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乃为平人之顺脉也"中,"平人"是指( )
A、平和之人
B、普通之人
C、正常之人
D、不仕之人
第2题: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
第3题:
《庄子·大宗师》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庄子·齐物论》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这里所说的真人、大圣,是指()
第4题: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城也非大楼、()、大街、大道之谓也。一座城市要有大繁荣大发展大文化大精神,就要有大忠之人、()之人、大气之人、()之人,北京精神恰好契合了孕育“四有”之人。
第5题: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第6题:
“之”的意义:远方之人()
第7题:
“之”的意义:南蛮鴂舌之人()
第8题:
第9题:
上中下三等人
上智之人
下愚之人
中庸之人
第10题:
任人以官
为官之人
权重之人
第11题:
第12题:
刻苦修行之人
修身齐家之人
隐居山林之人
得道悟道之人
第13题:
简要论述顾恺之人物画的特征及其意义。
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角度来看,顾恺之代表的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 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 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 描写妇女者称仕女; 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 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 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 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 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他在《魏晋胜流画赞》的开头就指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秒得也。”在这里他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作画思想:“迁想妙得”,“迁想妙得”是指在创造主体通过艺术形象,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迁入”,从而做到对客体更深刻的把握,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表现力,迁入感情,是文学和艺术作品最主要的做法,这种方法使艺术品更具备神。
略
第14题: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中“官人”是指()。
第15题:
下列哪一个不是成熟之人的评判标准?()
第16题:
“即”的意义: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第17题:
“非”的意义: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第18题: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第19题:
平和之人
普通之人
正常之人
不仕之人
第20题:
自由之精神
阅历之丰富
独立之人格
责任之担当
第21题:
第22题:
之
于
以
为
第23题:
善于骑射之民
通晓音乐之人
善于养猪之民
擅长技术之人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