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显示产生交叉效应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克服交叉效应?

题目

LCD显示产生交叉效应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克服交叉效应?


相似考题
更多“LCD显示产生交叉效应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克服交叉效应?”相关问题
  • 第1题:

    (b)什么是远近效应?在CDMA系统中,用户克服远近效应的技术是什么?(3分)


    正确答案:
    远近效应是指当基站同时接收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由于距离基站较近的移动台信号较强,距离较远的移动台信号较弱,则距离基站近的移动台的强信号将对另一移动台信号产生严重的干扰。在CDMA系统中,克服“远近效应”的技术是功率控制技术。

  • 第2题:

    什么叫电子对应效应?电子对应效应产生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高能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核库仑场的作用下,光子转化为一个正电和一个负电子,自身消失,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只有当入射光子能量hv大于2moC2,即hv>1.02MeV才能发生电子对效应,入射光子的部分能量转变为正负电子对的静止质量(1.02MeV),其余就作为电子的动能。电子对效应之所以需要原子核库仑场参与作用,是为了满足能量守恒。

  • 第3题: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以及人口暴增和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等原因,使得地球温度明显上升,出现“温室效应”。

  • 第4题:

    挤压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挤压效应的因素有那些方面?


    正确答案: 产生原因:
    (1)变形与织构
    挤压过程中,制品的晶粒沿轴向延伸被拉长,形成了较强的[111]织构,即制品内大多数晶粒的[111]晶向和挤压方向趋于一致,从而使得制品的纵向强度提高。
    (2)合金元素
    在铸造结晶过程中,过渡族元素与铝形成的化合物MnAl6、CrAl7等质点从过饱和固溶体中弥散析出,分散在固溶体内树枝状晶的周围构成网状膜。在挤压过程中,变形区内金属流动平稳,网状膜不破坏,只是沿挤压方向被拉长;过渡族元素Mn、Cr本身在铝中的扩散系数很低,在固溶体内也防碍金属自扩散的进行,阻碍了再结晶过程的进行,使得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提高。
    影响因素:
    (1)其他添加元素的影响
    例如:在Al-Zn-Mg和Al-Zn-Mg-Cu系合金中,如果提高杂质Fe、Si的含量,会形成粗大的不固溶的Al6(FeMn)和Mg2Si相,降低了对再结晶的抑制作用,使挤压效应减弱。
    (2)坯料均匀化退火的影响
    均匀化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冷却速度越慢,挤压效应的损失越大。
    (3)挤压温度的影响
    挤压温度的影响取决于合金中的Mn含量。对于含Mn量很少的6a02合金,挤压温度对其性能影响不大。
    对于Mn含量超过0.8%的硬铝合金,挤压温度的影响也不大。
    在(0.3-0.6)%Mn含量范围内,挤压温度对制品的挤压效应有明显影响。挤压温度低,金属产生冷作硬化,晶粒破碎程度严重,在淬火加热时易产生再结晶,使挤压效应消失或减弱。
    (4)变形程度的影响
    变形程度对硬铝合金挤压效应的影响与合金中的含Mn量有关。
    当不含Mn或含少量Mn时,增大变形程度使2a12合金挤压效应降低。
    当2a12合金含Mn量在0.36%~1.0%范围时,随含Mn量的提高,变形程度越大,挤压效应越显著。
    (5)二次挤压的影响
    采用二次挤压,挤压效应全部消失。
    (6)淬火温度与保温时间的影响
    淬火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挤压效应损失越大。

  • 第5题: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
    措施是:①多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 第6题:

    问答题
    什么是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完全抗磁性:是指只要材料温度低于临界温度Tc进入超导态后,材料就将磁力线完全排除在外,其体内磁感应强度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完全抗磁性。
    产生原因是:当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其表面产生一个无损耗感应电流,该电流在超导体内产生的磁场正好与外磁场相抵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何为压延效应?产生压延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压延效应?

    正确答案: 物料在压延过程中,在通过压延机辊筒间隙时受到很大的剪切应力和一些拉伸应力,因此高聚物大分子会沿着压延方向作定向排列,以致制品在物理机械性能上出现各向异性,这种现象称为压延效应。
    减小压延效应可以通过提高物料的温度以加强分子热运动;降低辊速以增加压延时间;增加制品厚度以减小剪切力;压延后缓慢冷却使分子松弛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大分子链的取向度,从而减小压延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何谓塞贝克效应?实质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A、B联成闭合回路,且两接点处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将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塞贝克效应。
    其实质在于两种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这种接触电势差是由于两种金属中电子逸出功不同及两种金属中电子浓度不同所造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远近效应”,克服远近效应的方法是?什么是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原则?

    正确答案: 远近效应:因多个电台共用一个频率发送信号或接受信号,出现近地强信号压制远地弱信号的现象;
    克服方法:根据通信距离的不同,实时地调整发射机所需功率;
    功率控制:根据通信距离的不同,实时的调整发射机所需功率;
    功率控制的原则:当信道的传输条件突然改善时,功率控制因做出快速反应,以防止信号突然增强而对其他用户产生附加干扰,相反,当传播条件突然变坏时,功率调整的时速可以相对慢一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吸附(覆盖)效应的产生原因及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正的电极表面能吸附工作液中分解游离出来带有负电荷的碳微粒,形成熔点和气化点较高的薄层碳黑膜,保护正极,减小电极损耗。
    碳黑膜可对正电极起保护和补偿损耗作用,从而实现“低损耗”加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电火花加工中的极性效应?极性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生产中合理地利用极性效应?

    正确答案: 1)在电火花加工中,即使电极材料相同,但正、负电极上的蚀除速度仍是不同的,把由于正负极性接法不同而蚀除速度不同的现象叫极性效应。
    2)产生的原因:
    A.撞击效应:在火花放电中,正极表面受到电子轰击、负极表面受到离子轰击,两极表面分配的能量不同,材料熔化、气化、抛出量也就不同;电子质量/惯性较小、加速时间短,放电初期就有大量电子撞击正极、使材料迅速熔化、气化;而离子质量及惯性较大,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到达负极表面;短脉冲用正极性加工,长脉冲用负极性加工;
    B.吸附效应:最新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正极表面会吸附工作液中的游离碳,进而形成碳黑膜;从保护正极、减小电极损耗的角度,应采用负极性加工;碳黑膜对粗加工有利,精加工时会影响尺寸的稳定。
    3)在短脉宽的脉冲加工时,电子轰击是主要的,正极蚀除量大于负极;在长脉宽的脉冲加工时,离子轰击是主要的,负极蚀除量大。从提高生产率和减小工具损耗角度来看,极性效应越显著越好。如用交变脉冲电流加工时,单个脉冲的极性效应便相互抵消,增加了工具的损耗,因此,电火花加工一般都采用单向脉冲电源,且通常在用短脉宽作精加工时,应将工件接正极,称正极性加工;在用长脉宽做粗加工时,应将工件接负极,称负极性加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AM-LCD是在每一个像素上设计一个非线性的有源器件TFT即(),使每个像素可以被独立驱动,克服交叉效应,可以提高液晶的分辨率和实现多灰度级显示
    A

    结型晶体管

    B

    栅型晶体管

    C

    薄膜二极管

    D

    薄膜晶体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叫磁带的复印效应?产生复印效应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防止或减弱该效应的产生?
    当录制好信号的磁带缠绕在一起时,某一层的信号场强感应到相邻的层上的现象叫复印效应。它使磁带重放时产生噪音。
    使磁带产生复印效应的原因:
    (1)磁带薄;
    (2)磁带缠绕太紧;
    (3)保管环境温度高等。
    防止或减弱复印效应的方法:
    (1)选用较厚的磁带;
    (2)经常倒带;
    (3)保管环境温度宜控制在14-24℃
    (4)已产生复印效应的磁带在一根磁性弱的磁棒上通过,可减弱复印作用。

  • 第14题:

    什么叫突发效应?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不在效应等待期发生的效应称为突发效应;突发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解质中氧化铝浓度偏低引起的
    氧化铝浓度偏低的原因:
    1)NB间隔设置不合理;
    2)停气,电解槽打壳下料不动作致使下料量不足;
    3)打击头被卡,氧化铝粉进入不到电解槽内;
    4)由于电解质内含碳过多,氧化铝粉只在电解质表面悬浮,进入不到电解质内;

  • 第15题: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靠机务段端的机车出入段交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于两个货物列车到发场平行配置在调车场同一侧,而机务段又位于站对右。

  • 第16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会惰化效应的产生?举出三个有效防止社会惰化效应的方法:


    正确答案:导致社会惰化效应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种是因为群体成员认为别的成员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根据公平理论,群体成员也会减少自己的付出。
    另一种原因是责任分散,导致个体试图搭便车,而不花费太大的力气。
    防止社会惰化效应的方法有:
    1.设立群体目标,使群体具有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
    2.增强群体间的竞争,使各群体成员更关注自己的绩效。
    3.开展同事评估,让每个人对其他成员的业绩进行评价。
    4.挑选愿意在群体工作的,拥有较高积极性的成员。
    5.群体奖励考虑每个成员的独特贡献。

  • 第17题:

    问答题
    挤压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挤压效应的因素有那些方面?

    正确答案: 产生原因:
    (1)变形与织构
    挤压过程中,制品的晶粒沿轴向延伸被拉长,形成了较强的[111]织构,即制品内大多数晶粒的[111]晶向和挤压方向趋于一致,从而使得制品的纵向强度提高。
    (2)合金元素
    在铸造结晶过程中,过渡族元素与铝形成的化合物MnAl6、CrAl7等质点从过饱和固溶体中弥散析出,分散在固溶体内树枝状晶的周围构成网状膜。在挤压过程中,变形区内金属流动平稳,网状膜不破坏,只是沿挤压方向被拉长;过渡族元素Mn、Cr本身在铝中的扩散系数很低,在固溶体内也防碍金属自扩散的进行,阻碍了再结晶过程的进行,使得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提高。
    影响因素:
    (1)其他添加元素的影响
    例如:在Al-Zn-Mg和Al-Zn-Mg-Cu系合金中,如果提高杂质Fe、Si的含量,会形成粗大的不固溶的Al6(FeMn)和Mg2Si相,降低了对再结晶的抑制作用,使挤压效应减弱。
    (2)坯料均匀化退火的影响
    均匀化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冷却速度越慢,挤压效应的损失越大。
    (3)挤压温度的影响
    挤压温度的影响取决于合金中的Mn含量。对于含Mn量很少的6a02合金,挤压温度对其性能影响不大。
    对于Mn含量超过0.8%的硬铝合金,挤压温度的影响也不大。
    在(0.3-0.6)%Mn含量范围内,挤压温度对制品的挤压效应有明显影响。挤压温度低,金属产生冷作硬化,晶粒破碎程度严重,在淬火加热时易产生再结晶,使挤压效应消失或减弱。
    (4)变形程度的影响
    变形程度对硬铝合金挤压效应的影响与合金中的含Mn量有关。
    当不含Mn或含少量Mn时,增大变形程度使2a12合金挤压效应降低。
    当2a12合金含Mn量在0.36%~1.0%范围时,随含Mn量的提高,变形程度越大,挤压效应越显著。
    (5)二次挤压的影响
    采用二次挤压,挤压效应全部消失。
    (6)淬火温度与保温时间的影响
    淬火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挤压效应损失越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FM系统产生的门限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因为FM解调时采用了非相干解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LCD显示产生交叉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克服交叉效应?

    正确答案: 液晶单元是容性负载,是无极性的,即正压和负压的作用效果相同。在液晶显示器的多路驱动中,当一个像素上施加电压时,附近未被选中的像素上也会有一定电压。当所施加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较多,而液晶显示器的电光曲线又不够陡时,附近未被选中的像素也会部分呈现显示状态,这就是液晶显示器在无源多路驱动时固有的交叉效应。
    克服交叉效应的方法:
    ①平均电压法:将半选择点上的电压和非选择点上的电压平均化。
    ②最佳偏压法:增加选择点与半选择点间的电压差。
    ③有源电路驱动:使每个像素独立驱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何谓塞贝克效应?其实质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A、B联成闭合回路,且两接点处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将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塞贝克效应。
    其实质在于两种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这种接触电势差是由于两种金属中电子逸出功不同及两种金属中电子浓度不同所造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会惰化效应的产生?举出三个有效防止社会惰化效应的方法:

    正确答案: 导致社会惰化效应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种是因为群体成员认为别的成员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根据公平理论,群体成员也会减少自己的付出。
    另一种原因是责任分散,导致个体试图搭便车,而不花费太大的力气。
    防止社会惰化效应的方法有:
    1.设立群体目标,使群体具有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
    2.增强群体间的竞争,使各群体成员更关注自己的绩效。
    3.开展同事评估,让每个人对其他成员的业绩进行评价。
    4.挑选愿意在群体工作的,拥有较高积极性的成员。
    5.群体奖励考虑每个成员的独特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以及人口暴增和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等原因,使得地球温度明显上升,出现“温室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何谓压延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减小的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于物料在压延过程中,在通过压延辊简间隙时受到很大的剪切力和一些拉伸应力,因此高聚物大分子会沿着压延方向作定向排列,以致制品在物理力学性能上出现各向异性,这种现象在压延成型中称为压延效应。
    压延效应引起制品的性能发生变化,使压延薄膜(片)的纵向(沿压延方向)拉伸强度大于横向拉伸强度,横向断裂伸长率大于纵向,在制品使用温度有较大变化时,各向尺寸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纵向出现收缩,甚至出现纵向破裂,而横向与厚度则出现膨胀,即表现出各向异性,制品质量不均。对于要求各向同性的压延制品来说,压延效应应尽可能地予以消除或控制到适宜的程度;如果压延制品需要这种定向效应,例如要求薄膜具有较高的单向强度,则在生产中注意压延的方向,促进这种效应,尽量发挥它的作用。
    压延效应的大小受到压延温度、辊筒转速与速比、辊隙存料量、制品厚度以及物料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物料温度适当提高,可以提高其塑性,加强大分子的热运动,破坏其定向排列,压延效应可以降低;辊简的转速与速比增加,压延效应提高,若转速下降,则压延的时间增加,压延效应可降低;辊隙存料量多,压延效应也上升:制品的厚度小,物料所受的剪切作用增加,则压延效应也增加,所以压延制品越薄,质量难以保证,这也是为何薄膜厚度小于0.05mm很少用压延法生产,而多采用挤出吹塑法的原因;物料中采用针状或片状配合剂,易带来较大的压延效应,物料的表观粘度大,压延效应也大,要消除这些因素产生的压延效应,应尽量不使用各向异性的配合剂并提高物料的塑性,压延后缓慢冷却,有利于取向分子松弛,也可降低压延效应。此外引离辊、冷却辊和卷取辊等之间的速比,也对压延效应有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