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之天地,验之人物"中,"参之"之后省略的是:( )
A、之
B、于
C、以
D、为
第1题:
“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
A、《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C、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
D、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第2题:
在"天地之符,阴阳之副"中,"副"之义为( )
A、副本
B、符合
C、相称
D、一致
第3题:
7、在“天人合一”的概念中,“天”有四层意思,是天地之天、自然之天、意志之天和义理之天。
第4题:
在"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中,"绝"之义为( )
A、超越
B、阻绝
C、绝对
D、远离
第5题: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体现出天德之根基为_。
A.与人合一
B.诚实不欺
C.循序渐进
D.化民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