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A、转点B、交点C、竖曲线D、平曲线”相关问题
  • 第1题: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立面为纵断面,纵断面线形主要由( )组成。

    A.纵坡和平曲线
    B.平曲线和竖曲线
    C.横坡和纵坡
    D.纵坡和竖曲线

    答案:D
    解析: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立面为纵断面,纵断面线形主要由纵坡和竖曲线组成。

  • 第2题:

    公路纵断面的基本参数包括最大允许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与()。

    • A、曲线半径
    • B、竖曲线
    • C、起坡点
    • D、缓和坡段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关于平纵组合,正确的说法()

    • A、在凸形竖曲线顶部可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 B、避免在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 C、在凸形竖曲线顶部可设置反向曲线的变曲点
    • D、在凹形竖曲线底部可设置反向曲线的变曲点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纵断面设计步骤正确的一项是()

    • A、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调整——核对——定坡——设置竖曲线
    • B、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定坡——调整——核对——试坡——设置竖曲线
    • C、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核对——定坡——调整——设置竖曲线
    • D、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定坡——调整——试坡——核对——设置竖曲线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6%,竖曲线半径为2000m,变坡点桩号为K1+200,则该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正确答案:K1+140

  • 第6题:

    竖曲线符号的中点是()。

    • A、竖曲线的起点
    • B、竖曲线的终点
    • C、竖曲线的起点或终点
    • D、两纵坡线的变坡点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在路线纵断面图中,两纵坡的交点(变坡点)设置圆形()。

    • A、竖曲线
    • B、平曲线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在道路的纵断面上,对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的转折处设置的缓和曲线称为()

    • A、竖曲线
    • B、圆曲线
    • C、平曲线
    • D、纵曲线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在公路纵坡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了缓和冲击和保证行车视距

    B

    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C

    为了提高行车速度

    D

    为了排水畅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型竖曲线的纵坡变换处,应设置()。
    A

    假缝

    B

    胀缝

    C

    施工缝

    D

    缩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竖曲线符号的中点是()。
    A

    竖曲线的起点

    B

    竖曲线的终点

    C

    竖曲线的起点或终点

    D

    两纵坡线的变坡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公路纵断面上纵坡变化的交点,称为()
    A

    转点

    B

    相交点

    C

    转折点

    D

    变坡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检查维修渗沟,宜设置检查井的地点有()。

    A、路线平曲线交点处
    B、渗沟平面转折处
    C、渗沟纵坡由陡变缓处
    D、路线凸形竖曲线处
    E、渗沟纵坡由缓变陡处

    答案:B,C
    解析:
    2017版教材P40页。此题主要考察检查井 原文:为检查维修渗沟,每隔30~50m或在平面转折和坡度由陡变缓处宜设置检查井。

  • 第14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型竖曲线的纵坡变换处,应设置()。

    • A、假缝
    • B、胀缝
    • C、施工缝
    • D、缩缝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 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
    • 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
    • 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 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正确答案:A,E

  • 第16题:

    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8%,竖曲线半径R为3000m,则竖曲线的外距E为()。


    正确答案:2.4m

  • 第17题:

    如图所示,某转坡点处相邻两纵坡为i1=-5%(下坡)和i2=3%(上坡),转坡点桩号为K3+700,转坡点设计标高为456.321m。设已知竖曲线外距E=1.5m,试据此计算: (1)竖曲线的半径R、长度L和切线长T; (2)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和设计标高; (3)桩号K3+660和K3+730处的设计标高。


    正确答案: (1)竖曲线要素
    ω=i2-i1=3%-(-5%)=8%该竖曲线为凹性
    由E=Rω2/8可得,R=8E/ω2=8*1.5/(0.08)2=1875m,则
    L=Rω=1875*0.08=150m
    T=L/2=75m
    (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3+700)-T=K3+625
    竖曲线起点标高为:456.321+T*i1=456.321+75*5%=460.071m
    竖曲线终点桩号为:(K3+700)+T=K3+775
    竖曲线终点标高为:456.321+T*i2=456.321+75*3%=458.571m
    (3)K3+660处
    横距x1=(K3+660)-(K3+625)=35m
    竖距h1=x12/2R=352/(2*1875)=0.33m
    切线高程=460.071-35*5%=458.321m
    设计高程=458.321+0.33=458.651m
    K3+730处
    横距x2=(K3+730)-(K3+625)=105m
    竖距h1=x12/2R=1052/(2*1875)=2.94m
    切线高程=460.071-105*5%=454.821m
    设计高程=454.821+2.94=457.761m

  • 第18题:

    在公路纵坡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缓和冲击和保证行车视距
    • B、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 C、为了提高行车速度
    • D、为了排水畅通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公路路线在纵断面上由平坡、上坡、下坡和()组成。

    • A、平曲线
    • B、竖曲线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竖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下列哪些选项?(  )
    A

    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B

    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C

    竖曲线长度应达到竖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D

    竖曲线半径应达到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规定


    正确答案: D,B
    解析:
    AB两项,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用二段曲线缓和,称为竖曲线。竖曲线的线形有圆曲线、抛物线,在使用范围上,两者没有任何差别。我国道路设计一般采用圆曲线。CD两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条文说明第4.0.22条规定,竖曲线长度应达到竖曲线最小长度规定,一般最小半径约为极限最小半径的1.52.0倍。

  • 第21题:

    单选题
    在路线纵断面图中,两纵坡的交点(变坡点)设置圆形()。
    A

    竖曲线

    B

    平曲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
    A

    转点

    B

    交点

    C

    竖曲线

    D

    平曲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公路纵断面的基本参数包括最大允许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与()。
    A

    曲线半径

    B

    竖曲线

    C

    起坡点

    D

    缓和坡段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