非常关注。(6)个性初具雏形。(7)社会性有很大发展。

  • 第20题:

    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 第21题: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行为受情绪支配;爱模仿;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 第22题:

    问答题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⑴行为受情绪支配;
    ⑵爱模仿;
    ⑶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主要学习方式;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征;
    (3)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占优势;
    (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