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0岁。间断腹泻、腹痛2年,伴发热、血便1周。患者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腹泻,排便3~5次/日,为黄稀便,时有下腹痛及排便不尽感,未系统诊治。近1周上述症状复发,大便为黄稀便中混有鲜血或鲜血便,每日排便6~10次,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左下腹痛,口服"左氧氟沙星及黄连素"无效。发病以来,食欲减退,尿量及尿色正常,体重减轻约5kg。既往有关节炎史。查体:T38.5℃,P106次/分,R18次/分,BP100/60mmHg。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查体无异常,心率106次/分

题目

女性,20岁。间断腹泻、腹痛2年,伴发热、血便1周。患者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腹泻,排便3~5次/日,为黄稀便,时有下腹痛及排便不尽感,未系统诊治。近1周上述症状复发,大便为黄稀便中混有鲜血或鲜血便,每日排便6~10次,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左下腹痛,口服"左氧氟沙星及黄连素"无效。发病以来,食欲减退,尿量及尿色正常,体重减轻约5kg。既往有关节炎史。查体:T38.5℃,P106次/分,R18次/分,BP100/60mmHg。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查体无异常,心率106次/分,律齐。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86g/L,RBC2.9×109/L,WBC12.9×109/L,N0.87,Plt380×109/L。粪常规:镜检WBC5~15/高倍视野,RBC满视野/高倍视野,隐血阳性。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写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写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相似考题
更多“女性,20岁。间断腹泻、腹痛2年,伴发热、血便1周。患者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腹泻,排便3~5次/日,为黄稀便,时有下腹痛及排便不尽感,未系统诊治。近1周上述症状复发,大便为黄稀便中混有鲜血或鲜血便,每日排便6~10次,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左下腹痛,口服"左氧氟沙星及黄连素"无效。发病以来,食欲减退,尿量及尿色正常,体重减轻约5kg。既往有关节炎史。查体:T38.5℃,P106次/分,R18次/分,BP100/60mmHg。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查体无异常,心率106次/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女性,45岁,农民,因间断腹泻3月来诊。
    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排暗红色果酱样血便3~6次,每次量多,有腥臭。伴腹胀,食欲不振,乏力,无发热。
    既往体弱,无慢性腹痛、腹泻史。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软,右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10次/分。
    实验室检查:Hb84g/L,WBC7.4×10/L,N64%,PLT200×10/L;粪便常规:黏液血便,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答案:
    解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慢性阿米巴痢疾。
    (2)诊断依据
    1)可疑有进食不洁食物史。
    2)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表现为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每次量多,有腥臭。腹胀、腹痛、右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
    3)粪便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2.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血便为特征,左下腹明显常见。血白细胞增多,牛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检查有大量红、白细胞,培养可见痢疾杆菌。
    (2)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慢性患者,有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肝脾大、血便,便检出血吸虫虫卵或孵出毛蚴,血血吸虫循环抗原或抗体阳性。
    (3)肠结核 长期低热、盗汗、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多数患者有原发性结核灶存在。
    (4)结肠癌 右侧结肠癌有不规则发热、贫血。晚期可扪及腹部包块。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有助诊断。
    3.进一步检查 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做:
    (1)新鲜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即可确诊。
    (2)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除外细菌感染性腹泻。
    (3)结肠镜检查 除外血吸虫病、肠结核及结肠癌等。
    4.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首选硝基咪唑类药物,可联合二氯尼特预防复发。
    (2)对症支持治疗。

  • 第2题:

    男性,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正常。查体:腹软,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

    为确定诊断最佳的检查方法为
    A.钡灌肠
    B.肠镜及病理检查
    C.便常规
    D.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E.立位腹平片

    答案:B
    解析:
    1.该患者为老年人,急性起病,突发腹痛,随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急性菌痢一般有发热等毒血症表现,常为黏液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累及直肠,可有里急后重,通常也为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常为右下腹痛,一般无黏液脓血便;结肠癌患者通常有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综合以上,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
    2.结肠镜检查能确定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阶段,同时能进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与其他如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等相鉴别诊断。肠镜下见到节段性分布的黏膜瘀斑、出血、纵行匍行性溃疡等表现则有助于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

  • 第3题:

    患者男,39岁。主诉“间断腹痛、腹泻10余年,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1年”入院。该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间断腹泻,最多每日排黄色不成形便3~4次,伴有下腹痛,便后腹痛缓解,未予系统诊治;1年前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现最多每日10余次,有里急后重,有腹痛便后缓解,伴有腹胀,食欲缺乏,无恶心呕吐,近1年体重下降约5kg。该患者入院后需完善哪些相关检查()。

    A便常规及潜血

    B结肠镜

    C便细菌培养

    D肿瘤标记物CEA等

    E血p-ANCA及ASCA


    A,B,C,D,E

  • 第4题:

    男性患者,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约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正常。查体:腹软,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缺血性结肠炎
    • B、急性细菌性痢疾
    • C、克罗恩病
    • D、溃疡性结肠炎
    • E、结肠癌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病历摘要男性,40岁。腹泻、腹痛2天。1周前于餐馆就餐后出现腹泻、腹痛,每日排便5~10次,量少,为黄稀便,混有少量脓血,伴左下腹及脐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缓解,里急后重明显。无恶心、呕吐。既往史:体健。查体:T38℃,P110次/分,R24次/分,BP100/60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口唇干,双肺检查无异常。心率11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麦克伯尼点(麦氏点)压痛,肠鸣音13次/分,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6.5×109/L,中性粒细胞0.90;粪便:外观为黏液血便;镜检,白细胞15~25/HP,红细胞5~7/HP;粪隐血阳性。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诊断依据:
    1.病史:(1)急性起病,既往体健。(2)急性腹泻(有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发热。
    2.查体:左下腹压痛,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升高(WBC16.5×109/L),粪便镜检示白细胞15~25/HP,红细胞5-7/HP,粪隐血阳性。
    鉴别诊断
    1.溃疡性结肠炎
    2.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感染
    进一步检查
    1.粪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2.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糖等检查。
    3.经治疗病情无好转时行肠镜、腹部B超检查。
    治疗原则
    1.加强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监测生命指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选择敏感抗生素。
    3.适当隔离,妥善处理排泄物,填报传染病卡。

  • 第6题:

    病历摘要男性,65岁。间断便血半年,加重伴排便困难3个月。患者半年前出现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无腹痛、腹胀,无里急后重、排便困难,自行用痔疮栓剂治疗,症状持续3~4天后缓解。此后便后出血症状反复出现,均用痔疮栓剂后可缓解,未行其他治疗。3个月前患者自觉症状较前明显加重,表现为无痛性黏液血便,大便次数增多,伴腹胀、里急后重、排便困难,粪便变形、变细,再经痔疮栓剂治疗后,毫无效果。发病以来,食欲、睡眠好,体重减轻4千克。既往史:无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史。无饮酒嗜好。查体:T36.2℃,P89次/分,R17次/分,BP120/60mmHg。神清合作,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睑结膜略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分。直肠指诊:进指7cm,未触及肿块,指套有血迹。实验室检查:粪隐血强阳性;血WBC6.5×109/L,N0.73,Hb90g/L,PLT179×109/L;CEA55Ug/ml。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1.直肠癌2.贫血诊断依据:1.病史:(1)老年男性,长期便血。(2)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程早期无痛性便后出血,对症治疗后可缓解;后期便血性质改变,出现无痛性便血,伴直肠刺激症状及腹胀、排便困难等表现,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伴体重明显下降。2.查体:贫血貌,睑结膜略苍白。直肠指诊,指套有血。3.实验室检查:粪隐血强阳性,血红蛋白下降(Hb90g/L),肿瘤标记物CEA升高(55ug/ml)。
    鉴别诊断:1.结肠肿瘤2.痔3.炎症性肠病或肠结核4.细菌性痢疾
    进一步检查:1.结肠镜及活体组织检查。2.钡剂灌肠。3.腹部B超、CT或MRI检查。
    治疗原则:1.术前准备后,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2.有转移可行姑息手术治疗。3.化疗、放疗。

  • 第7题:

    问答题
    男性,24岁,腹痛、腹泻3天,伴发热24小时。4天前,自觉饮食不当后出现腹痛,以左下腹及脐周痛为主,每日排便5-7次,为黄稀便混有黏液脓血,伴里急后重。1日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伴畏寒、寒战,并出现左下腹疼痛、腹泻,共10余次,初为黄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量不多,伴里急后重。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药物过敏史。查体:T38.5℃,P106次/分,R20次/分,BP105/70mmHg,急性病容,神志清,精神萎靡,无皮疹、发绀,浅表淋巴结不大,口唇干,双肺无异常,HR106次/分,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其余部位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7次/分,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6×109/L,中性粒细胞88%,粪常规:白细胞满视野,RBC20~30/HP。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初步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二)诊断依据1.青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2.饮食不当后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伴发热及里急后重。3.体温高,左下腹压痛。4.末梢血白细胞升高,便中可见大量红、白细胞。二、鉴别诊断1.急性阿米巴痢疾2.其他感染性肠炎3.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4.溃疡性结肠炎
    三、进一步检查1.粪便培养。2.大便找虫卵及阿米巴原虫。3.肝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必要时行血气分析检查。4.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四、治疗原则1.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适当隔离,处理呕吐物及排泄物。2.病原治疗,抗菌治疗。3.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病历摘要男性,46岁。间断上腹痛8年,症状复发半月,伴呕吐2天。自8年前开始反复于秋冬出现上腹痛,以饥饿痛为主,无放射痛,服用中药后症状可暂时缓解。近半个月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未诊治。2天来反复呕吐,餐后明显,呕吐物为大量酸臭食物。发病以来,食欲差,尿色及尿量正常,排便量少。既往史:无肝胆疾病史,近期无服药史,无肿瘤病家族史。查体:T36.3℃,P80次/分,R18次/分,BP100/60mmHg。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腹部包块,振水音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正常。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Hb120g/L,RBC12.0×1012/L,WBC12.0×109/L,N0.65,PLT200×109/L,粪便检查未见异常。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查示,大肠及小肠未见气液平面。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
    1.十二指肠壶腹溃疡
    2.幽门梗阻
    诊断依据:
    1.病史:(1)中年,男性患者,慢性病程。(2)症状:周期性发病,规律性疼痛(以饥饿痛为主)。在腹痛基础上,出现呕吐大量酸臭食物。
    2.查体:上腹部压痛,振水音阳性。
    3.辅助检查:粪便检查无异常,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大肠及小肠未见气液平。
    鉴别诊断
    1.胃炎
    2.上消化道肿瘤
    3.胆石症、胆囊炎
    4.胰腺炎
    进一步检查
    1.病情改善后行胃镜检查及Hp相关性检查,必要时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2.腹部B超或腹部CT检查。
    3.肿瘤标记物检查。
    治疗原则
    1.禁食,休息,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必要时胃肠减压。
    2.应用PPI(质子泵抑制药)或H2-RA(H2受体拮抗药)抑酸药,如伴Hp感染则应进行根除细菌治疗。
    3.争取外科手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张×,男,38岁,因腹痛、腹泻2天,于2001年7月10日下午3时入院。 患者自述于2001年7月8日6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10次/天,大便初为稀便,以后每次量不多,伴腹痛,有里急后重感,伴畏寒发热,体温39℃,在家自服“藿香正气水”后症状无缓解。起病以来感乏力,恶心,未呕吐,进食少,尿量尚可。既往体健。 体查:体温38.5℃,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神清合作,皮肤弹性尚可,双眼眶无凹陷,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正常,心率8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无亢进。 大便常规:脓血便,粘液++,红细胞+,白细胞++,脓球++/HP。血常规:血色素130g/L,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11。 请列出本例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特点:①急性腹痛、腹泻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②有左下腹压痛的体征;③实验室检查支持有肠道急性炎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男性患者,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约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正常。查体:腹软,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为确定诊断最佳的检查方法为()。
    A

    钡灌肠

    B

    肠镜及病理检查

    C

    便常规

    D

    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E

    立位腹平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李×,男,52岁,因反复腹痛、腹泻2年,再发7天,于2001年8月12日下午4时入院。 患者自述于1999年7月因受凉后出现腹泻,约10次/天。初为稀便,后为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畏寒、发热,体温39℃,伴腹痛,阵发性,便后可缓解,服“磺胺药”治疗2天后上述症状消失而自行停药。此后常间断出现腹痛、腹泻,服“痢特灵”及“氟哌酸”后可缓解,2001年8月5日因受凉后再度出现腹痛腹泻,自服“氟哌酸”无效而入院诊治。发病以来精神差,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体健。否认其他传染病史。 体查:体温37.0℃,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神清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无明显失水体征,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大便常规:粘液便,红细胞(+),白细胞(++),脓球(+)/HP。血常规:血色素130g/L,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8。 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诊断: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病历摘要男性,40岁。腹泻、腹痛2天。1周前于餐馆就餐后出现腹泻、腹痛,每日排便5~10次,量少,为黄稀便,混有少量脓血,伴左下腹及脐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缓解,里急后重明显。无恶心、呕吐。既往史:体健。查体:T38℃,P110次/分,R24次/分,BP100/60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口唇干,双肺检查无异常。心率11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麦克伯尼点(麦氏点)压痛,肠鸣音13次/分,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6.5×109/L,中性粒细胞0.90;粪便:外观为黏液血便;镜检,白细胞15~25/HP,红细胞5~7/HP;粪隐血阳性。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诊断依据:
    1.病史:(1)急性起病,既往体健。(2)急性腹泻(有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发热。
    2.查体:左下腹压痛,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升高(WBC16.5×109/L),粪便镜检示白细胞15~25/HP,红细胞5-7/HP,粪隐血阳性。
    鉴别诊断
    1.溃疡性结肠炎
    2.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感染
    进一步检查
    1.粪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2.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糖等检查。
    3.经治疗病情无好转时行肠镜、腹部B超检查。
    治疗原则
    1.加强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监测生命指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选择敏感抗生素。
    3.适当隔离,妥善处理排泄物,填报传染病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6岁,干部,因发热、腹痛、脓血便3天来诊。
    患者因出差有不洁饮食于3天前回来后突然发热,体温38.2℃,畏冷,无寒战,同时有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和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为少量脓血便,以脓为主,无特殊恶臭味,伴里急后重,无恶心和呕吐,自服黄连素和退热药无好转。发病以来进食少,睡眠稍差,体重似略下降(具体未测),小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慢性腹痛、腹泻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疫区接触史。
    查体:T38.5℃,P9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急性热病容,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
    实验室检查:Hb124g/L,WBC16.4×10/L,N88%,L12%,PLT200×10/L;粪便常规:黏液脓性便,WBC多数/HP,RBC3~5个/HP;尿常规(-)。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其诊断依据是:
    (1)不洁饮食后急性起病,发热、下腹痛、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2)查体见急性热病容,发热38.5℃,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
    (3)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粪便常规见WBC多数/HP。
    2.鉴别诊断
    (1)急性阿米巴痢疾暗红色果酱样便,明显腥臭味,重者呈血便,全身症状轻,右下腹有压痛,粪便检查能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2)其他急性肠道细菌感染最主要鉴别是从粪便中检出不同的病原体。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
    (1)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出痢疾杆菌为确诊依据。
    (2)粪便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4.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2)对症治疗。

  • 第14题:

    男性,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正常。查体:腹软,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

    该患者病变部位可能为
    A.回盲部
    B.横结肠
    C.结肠脾曲
    D.乙状结肠
    E.直肠

    答案:D
    解析:
    1.该患者为老年人,急性起病,突发腹痛,随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急性菌痢一般有发热等毒血症表现,常为黏液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累及直肠,可有里急后重,通常也为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常为右下腹痛,一般无黏液脓血便;结肠癌患者通常有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综合以上,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
    2.结肠镜检查能确定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阶段,同时能进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与其他如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等相鉴别诊断。肠镜下见到节段性分布的黏膜瘀斑、出血、纵行匍行性溃疡等表现则有助于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

  • 第15题:

    男性患者,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约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正常。查体:腹软,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为确定诊断最佳的检查方法为()。

    • A、钡灌肠
    • B、肠镜及病理检查
    • C、便常规
    • D、大便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 E、立位腹平片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病历摘要:男性,53岁,因发热、腹痛、脓血便2天来诊。 患者2天前不洁饮食后开始觉得畏寒,无寒战,继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9℃。同时有下腹部阵发性腹痛和腹泻,大便为脓血便,以脓为主,无特殊腥臭味,伴里急后重,每日10余次,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发病以来,进食少,稍觉头晕,小便量正常。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 体格检查:T38.3℃,P93次/分,R25次/分,BP125/85mmHg。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咽(-)。心肺部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12次/分。 实验室检查:Hb125g/L,WBC13.6×l09/L,N0.86,L0.14。粪常规:黏液脓血便,WBC(++),RBC(+)。尿常规(-)。 请回答该病症的诊断结果?


    正确答案: 细菌性痢疾

  • 第17题:

    病历摘要女性,64岁。右上腹伴寒战、高热、黄染3天,烦躁半天。3天前饱食后出现右上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伴寒战,发热38.8℃。发病后腹痛逐渐加重,体温升高达39~40℃,出现巩膜黄染。发病以来,食欲欠佳,尿色深黄,尿量减少,近半天来患者烦躁不安,时有嗜睡。既往史: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史3年,未诊治。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无特殊嗜好。查体:T40℃,P120次/分,R22次/分,BP80/60mmHg。谵妄,查体不合作,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右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血WBC21×109/L,N0.90,核左移。Hb11Og/L,PLT290×109/L。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胆总管结石
    3.休克
    诊断依据:
    1.病史:(1)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史3年。(2)典型症状: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精神症状(雷诺五联征)。
    2.查体:胆囊肿大,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
    3.实验室检查:WBC计数增高(WBC21×109/L),核左移(N0.90)。
    鉴别诊断
    1.胰头或壶腹周围癌
    2.黄疸型肝炎
    3.急性胆囊炎
    4.急性胰腺炎
    进一步检查
    1.腹部B超、CT或MRI。
    2.血清胆红素检测、凝血功能检查。
    3.尿常规、粪常规。
    治疗原则
    1.静脉输液,术前准备。
    2.抗感染治疗。
    3.抗休克治疗。
    4.急症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 第18题:

    主诉:男性,40岁,装修工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现病史:患者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多为阵发性隐痛,并排黏液脓血便,4~6次/天,便后腹痛无缓解。曾人当地医院检查,粪常规示:"红细胞(2+),白细胞(3+)",诊断为"肠炎",给予"氟哌酸、黄连素"等药物治疗,症状稍有好转,停药后复发,近半个月来服用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排便每日8~9次,不成形稀便,可见黏液脓血。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可,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体检:T37.8℃,R17次/分,P90次/分,BP105/63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分,未闻及早搏。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无水肿。化验:血常规示ESR35mm/h,WBC9.3×106/L,RBC3.25×1012/L,Hb90g/L;粪常规:RBC(3+),WBC(4+)。


    正确答案:分析: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1)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活动期、重度)。(2)诊断依据①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②T37.8℃,R17次/分,P90次/分,BP105/63mmHg,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10次/分。③血常规示ESR35mm/h,WBC9.3×106/L,RBC3.25×1012/LHb90g/L;粪常规:RBC(3+),WBC(4+)。2.鉴别诊断(5分)①慢性细菌性痢疾。②阿米巴肠炎。③血吸虫病。④克罗恩病。⑤大肠癌等。3.进一步检查(4分)①多次粪便的细菌培养+药敏。②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4.治疗原则(3分)①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及防治并发症。②药物治疗。轻、中度使用SASP(或5-ASA.;疗效不佳的轻、中度者、重型和暴发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疗效不佳可用免疫抑制药。③支持治疗。

  • 第19题:

    问答题
    病历摘要男性,61岁 。上腹胀半年,黄疸伴尿色加深半个月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无腹痛、恶心、呕吐,无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呈白色陶土样,伴持续低热、全身乏力 。黄疸症状进行性加重 。发病以来,睡眠差,体重下降4千克 。既往史:无肝胆、胃肠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 。无饮酒嗜好 。查体:T 37 .2℃,P 90次/分,R 17次/分,BP 115/60mmHg 。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自动体位,查体合作,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右肋缘下可触及肿大囊肿,无压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ALT 452U/L,AST 258 U/L,TBil 311 .2μmol/L,DBil 251 .2μmol/L,CA 19-9 3 .0万U/L,凝血功能正常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病历摘要女性,64岁。右上腹伴寒战、高热、黄染3天,烦躁半天。3天前饱食后出现右上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伴寒战,发热38.8℃。发病后腹痛逐渐加重,体温升高达39~40℃,出现巩膜黄染。发病以来,食欲欠佳,尿色深黄,尿量减少,近半天来患者烦躁不安,时有嗜睡。既往史: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史3年,未诊治。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无特殊嗜好。查体:T40℃,P120次/分,R22次/分,BP80/60mmHg。谵妄,查体不合作,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右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血WBC21×109/L,N0.90,核左移。Hb11Og/L,PLT290×109/L。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胆总管结石
    3.休克
    诊断依据:
    1.病史:(1)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史3年。(2)典型症状: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精神症状(雷诺五联征)。
    2.查体:胆囊肿大,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
    3.实验室检查:WBC计数增高(WBC21×109/L),核左移(N0.90)。
    鉴别诊断
    1.胰头或壶腹周围癌
    2.黄疸型肝炎
    3.急性胆囊炎
    4.急性胰腺炎
    进一步检查
    1.腹部B超、CT或MRI。
    2.血清胆红素检测、凝血功能检查。
    3.尿常规、粪常规。
    治疗原则
    1.静脉输液,术前准备。
    2.抗感染治疗。
    3.抗休克治疗。
    4.急症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男性,29岁。上腹痛伴呕吐1天。患者1天前饮酒后出现持续上腹隐痛,阵发性加剧,疼痛无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好转。排成形便一次,色黄。无发热。未服药。既往体健。否认肝胆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P76次/分,R18次/分,BP116/68mmHg。神清合作,自动体位。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5次/分。实验室检查:血WBC10.0×109/L,血淀粉酶65U/L,尿淀粉酶230U/L。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初步诊断急性胃炎
    (二)诊断依据1.青年患者,急性病程。2.既往体健,饮酒后出现上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减轻。3.查体巩膜无黄染,腹软,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4.血WBC计数正常,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二、鉴别诊断1.急性胆囊炎2.急性胰腺炎3.急性阑尾炎
    三、进一步检查1.胃镜。2.腹部B超。
    四、治疗原则1.避免饮酒及刺激性食物,严重者禁食。2.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3.酌情予解痉止痛药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男性患者,70岁。腹痛2天,排鲜血便1天。腹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腹泻7~8次,每次约50~100ml鲜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皮疹,近期无体重下降,平素排便正常。查体:腹软,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该患者病变部位可能为()。
    A

    回盲部

    B

    横结肠

    C

    结肠脾曲

    D

    乙状结肠

    E

    直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男性,36岁,干部,因发热、腹痛、脓血便3天来诊。患者因出差有不洁饮食于3天前回来后突然发热达38.2℃,畏冷,无寒战,同时有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和腹泻,每天排便10余次至数十次,为少量脓血便,以脓为主,无特殊恶臭味,伴里急后重,无恶心和呕吐,自服黄连素和退热药无好转。发病以来进食少,睡眠稍差,体重似略下降(具体未测),尿正常。既往体健,无慢性腹痛、腹泻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疫区接触史。查体:T38.5℃,P9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急性热病容,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实验室检查:Hb124g/L,WBC16.4×109/L,N88%,L12%,PLT200×109/L;粪便常规:黏液脓性便,WBC多数.HP,RBC3-5个/HP;尿常规(-)。

    正确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急性细菌性痢疾。
    (2)其诊断依据
    1)不洁饮食后急性起病,发热、下腹痛、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2)查体见急性热病容,发热38.5℃,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
    3)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粪便常规见WBC多数/HP。
    2.鉴别诊断
    (1)急性阿米巴痢疾暗红色果酱样便,明显腥臭味,重者呈血便,全身症状轻,右下腹有压痛,粪便检查能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2)其他急性肠道细菌感染最主要鉴别是从粪便中检出不同的病原体。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
    ①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出痢疾杆菌为确诊依据;
    ②粪便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4.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2)对症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