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使用假币罪B、敲诈勒索罪C、抢劫罪D、强迫交易罪

题目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使用假币罪
  • B、敲诈勒索罪
  • C、抢劫罪
  • D、强迫交易罪

相似考题

3.本题22 分案情:2001 年9 月,李某困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02 年9 月刑满释放。2003 年1 月,李某以600 元的价格从黑市购买了20 张面额为100 元的假,Ti。此后,李某使用这些假币购买东西。2003年2 月,李某乘坐出租车又掏出一张100 元的假币,司机看出是假币,便_止李某给10 元的零钱。李某执意让司机找零钱,司机不从。李某恼羞成怒,在司机头部猛击几拳,扬言不找钱就让司机死在车里。司机只好收下假币,并找给李某90 元,2004 年6 月李某的表弟高某(1987 年11 月出生)辍学回家,二人整天在一起鬼混。高某知道初中同学钱某的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家里有的是钱,便于2004 年9 月将钱某骗出来并拘禁起来。李某和高某从钱某身上搜去了几十元钱和一张信用卡附属卡,二人强迫钱某说出了密码,并警告钱某不能对任何人说。2004 年9 月至2004 年10 月间,李某和高某二人使用钱某的信用卡消费、取现累计达2000 元。钱某的父亲见信用卡的对账单后便询问钱某,钱某谎称自己的信用卡附属卡丢失了,钱某的父亲便挂失了信用卡附属卡。高某很是生气,又将钱某骗了出来,钱某出于害怕请他吃饭。在他们吃饭期间,李某向钱某的母亲打电话,称钱某已被绑架,命令钱某的家人立即送10 万元现金到郊外某废弃的工厂车间。钱某的母亲联系不上儿子,担心儿子的性命,按照李某的要求将钱放到了指定的地点。李某拿到钱后,高某与钱某分手回家。问题:l.李某是否构成使用假币罪?2.如何认定李某强迫出租车司机接收假币罪的行为’3.如何认定李某和高某使用钱某的信用卡消费、取现行为’4.李某和高某取得10 万元现金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75.高某和李某分别有何种法定量刑情节?

更多“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某参与赌博,输给李某现金2万元后,要抢回这笔钱。李某为了防止钱被抢走,打伤了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D
    解析:李某的行为是为了保护非法所得,而不是保护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所以,并不具有合法的防卫意图,不能认为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而是故意犯罪。

  • 第2题: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

    A. 使用假币罪
    B. 敲诈勒索罪
    C. 抢劫罪
    D. 强迫交易罪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王某乘坐张某的出租车前往机场,由于张某路上绕道,到达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由于错失了与外商的签约洽谈,给王某造成了10万元的损失,王某要求张某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张某的行为( )。

    A.不构成违约,因为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B.不构成违约,因为不可抗力可以免责
    C.构成违约,王某可以要求张某赔偿10万元的损失
    D.构成违约,但王某不能要求张某赔偿10万元的损失

    答案:D
    解析:
    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约的事实,因此张某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是根据规定:损失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王某不能要求张某赔偿10万元的损失。

  • 第4题:

    刘某、王某走私假币案刘某(男,40岁)与王某(男,15岁)系叔侄,2010年3月17日,两人共谋通过采取谎报玩具配件进关的方法来走私假币,面值共达15万元左右。为了加强防备,两人在国外从不法分子手中各购买了手枪2支、子弹50发,并请韩某的渔船为其提供运输。王某骗韩某运输的是香烟,韩某有疑但也没多问。运输假币的渔船刚一到岸,即被海关缉私人员发现,刘某和王某持枪将缉私人员打成重伤后逃逸。2010年4月1日刘某与王某上岸后,在乘坐出租车时告诉出租车司机朱某走私假币的实情,朱某表示愿意以1:4的比率购买3万元的假币。随后朱某经朋友介绍,以2万元假币从冯某那儿换得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以5000元假币骗购摩托车一辆。刘某与王某急欲将假币脱手,以被人以10万元假币诈骗而欲将假币出售之名联系到A工商银行出纳金某,金某以1:4的比率先后购买了假币10万元,并趁工作之机将这10万元假币全部换成了真币。黄某从金某那儿得知王某出售假币的事情,也欲参与,遂以相同比率从王某处购得假币2万元,事后则携带假币坐火车回乡,在车上与朋友赌博时以假币来交赌债,被人揭发,遂被乘警抓获。


    【问题】


    1.刘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应当如何处罚?


    2.王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应当如何处罚?


    3.韩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应当如何处罚?


    4.朱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5.金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6.若刘某和王某两人在出售假币后要求金某为其提供资金账户来转账,金某同意,则金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答案:
    解析:

    1.刘某走私假币的行为构成走私假币罪;其购买手枪2支、子弹50发并运输过关的行为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其后持枪抗拒缉私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因对公务人员造成了重伤结果,应定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三罪并罚。


    2.王某因未满16周岁,其仅对持枪抗拒缉私造成公务人员重伤的行为负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又因为王某是未满1 8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3.韩某的行为应构成走私假币罪,但可以从轻处罚。


    4.朱某的行为应构成走私假币罪。


    5.金某的行为应构成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6.金某的行为应构成洗钱罪。


    此题中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行为,应以走私犯罪论处”。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一定要重点记忆。



  • 第5题: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使用假币罪
    • B、敲诈勒索罪
    • C、抢劫罪
    • D、强迫交易罪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钱某欠张某10万元赌债不还,张某为了索要欠款将钱某捆绑并将其关在一仓库内。为了防止钱某呼救,张某用毛巾将钱某嘴堵住,并将其装入麻袋。次日,张某发现钱某窒息死亡。张某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 B、过失致人死亡罪
    • C、绑架罪
    • D、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钱某欠张某3万元钱长期不还。张某不得已将钱某捆绑在自己的空房内,并以拷打等暴力手段逼迫钱某还钱,结果将钱某殴打致死,张某构成()。

    • A、绑架罪
    • B、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
    •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 D、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正确答案: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使用假币罪的定罪起点数额为面额四千元以上。据此,本题中张某使用100元假币的行为不构成使用假币罪。
    (2)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两罪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施威胁的时间不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一般不具有立即付诸实施的性质,而是将来的不利行为,从威胁发生到将威胁内容付诸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抢劫罪中的威胁所使用的暴力侵害则是能够当场付诸实施的,被害人如果拒绝交出财物,就会立即遭到伤害或杀害。
    ②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尽相同。敲诈勒索罪取得财物的时间既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事后某个时间;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
    ③威胁的内容有无暴力性。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通常不具有人身侵害的暴力性内容即使具有,也不具有当场性,常是名誉、隐私等方面的内容;而抢劫罪中的威胁是人身侵害的内容。
    (3)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据此,本题中张某拿出100元假币强迫司机钱某接受,但这100元假币是张某用来付出租车费的,而非商品,因而谈不上强买强卖商品;张某并未强迫不愿为其服务的钱某为其开车,更没有硬拉、强迫别人坐其开的出租车,因而谈不上强迫他人为其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张某的行为不构成强迫交易罪。
    (4)综上所述,本题中张某以当场打死钱某相威胁并当场取得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第9题:

    钱某从梁某处购得假币10万余元,并用假币交纳了房租2万元。一年后钱某又与其债权人许某约定,用7万元假币抵钱某对许某的欠款3万元。则下列对钱某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钱某的行为构成购买假币罪
    • B、钱某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
    • C、钱某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
    • D、钱某的行为应当以购买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C,D

  • 第10题:

    单选题
    谭某持刀抢劫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严某奋勇抵抗,搏斗中将谭某制服。为防止谭某再犯,严某夺过谭某所持刀具将谭某刺成重伤。严某的行为是()。
    A

    正当防卫

    B

    故意伤害

    C

    防卫过当

    D

    故意杀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出租车司机张某打电话给税务所长:如不答应减免应缴未缴的3万元税款,就伺机将其撞死。张某的这种行为属()。
    A

    骗税行为

    B

    抗税行为

    C

    偷税行为

    D

    逃税行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杨某与张某长期通奸,为达到结合为夫妻之目的,预谋要杀害杨某的丈夫王某。他们共同商定由张某设法搞来毒药,由杨某伺机下毒。张某找到在医院工作的钱某要砒霜。钱某问张某干什么,张某讲出真情,钱某拒绝。张某便以揭发钱某的隐私相要挟,钱某无奈,给张某一包硫酸铜(一种会引起呕吐而不会致命的药物),张某将药交给了杨某。某日,杨某在王某的饮食中下了药,王某吃后呕吐,十分痛苦,杨某观察了一段时间,见王某仍在痛苦之中,便后悔,遂急送王某到医院抢救,王某很快恢复了健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
    A

    钱某在本案中处于胁从犯的地位

    B

    钱某在本案中处于主犯的地位

    C

    杨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D

    张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B两项,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钱某给张某的硫酸铜虽然不会致命,但是有造成伤害的危险,而且钱某明知张某要用这个毒药去伤害他人,对于被害人的受伤是存在放任的故意的,因为钱某存在被威胁的情形,所以构成胁从犯
    CD两项,由于钱某给张某的是不能致死的硫酸铜,因此杨某、张某均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即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硫酸铜可能致人伤害,所以杨某成立故意伤害罪的中止犯,张某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犯

  • 第13题: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使用假币罪

    B.敲诈勒索罪

    C.抢劫罪

    D.强迫交易罪


    正确答案:C
    解析:《刑法》第172条规定了持有、使用假币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19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4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题目中,甲虽然有使用假币的行为,但是如果仅是题目中所交代的100元的话,可以不按照犯罪处理。排除A选项。《刑法》第226条规定了强迫交易罪。甲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犯罪构成,甲不构成强迫交易罪。排除D选项。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在一些情况下不太容易区别。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相同点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都可以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抢劫罪一般都是当场获取财物,如被害人不立即交付财物,威胁的内容立即成为现实;以暴力威胁的敲诈勒索往往不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是事后取得财物。此外,依《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敲诈勒索罪;而抢劫罪没有数额的要求。本题中,甲以暴力相威胁,当场劫取财物,虽然数额不大,但仍构成抢劫罪。因此选C项。

  • 第14题:

    莫某通过互联网认识蒋某后,以5500元人民币向蒋某购买了1100张面值100元的假人民币11万元。莫某携带此假币窜到某市,以假币购买小商品换取真人民币的方式到处作案,一共使用了52张100元面值的假人民币。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莫某在出售假币,并从其身上查获20张100元的假人民币,在其组织的出租屋内查获1000余张面值100元的假人民币。另查获,莫某到陈某的租住地打麻将,以250元人民币出售给陈某50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5000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莫某购买假币后,又将其中一部分假币出售的行为如何认定?
    (2)莫某购买假币后,除出售的一部分外,还有使用假币的行为,对其使用假币的行为应该如何认定?
    (3)莫某在出售假币时被抓获,其在现场及住所处的假币是否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的犯罪数额?


    答案:
    解析:
    (1)莫某的行为构成出售、购买假币罪。以低于票面额的价格买进伪造的货币后,又将其中一部分以低于票面额的价格卖出,实施了购买、出售两种行为方式。但刑法将出售、购买罪设计为选择性罪名,对同一宗假币事实,应根据行为人所实施的数个行为确定罪名,不再实行数罪并罚。莫某购买和出售的也都是同一宗假币,应当认定为出售、购买假币罪。
    (2)莫某购买、出售假币后又使用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出售、购买假币罪,并且应从重处罚。使用假币与出售、购买假币罪是数个犯罪行为,行为人购买假币后出售、使用的,以出售、假币罪从重处罚。
    (3)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罪的犯罪数额。除现场查获的假币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的犯罪数额外,现场之外在行为人住所地查获的假币,也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罪的犯罪数额。

  • 第15题:

    乘客张某乘坐出租车司机卞某的出租车到机场,张某下车时将随身携带的背包遗忘在车内,包内有笔记本电脑1台,价值人民币2万元;卞某未发觉张某遗落物品。后另一乘客吴某从机场打卞某的车时,发现了张某的背包,以为是出租车司机卞某的,下车时吴某给钱后欲走,卞某发现了背包,以为吴某遗忘,就提醒吴某“背包没拿”,吴某遂知背包不是司机的,于是拿走,当天即以3000元的价格将笔记本电脑转卖李某,未想李某系张某的同事。后张某在李某处查得电脑但李某不退,于是李某寻至吴某处,吴某竟称不知此事,张某于是将吴某告到公安部门。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吴某愿意退赔电脑,张某也表示不予追究,则司法部门不应处理吴某
    B:对于侵占罪一律实行告诉才处理
    C:吴某属于不当得利,张某即使告诉,司法部门也不能认定吴某有罪
    D:吴某侵占情节严重,不告诉亦可处理

    答案:A,C,D
    解析:
    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并私自转卖,拒不返还,且数额较大,依据《刑法》第270条的规定,构成侵占罪。对侵占罪一律实行告诉才处理的原则,因此答案选项B正确。但本案中,吴某不构成侵占罪。张某遗忘背包于出租车内后,合法的财产代管人为司机卞某,吴某利用卞某的认识错误将背包拿走,应构成盗窃罪(诈骗型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所以A、C、D不正确。

  • 第16题:

    出租车司机张某打电话给税务所长:如不答应减免应缴未缴的3万元税款,就伺机将其撞死。张某的这种行为属()。

    • A、骗税行为
    • B、偷税行为
    • C、抗税行为
    • D、逃税行为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关于假币犯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王某在白纸外面裹上一层假币冒充5万元假币出卖给张某,张某以2折的价格将假币买回,王某构成出售假币罪
    • B、赵某购买10万元假币,从中拿出5000元假币用于缴纳罚款,赵某构成购买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 C、李某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证明自己的履行能力,拿出总面额20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对方看,李某构成使用假币罪
    • D、刘某用3万元假币冒充真币,以比外汇牌价略低的价格在黑市上兑换4300美元,构成使用假币罪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张某从甲地购得面值1万元的假币,然后携带假币乘坐火车到乙地。张某在车上与几个朋友赌博时被乘警发现,乘警按规定对张某处以罚款,张某欺骗乘警,以假币交纳罚款,被乘警发现。张某的行为构成()。

    • A、持有、使用假币罪
    • B、诈骗罪
    • C、赌博罪
    • D、购买、运输假币罪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张某是某出租车司机,某日,王某乘坐张某的出租车,当王某下车时,告诉张某:“你稍等一下,我把后备箱中的包拿出来。”张某答应了一声。当王某一下车,张某开车就走了,王某情急之下就报警了,经查,张某是想占有王某的包,包内的财物价值合计人民币一万多元()

    • A、此案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 B、此案应当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 C、此案应当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 D、此案是一起民事纠纷案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关于假币犯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王某将白纸外面裹上一层假币冒充5万元假币出卖给张某,张某以2折的价格将假币买回,王某构成出售假币罪
    • B、赵某购买10万元假币,从中拿出5000元假币用于缴纳罚款,赵某构成购买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 C、李某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证明自己的履行能力,拿总面额20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对方看,李某构成使用假币罪
    • D、刘某用3万元假币冒充真币,以比牌价略低的价格在黑市上兑换4300美元,构成使用假币罪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谭某持刀抢劫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严某奋勇抵抗,搏斗中将谭某制服。为防止谭某再犯,严某夺过谭某所持刀具将谭某刺成重伤。严某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 B、故意伤害
    • C、防卫过当
    • D、故意杀人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多选题
    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自力救济范畴的有:()
    A

    赵某请求李某支付到期的租金

    B

    孙某趁李某不在的时候将李某自行车的车胎扎破,李某得知后也将孙某同样规格型号的自行车车胎扎破

    C

    某日钱某在乘坐出租车到目的地后,以司机服务态度差为由拒绝付款,出租车司机为此扣押了钱某

    D

    某游乐场一机器出故障,于是交维修店吴某处,游乐场工作人员来取机器时认为修理费过高不合理于是拒绝支付维修费,吴某拒绝交付该机器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所谓自力救济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通常所指的自力救济是指自助行为,是指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紧急情况下,行为人以破坏或限制他人财产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之方式维护自身之正当权利。特别注意自助行为不能针对他人的生命或健康。A选项属于自主行使其权利的行为,并非自助行为。B选项属于侵权行为,现代社会法律不承认同态复仇具有正当性。C选项属于自助行为。D选项属于行使留置权的行为,吴某与游乐场之间属于无名合同关系,游乐场认为吴某收费不合理拒绝支付维修费,吴某可依法行使留置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 第23题:

    多选题
    张某在机场花20元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航空保险,合同约定保险范围为“出发地进入飞机舱门至到达目的地走出舱门”,保险金给付条件为“意外伤害”。若张某所乘坐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因天气原因返航。在飞机回到原出发机场之前,张某被发现死在飞机厕所内;后经警方鉴定,无法证明具体死因。那么,对于张某的死亡,下来说法正确的有()。
    A

    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因为死亡并非在发生在出发地与目的地的正常航程中

    B

    保险公司需承担责任,因为从张某进入舱门时起,保险责任就开始了

    C

    保险公司须证明张某的死亡不是出于故意

    D

    保险金请求人须证明张某的死亡不是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钱某从梁某处购得假币10万余元,并用假币交纳了房租2万元。一年后钱某又与其债权人许某约定,用7万元假币抵钱某对许某的欠款3万元。则下列对钱某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钱某的行为构成购买假币罪

    B

    钱某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

    C

    钱某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

    D

    钱某的行为应当以购买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刑法》第171条第1款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172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本案中,钱某从梁某处购得假币10万余元,并用假币交纳了房租2万元。一年后钱某与其债权人许某约定,用7万元假币抵钱某对许某的欠款3万元。钱某用假币交纳房租的行为,因为其在交纳时是将假币当成真币来使用,房东也以为钱某交纳的是真币,因此该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的行为。
    而钱某与债权人许某约定,用2万元假币抵钱某对许某的欠款,这时钱某和许某对该7万元是假币的事实心知肚明。因此实际上是许某用3万元真币向钱某购买了3万元的假币,钱某构成出售假币的行为,而许某构成购买假币的行为。因此钱某在购买假币后,还有使用假币和出售假币的行为。
    许某的三个行为,应当将前两个行为结合在一起考虑,即钱某购买假币后又使用了假币,应当按照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后来钱某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因此对钱某应当以购买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