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温升高或较高的部位,粮食水分因发生()而降低。
第1题:
偏高水分粮应将粮温降低到10℃~12℃。在粮温回升到()℃左右时一定要进行复冷作业。
第2题:
夏季采用排风扇排除仓顶积热降低仓温时,注意夜间空气湿度所导致粮面水分()现象发生。
第3题:
高水分粮是指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储粮安全水分的()以上的粮食。
第4题:
当高水分粮和低水分粮混合堆放时,粮食水分能通过水气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而移动,最终达到吸湿平衡,这种现象称为水分()。
第5题:
粮食发热高温阶段后期,粮食发热便会停止,或粮温回降。
第6题:
在低温季节通风降低粮温,平衡粮堆温度、湿度,防止或消除()、分层和结露。
第7题:
偏高水分粮应将粮温降低到()才能安全储藏。
第8题:
包装粮食因能保持清洁和纯度,所以亦适用于()的储存。
第9题:
采用摊晾法降低粮温,首先必须保证粮食温度、水分不能增高。同时要做好正常储藏粮食的保护工作。
第10题:
进行自然缺氧,()降氧速度快。
第11题:
降低
不变
增大
以上均可能
第12题:
必要时应将结露、霉变的湿粮移出,采取干燥等处理措施
拆去篷布和苫盖材料,翻动粮面,自然通风
直接翻动粮面
在结露部位,采用局部通风降低结露部分的粮食水分
第13题:
夏季自然通风控制粮温时,注意夜间空气湿度高所导致粮面水分升高现象发生。
第14题:
根据人员入仓检查粮情的情况,采用(),检测问题部位粮食水分,进一步分析粮情风险。
第15题:
确定磷化氢熏蒸时的浓度和密闭时间需要考虑()。
第16题:
秋冬交替,粮堆外围储粮温度较低,中间部位粮温较高,这时的湿热扩散会导致()水分增加。
第17题:
防止自动分级最积极的办法是()。
第18题:
确定磷化氢熏蒸时的浓度和密闭时间需要考虑粮温,此处所制的粮温不是()
第19题:
()在温差较小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结露。
第20题:
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或季节性温度波动较大的地区,结露现象尤为严重。此时通风不仅仅是降温,而是通过通风降温散湿,均衡粮温,防止()而形成的粮堆结露或产生结顶、挂壁现象。
第21题:
良好的隔热结构,能保持()的稳定,波动小,并减少谷物冷却机的开启次数缩短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节约粮食保管费。
第22题:
在低温季节,对水分稍大的粮食(16%水分以下的原粮),亦可堆实垛短期储藏。如果储藏()则应堆成通风垛,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第23题:
分选筛
粮食水分快速检测仪(器)
抽样送检
扦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