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佛陀坐禅时候怎样修行?”相关问题
  • 第1题:

    佛陀用生命修行,结果醒来后发现了什么?


    正确答案: 佛陀用生命去修,待因缘成熟,他也这样撞到了,撞得头破血流,结果醒来才发现,是眼睛的翳膜,把自己的眼睛遮住,使自己看不到外面的阳光,结果自己一直到外面去找光,这个翳膜就是“自我”,是自己“自我”遮障,让你看不到涅槃。如果修行目标放错,一直在世间有为法方面去修,或是到他方世界去找阳光,都还是找不到。所以修行要扣住重点核心,整个“十个结”,核心都是在“我”、“我慢”、“自我”作祟,如果你眼上那个翳膜去除掉,就会看到阳光本来就存在,本来众生就在极乐世界里,本来众生就在涅槃里,这时候你才能体会到无为、无学!

  • 第2题:

    怎样能够真正用生命修行、彻底了脱生死呢?


    正确答案: 如果你真正为解脱而来,是真正用生命去修、去找法的,真为了悟生死大事,觉得这方面非常重要,受再多的苦,你都愿意的。因为这是能够让你真正彻底了悟生死大事,让你真正出离苦海的重要解脱法,再怎么磨砺你都愿意。

  • 第3题:

    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应随佛陀、上师及善知识在经论中的教言,不随迷乱的梦境。
    因为梦大多是迷乱分别念的显现,是自己贪心增长而做这样的梦,或是魔王以佛菩萨的形象来引诱你的,让你真的认为这对修行有帮助,从而舍戒还俗,那这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

  • 第4题:

    佛家修行的关键是坐禅,这一点与()是相通的,都主张通过身体的修练达到精神的升华。

    • A、儒家
    • B、道家
    • C、佛家
    • D、杂家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什么是修行?怎样将修行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正确答案: 布顿大师说:“在印度梵语中,串习和修行是一个意思,所谓的修行,就是把闻思的道理一直在心相续中串习。”比如说心中经常串习“我要利益众生”、“一切众生皆当过我的父母,别人怎么害我,都要修安忍”,这种接连不断的心态就是修行,印度的法友论师也说:“我们的相续跟佛法不断相应、不断串习,才叫做修行。”
    不管在哪个场合,都可以修行。即便是平时坐车,也可以用耳机听上师的课,表面上你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实际上也是一种修行。相反,如果你的心没有专注,纵然天天在山洞里闭关,但内心一直胡思乱想,这也不是修行。

  • 第6题:

    怎样衡量自己的修行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如果能断除烦恼心,说明自己的修行正确;如果烦恼有增无减,那修行可能误入歧途,米拉日巴尊者说:“饮食好不好,观其面色即可知晓,同样,佛法懂不懂、修行好不好,看他是否能对治烦恼便了然。”烦恼对治得不错的话,修行已经步入正轨,其他的方面不用判断,仲敦巴尊者也说:“对治烦恼则为法,不治烦恼为非法。”

  • 第7题:

    怎样理解外境的苦害对修行有助进作用?


    正确答案: 一般人认为苦害是安乐的违品,因而不愿遭受它。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如果用智慧去剖析,在坚忍的修行人面前,苦害会显露出功德的一面。
    1)“厌离”:若从来没有感受过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想要出离获得解脱。前面也讲过,“无苦无出离”,有些人若没有遇到一些挫折,不一定有今天的学佛机会,因此苦难是出离心的催化剂。
    2)“除骄慢”:如果一生中事事圆满顺利,没有遇到丝毫挫折,始终会高高在上、傲气十足,而一旦经历了痛苦,原来的傲慢会大打折扣。所以,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毁。
    3)“悲愍生死众”:痛苦能激发对六道众生的悲悯之心。自己生病以后,才能体会有病苦的众生多么需要他人帮助;自己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以后,才能了知寒地狱众生的切肤之痛。故而,苦难可令悲心自然增上。
    4)“羞恶乐行善”:对痛苦有了真实体会后,便明白恶业乃为痛苦之因,为获得平安快乐,必须不再造作恶业,从今以后断恶行善,努力行持善法,这样的话,自己的修行定会有所助进。
    总而言之,痛苦并非不好,若能善于利用,则可成就许多道业功德。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修行?怎样将修行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正确答案: 布顿大师说:“在印度梵语中,串习和修行是一个意思,所谓的修行,就是把闻思的道理一直在心相续中串习。”比如说心中经常串习“我要利益众生”、“一切众生皆当过我的父母,别人怎么害我,都要修安忍”,这种接连不断的心态就是修行,印度的法友论师也说:“我们的相续跟佛法不断相应、不断串习,才叫做修行。”
    不管在哪个场合,都可以修行。即便是平时坐车,也可以用耳机听上师的课,表面上你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实际上也是一种修行。相反,如果你的心没有专注,纵然天天在山洞里闭关,但内心一直胡思乱想,这也不是修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佛陀没有亲自给我们传法,为什么说我们违背了佛陀的教言?违背后有什么后果?应当怎样弥补?

    正确答案: 虽然佛陀没有直接给我们传法,但上师传的全部是佛陀留下的教言,如果我们违犯且没有忏悔,则定会堕三恶趣无疑。
    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身心一切全部交付给上师、诸佛菩萨,切切实实地依教奉行。如果没有这种坚定誓愿,忏罪解脱不可能成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佛历元年是由什么时候算起?()
    A

    佛陀出世时

    B

    佛陀证悟时

    C

    佛陀入灭时算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佛陀坐禅时候怎样修行?

    正确答案: 佛陀闭关专修,主要是用“安那般那念”法,一切学人都可用出入息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怎样才能了解佛陀的功德?对此你有何打算?

    正确答案: 佛陀的悲心和五道十地的广大功德,应该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广传》等论典,佛于多生累劫中,为了众生发菩提心,历经种种难行苦行,一般凡夫人根本无法想象。至于佛陀的无上智慧,可依靠因明的推理来成立佛陀为量士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修行人抓佛陀、抓大师对吗?


    正确答案: 修行的目标不能放在经典上,也不能抓佛陀、抓大师。因为佛是指月的手指,经典是寻宝的地图。当有了闻思基础之后,应把目标锁定在了解大自然、体悟实相上,以大自然为师。

  • 第14题:

    修行的动力怎样产生?


    正确答案: 唯有接触死亡,深观生死大事,才能产生修行的动力。

  • 第15题:

    修行人的信心什么时候能坚定?


    正确答案: 当体悟到“三法印”、“四圣谛”,证到初果的时候,信心就会十分坚定。

  • 第16题:

    佛教修行的关键是坐禅,这一点与()是想通的,都主张通过身体的修炼达到精神的升华。

    • A、儒家
    • B、道家
    • C、佛教
    • D、杂家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


    正确答案: 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 第18题:

    佛陀是如何爆发出修行动力的?


    正确答案: 佛陀触及到众生的老病死情景,把皇太子的位置都放下了,因为他体会到,如果没有解开生死之谜,纵然当上国王,对生命的黑洞还是没有办法超越,纵然有再多的国土江山,也没有办法避开死亡黑洞,这就是佛陀看到世间的老病死,然后爆发出修行动力的原因。

  • 第19题:

    修行的次第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①打好闻思基础,才能做到实修实证。
    ②通过实修四念处,开发明觉的心,才能体证三法印、四圣谛。
    ③体证到无常法流,才能溶入到无常法流里。
    ④体证到无常,才能体证到无我。
    ⑤体证无我,一定要体证法界与自己的密切关系,把小我交给法界,然后溶入到法界里面。经历以上实修实证之后,不管是在打坐,还是在历缘对境中,都能溶入无我的世界里,能所双亡,体证到一体的世界。

  • 第20题:

    问答题
    怎样修行止观双运?

    正确答案: 止和观同时修,对初学者有难度,所以先修止,让心静下来,稳定之后再修观。也可以先修观,即专心一意思维法义,也会成就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佛陀是如何爆发出修行动力的?

    正确答案: 佛陀触及到众生的老病死情景,把皇太子的位置都放下了,因为他体会到,如果没有解开生死之谜,纵然当上国王,对生命的黑洞还是没有办法超越,纵然有再多的国土江山,也没有办法避开死亡黑洞,这就是佛陀看到世间的老病死,然后爆发出修行动力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佛陀用生命修行,结果醒来后发现了什么?

    正确答案: 佛陀用生命去修,待因缘成熟,他也这样撞到了,撞得头破血流,结果醒来才发现,是眼睛的翳膜,把自己的眼睛遮住,使自己看不到外面的阳光,结果自己一直到外面去找光,这个翳膜就是“自我”,是自己“自我”遮障,让你看不到涅槃。如果修行目标放错,一直在世间有为法方面去修,或是到他方世界去找阳光,都还是找不到。所以修行要扣住重点核心,整个“十个结”,核心都是在“我”、“我慢”、“自我”作祟,如果你眼上那个翳膜去除掉,就会看到阳光本来就存在,本来众生就在极乐世界里,本来众生就在涅槃里,这时候你才能体会到无为、无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修行人的信心什么时候能坚定?

    正确答案: 当体悟到“三法印”、“四圣谛”,证到初果的时候,信心就会十分坚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