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22 分案情:2001 年9 月,李某困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02 年9 月刑满释放。2003 年1 月,李某以600 元的价格从黑市购买了20 张面额为100 元的假,Ti。此后,李某使用这些假币购买东西。2003年2 月,李某乘坐出租车又掏出一张100 元的假币,司机看出是假币,便_止李某给10 元的零钱。李某执意让司机找零钱,司机不从。李某恼羞成怒,在司机头部猛击几拳,扬言不找钱就让司机死在车里。司机只好收下假币,并找给李某90 元,2004 年6 月李某的表弟高某(1987 年11 月

题目

本题22 分

案情:2001 年9 月,李某困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02 年9 月刑满释放。2003 年1 月,李某以600 元的价格从黑市购买了20 张面额为100 元的假,Ti。此后,李某使用这些假币购买东西。2003年2 月,李某乘坐出租车又掏出一张100 元的假币,司机看出是假币,便_止李某给10 元的零钱。李某执意让司机找零钱,司机不从。李某恼羞成怒,在司机头部猛击几拳,扬言不找钱就让司机死在车里。司机只好收下假币,并找给李某90 元,2004 年6 月李某的表弟高某(1987 年11 月出生)辍学回家,二人整天在一起鬼混。高某知道初中同学钱某的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家里有的是钱,便于2004 年9 月将钱某骗出来并拘禁起来。

李某和高某从钱某身上搜去了几十元钱和一张信用卡附属卡,二人强迫钱某说出了密码,并警告钱某不能对任何人说。2004 年9 月至2004 年10 月间,李某和高某二人使用钱某的信用卡消费、取现累计达2000 元。钱某的父亲见信用卡的对账单后便询问钱某,钱某谎称自己的信用卡附属卡丢失了,钱某的父亲便挂失了信用卡附属卡。高某很是生气,又将钱某骗了出来,钱某出于害怕请他吃饭。在他们吃饭期间,李某向钱某的母亲打电话,称钱某已被绑架,命令钱某的家人立即送10 万元现金到郊外某废弃的工厂车间。钱某的母亲联系不上儿子,担心儿子的性命,按照李某的要求将钱放到了指定的地点。李某拿到钱后,高某与钱某分手回家。

问题:

l.李某是否构成使用假币罪?

2.如何认定李某强迫出租车司机接收假币罪的行为’

3.如何认定李某和高某使用钱某的信用卡消费、取现行为’

4.李某和高某取得10 万元现金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7

5.高某和李某分别有何种法定量刑情节?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李某不构成使用假币罪
2002 年4 月20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假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 条第l 款规定;“行为人购买假币罪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7l 条的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从刑法理论上讲,先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属于牵连犯.因而从一重罪即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本案中,李某尽管使用假币的行为,但不构成使用假币罪。
2.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根据《刑法》第263 的规定,抢劫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本案中,李某强迫出租车司机接收假币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也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实际上是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
3.李某和高某使用他人信用卡消费、取现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根据《刑法修正案(五)》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进行欺诈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案中,李某和高某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消费、取现,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4.李某和高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根据《刑法》268 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根据《刑法》268 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案中,高某约钱某见面吃饭,然后由李某向钱某的家人打电话,谎称钱某被绑架,取得10 万元现金的行为属于对被害人实施威胁的方法,强索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了敲诈勒索罪。
5.李某属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高某不满18 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65 条第l 款规定:“判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除外。”因此,李某构成累犯。《刑法》第17 条第3 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案中,高某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更多“本题22 分案情:2001 年9 月,李某困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02 年9 月刑满释放。2003 年1 月, ”相关问题
  • 第1题: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施行的时间是

    A.2001年9月1日

    B.2002年9月1日

    C.2003年9月1日

    D.2004年9月1日

    E.2005年9月1日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张某于1999年2月1日因抢劫罪被逮捕。2000年3月1日,张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01年5月10日,张某有重大立功表现,2002年4月1日,被依法裁定减为有期徒刑20年。张某刑满释放之日为( )。

    A.44621

    B.43497

    C.44326

    D.44652

    E.43891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下列哪一情形成立累犯?( )

    A.甲因贪污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2008年3月10日刑满释放,于2014年1月22日又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B.乙因间谍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05年9月20日刑满释放,于2013年5月7日又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丙因叛逃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2006年12月2日刑满释放,2014年3月1日又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
    D.丁因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2003年12月2日刑满释放,2012年3月24日又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的成立条件。选项A、选项B和选项C的前、后罪间隔时间都超过了5年,并且不构成特别累犯。《刑法》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丁构成了特别累犯,因此选项D正确。

  • 第4题:

    选出符合累犯条件的选项。

    A、李某因盗窃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1993年5月24日刑满释放,1997年2月5日又犯抢劫罪,1997年11月被抓获归案。

    B、张某因盗窃罪被判5年有期徒刑,1993年5月24日刑满释放,1997年12月7日又犯抢劫罪。

    C、孙某因盗窃罪被判5年有期徒刑,1993年5月24日被假释,1995年1月25日假释考验期满,1998年8月5日又犯抢劫罪。

    D、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缓刑4年,于1998年5月24日缓刑考验期满。2001年5月5日又犯抢劫罪。


    参考答案:A,C

  • 第5题:

    对下列哪些犯罪人不得适用缓刑?( )

    A.张某受贿12万元后,主动向司法机关自首
    B.王某2005年4月因为犯盗窃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2007年5月刑满释放。2010年12月因为犯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
    C.李某2010年7月因为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2012年7月刑满释放;2015年3月又因为犯聚众斗殴罪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
    D.赵某向他人贩卖海洛因20克

    答案:A,C,D
    解析:
    A选项即使适用自首减轻处罚也得在7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因此,不可能适用缓刑:B选项因后罪为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故可适用缓刑:C选项符合累犯条件,不得适用缓刑;D项应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也不可能适用缓刑。据此,根据缓刑的适用条件,只有B项可能适用缓刑。

  • 第6题: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些情形不得适用缓刑?( )
    A.甲受贿10万元后主动向司法机关自首
    B.乙1995年4月因为犯盗窃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1997年5月刑满释放。2001年10月因为犯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
    C.丙2002年7月因为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2004年7月刑满释放。2005年3月因为犯聚众斗殴罪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
    D.丁向他人贩卖海洛因20克


    答案:A,C,D
    解析:
    A选项即使适用自首减轻处罚也需要在7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因此,不可能适用缓刑。B选项因后罪为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故可适用缓刑。C选项符合累犯条件,不适用缓刑。D项应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也不可能适用缓刑。据此,根据缓刑的适用条件,只有B项可能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