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储藏的大米最好是冬季进仓,通过低温季节的寒风进行干燥降温,以提高大米储藏的稳定性。在春季气温上升前,对门窗和大米囤垛进行()和防潮压盖,防止大米吸湿和延缓粮温上升。
第1题:
低温储藏是保持大米品质,进行大米保鲜的有效途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在低温季节,对水分稍大的粮食(16%水分以下的原粮),亦可堆实垛短期储藏。如果储藏( )则应堆成通风垛,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A.低水分粮
B.高水分粮
C.干燥粮
D.一般粮
第3题:
如果大米的需求弹性是0.08,那么说明()
A.大米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下降8%;
B.大米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上升8%;
C.大米价格每上涨1%,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下降0.08%;
D.大米价格每上涨0.08%,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下降1%;
E.大米价格每下降1%,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增加0.08%;
第4题:
简述大米的储藏特性?
第5题:
常规储藏的大米最好是()进仓,进行干燥降温,以提高大米储藏的稳定性。
第6题:
粮食储藏在正常情况下,气温上升季节,()。
第7题:
高水分大米,应码垛通风,()再进行短期保管或密闭储藏。
第8题:
根据多年的实践证明,低温储藏是大米过夏的(),可达到防虫防霉,防止大米发热并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大米的品质和色、香、味。
第9题:
通过定期连续测定粮温,根据粮温变化可判断粮堆发热霉变情况,下列粮温变化一般不需要考虑是粮食发热引起的。()
第10题:
为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中毒,可将花生、大豆、大米等储藏于低温干燥处。
第11题:
大米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下降8%;
大米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上升8%;
大米价格每上涨1%,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下降0.08%;
大米价格每上涨0.08%,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下降1%;
大米价格每下降1%,则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就增加0.08%;
第12题:
大米的价格上升
消费者对大米的预期价格上升
消费者对大米的预期价格下降
面粉的价格上升
第13题:
在秋冬季节保管高水分大米可采用( ),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A.通风垛
B.实垛
C.散堆
D.围包散存
第14题:
在低温季节,对水分稍大的粮食(16%水分以下的原粮),亦可堆实垛短期储藏。如果储藏高水分粮则应堆成通风垛,增大粮堆孔隙便于( ),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A.取样
B.杀虫
C.降温散湿
D.测温
第15题:
用塑料薄膜密闭米堆,可进行自然缺氧,防止大米()和虫害感染。
第16题:
在秋冬季节保管高水分大米可采用(),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第17题:
()通风垛可堆成井字形垛、半非字形垛和口字形垛等。
第18题:
大米常规储藏是指在常温常湿条件下,适时进行()的方法。另外大米常温储藏必须采取防潮、隔热的技术措施。
第19题:
在秋冬低温季节,尽可能将粮温降至当地粮食安全过夏的适宜温度,然后()。夏季气候炎热,应在夜晚及时排除仓顶内的积热。
第20题:
低温储藏是大米过夏的最有效途径,可达到防虫防霉,防止大米发热并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大米的品质和()。
第21题:
粮食储藏在正常情况下,“三温”变化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第22题:
在低温季节,对水分稍大的粮食(16%水分以下的原粮),亦可堆实垛短期储藏。如果储藏()则应堆成通风垛,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