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肾图有何临床意义?

题目

异常肾图有何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异常肾图有何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正常肾图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正常肾图曲线可分为三段:①a段,静脉注射显像剂后10秒左右,肾图曲线急剧上升段,代表肾脏周围血管床(占60%)、肾内血管床及肾实质的放射性总和;②b段,a段之后缓慢上升段,通常2~3分钟达到高峰,主要反映有效肾血流量及肾小管的分泌功能。③c段,b段之后的下降段,主要与尿路通畅情况及尿流量有关。肾图定量分析的指标及正常值:①高峰达到时间(Tb)3~5分钟;②半排时间(C)<8分钟;③肾脏指数(RI)>45%(平均60%);④峰值差(曲)<30%;⑤峰时差(dTb)<1分;⑥肾脏指数差(dRI)<25%。)<8分钟;③肾脏指数(RI)>45%(平均60%);④峰值差(曲)<30%;⑤峰时差(dTb)<1分;⑥肾脏指数差(dRI)<25%。

  • 第2题:

    肾血流灌注显像异常影像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肾血流灌注显像异常影像有:①一侧肾影出现延迟,放射性分布减低,肾影缩小,表示肾血流灌注缓慢而且灌注量减低,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及肾血管主干病变。②一侧肾影缺如,对侧肾影增大且放射性增强,见于一侧肾先天缺如或单侧肾动脉栓塞,可做B超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③双肾影出现时相正常,但放射性分布减低,多见于双肾实质性病变。④肾内局灶性放射性减低或缺如,示肾内局部血流灌注不良,见于急性肾栓塞。⑤肾内占位性病变区域放射性分布正常或增强,示血流灌注正常或增强,多见于恶性病变;若占位病变区域放射性减低或缺损,示血流灌注不良,多见于良性病变,如肾囊肿、肾脓肿,少见于肾癌囊性变或组织坏死。

  • 第3题:

    简述抛物线型肾图及临床意义(要求画图)。


    正确答案: 抛物线型肾图:a段低于正常,b段上升、c段下降均延缓,峰顶圆钝呈抛物线状,多见于上尿路引流不畅、肾功能受损、肾供血不足。

  • 第4题:

    简述肾图在"移植肾"检查中的临床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者,其肾图与正常肾图类同,30min时膀胱区放射性与肾区放射性比值B/K大于或等于4。高峰出现时间延迟,C段下降缓慢,B/K比值下降,提示排异反应或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排异反应反复发作,肾图呈低水平延长线,B/K比值小于1,常提示移植肾已有坏死。C段持续上升,膀胱区无放射性出现,多提示尿路梗阻或尿漏的出现。

  • 第5题:

    肾正常位置的固定主要靠什么结构?其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肾正常位置的固定主要靠肾的被膜,其次取决于腹压、腹膜、肾血管及邻近器官的承托。当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肾可向下移位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 第6题:

    异常肾图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常见的异常肾图有7种:(1)急剧上升型,出现在单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双侧上尿路引流不畅。(2)高水平延长线型,多见于上尿路梗阻伴明显肾盂积水。(3)抛物线型,多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损害和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4)低水平延长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和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也可见于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伴大量肾盂积水。(5)低水平递降线型,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肾缺如或肾切除后。(6)阶梯状下降型,见于尿反流或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等所致的上尿路痉挛。(7)单侧小肾图,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一肾发育不良。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抛物线型肾图及临床意义(要求画图)。

    正确答案: 抛物线型肾图:a段低于正常,b段上升、c段下降均延缓,峰顶圆钝呈抛物线状,多见于上尿路引流不畅、肾功能受损、肾供血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异常肾图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常见的异常肾图类型有7种:①急剧上升型。A段基本正常,b段持续上升,无c段;常见于急性尿路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少尿期亦可出现,多为双侧。②高水平延长型。A段正常或基本正常,b段呈水平线延伸,b段与c段分界不清,见于上尿路梗阻伴有肾盂积水和肾脏功能受损者。③抛物线型。A段略低于正常,峰顶圆钝,整个曲线呈抛物线状,见于肾缺血、上尿路梗阻伴中度积水,也见于水负荷不足者。④低水平延长型。A段明显减低,b、c段在同一水平延伸,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⑤低水平递减型,a段显著减低,a段之后曲线缓慢下降,无b段出现,见于肾功能严重衰竭、肾脏无功能或无肾脏。⑥阶梯下降型,a段和b段均正常或基本正常,而a段呈阶梯状下降,提示为功能性尿路梗阻,见于输尿管痉挛。⑦两侧对比异常,尽管两侧肾图的分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两侧肾图的形态出现明显差异,或两侧肾图定量指标差值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双肾功能有明显不一致。若一侧肾图的幅度明显低于对侧,但图形及分肾功能指标正常者,称为“小肾图”,是单侧肾动脉狭窄的典型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异常肾图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常见的异常肾图有7种:(1)急剧上升型,出现在单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双侧上尿路引流不畅。(2)高水平延长线型,多见于上尿路梗阻伴明显肾盂积水。(3)抛物线型,多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损害和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4)低水平延长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和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也可见于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伴大量肾盂积水。(5)低水平递降线型,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肾缺如或肾切除后。(6)阶梯状下降型,见于尿反流或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等所致的上尿路痉挛。(7)单侧小肾图,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一肾发育不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肾动态显像在肾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肾癌,血流灌注显像局部放射性分布增强,功能相呈现放射性缺损。②囊肿,血流灌注显像单个或多发放射性缺损区,肾动态显像仍为单个或多个放射性缺损区。③血管瘤,血流灌注显像局部放射性明显增强,功能相局部呈现放射性稀疏缺损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正常肾图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正常肾图曲线可分为三段:①a段,静脉注射显像剂后10秒左右,肾图曲线急剧上升段,代表肾脏周围血管床(占60%)、肾内血管床及肾实质的放射性总和;②b段,a段之后缓慢上升段,通常2~3分钟达到高峰,主要反映有效肾血流量及肾小管的分泌功能。③c段,b段之后的下降段,主要与尿路通畅情况及尿流量有关。肾图定量分析的指标及正常值:①高峰达到时间(Tb)3~5分钟;②半排时间(C)<8分钟;③肾脏指数(RI)>45%(平均60%);④峰值差(曲)<30%;⑤峰时差(dTb)<1分;⑥肾脏指数差(dRI)<25%。)<8分钟;③肾脏指数(RI)>45%(平均60%);④峰值差(曲)<30%;⑤峰时差(dTb)<1分;⑥肾脏指数差(dRI)<2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肾动态显像在肾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肾癌,血流灌注显像局部放射性分布增强,功能相呈现放射性缺损。②囊肿,血流灌注显像单个或多发放射性缺损区,肾动态显像仍为单个或多个放射性缺损区。③血管瘤,血流灌注显像局部放射性明显增强,功能相局部呈现放射性稀疏缺损区。

  • 第13题:

    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的正常值:420~720ml/min。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①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畸形和肾梗塞等大多表现为ERPF降低。肾静脉栓塞时,ERPF下降明显;动脉硬化型肾动脉狭窄常为双侧性ERPF降低,但两侧下降程度不一定相等;阻塞性肾疾病与阻塞程度有明显的关系,ERPF可以降低或正常,甚至也可出现受损肾的ERPF反而升高,若完全阻塞时ERPF可降低至零。②肾功能状态的判断,急性肾盂肾炎常表现为单侧受损,受损肾ERPF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为双侧性,疾病早期肾脏肿大并伴肾脏水肿,ERPF可能升高,以后可能正常或降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除肾小球受损外,常伴有肾小管损害,此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出现广泛纤维化,ERPF常明显下降。③移植肾的监测,肾移植前1天测ERPF作为基准,术后每周测1~2次,手术6周后,可每年测1~2次;移植肾存活良好,肾ERPF较术前应明显上升;急性排斥反应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排斥反应为低水平ERPF值。

  • 第14题:

    超声对于“无功能肾”的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导致肾脏无功能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很难鉴别,超声检查可以对许多病因作出明确诊断。超声检查主要用于:①确定有无肾脏或异位肾脏。②测定肾脏大小。③确定肾脏有无积水及有无囊性肿物,如多囊肾或多囊性肾发育不全。④确定肾实质及肾结构回声有无异常改变。⑤确定肾脏周围有无积液。

  • 第15题:

    红细胞内可出现那些异常结构?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碱性点彩红细胞:在铅、铋、汞中毒时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
    ②染色质小体:常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脾切除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氏环: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 第16题:

    隐血试验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
    (1)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①消化性溃疡、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等,隐血试验常呈间断性阳性;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时,呈持续阳性。
    (2)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

  • 第17题:

    RDW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RDW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的缩写,它是用红细胞直方图分布的宽度比上其高度来衡量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的指标,正常参考值<14%。其临床意义主要有:①可用于鉴别缺铁性贫血和β-珠蛋白型海洋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均增高,而海洋性贫血很少增高,如果RDW不高而红细胞体积小且低色素时,患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不大;②结合MCV对贫血分类:当MCV降低,而RDW正常时,属均一性小细胞贫血,RDW异常时为不均一性小细胞贫血。当MCV正常RDW也正常时为均一性正常红细胞,这时如果RDW增高,可能为不均一的正常红细胞,也可能是某些贫血患者红细胞的MCV偶尔落在正常范围。遇此情况要参考Hb等其他指标而论。当MCV增高,RDW正常时,为均一性大细胞性贫血,而RDW异常者则为不均一性大细胞贫血。

  • 第18题:

    问答题
    静脉造影异常表现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静脉造影的异常表现有:
    (1)血管狭窄或闭塞,表现为血管口径的突然变细或中断,见于肿瘤、血肿、水肿压迫、血栓形成等情况,伴受损侧血流减慢。
    (2)异常返流,常伴发于血管狭窄或闭塞,表现为放射性逆正常血流方向充盈,“下游”静脉反流。
    (3)异常分支血管,正常大静脉之外呈网状或树枝状血管影,系大静脉阻塞时小静脉扩张分叉形成的侧支循环,称为“飞舞征”。
    (4)血管纤细、缠结成团常伴有其腔内放射性清除障碍,多见于严重的静脉功能不全或静脉曲张。
    (5)局部热点特别是肢体运动后依然不消失者,多代表新鲜血栓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肾血流灌注显像异常影像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肾血流灌注显像异常影像有:①一侧肾影出现延迟,放射性分布减低,肾影缩小,表示肾血流灌注缓慢而且灌注量减低,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及肾血管主干病变。②一侧肾影缺如,对侧肾影增大且放射性增强,见于一侧肾先天缺如或单侧肾动脉栓塞,可做B超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③双肾影出现时相正常,但放射性分布减低,多见于双肾实质性病变。④肾内局灶性放射性减低或缺如,示肾内局部血流灌注不良,见于急性肾栓塞。⑤肾内占位性病变区域放射性分布正常或增强,示血流灌注正常或增强,多见于恶性病变;若占位病变区域放射性减低或缺损,示血流灌注不良,多见于良性病变,如肾囊肿、肾脓肿,少见于肾癌囊性变或组织坏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的正常值:420~720ml/min。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①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畸形和肾梗塞等大多表现为ERPF降低。肾静脉栓塞时,ERPF下降明显;动脉硬化型肾动脉狭窄常为双侧性ERPF降低,但两侧下降程度不一定相等;阻塞性肾疾病与阻塞程度有明显的关系,ERPF可以降低或正常,甚至也可出现受损肾的ERPF反而升高,若完全阻塞时ERPF可降低至零。②肾功能状态的判断,急性肾盂肾炎常表现为单侧受损,受损肾ERPF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为双侧性,疾病早期肾脏肿大并伴肾脏水肿,ERPF可能升高,以后可能正常或降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除肾小球受损外,常伴有肾小管损害,此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出现广泛纤维化,ERPF常明显下降。③移植肾的监测,肾移植前1天测ERPF作为基准,术后每周测1~2次,手术6周后,可每年测1~2次;移植肾存活良好,肾ERPF较术前应明显上升;急性排斥反应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排斥反应为低水平ERPF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肾正常位置的固定主要靠什么结构?其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肾正常位置的固定主要靠肾的被膜,其次取决于腹压、腹膜、肾血管及邻近器官的承托。当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肾可向下移位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