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初禅的五禅支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修四禅八定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实际经历色界是什么、无色界是什么。
    ②帮助内心澄静,以便对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进行如实正观。
    ③内心澄静有助于反观,照见诸结缚进而断除我慢、证果。

  • 第2题:

    如何理解“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呢?


    正确答案: 有两个意思:
    一是你要离开世间的欲界,因进入初禅,已经是来到了色界。要离开欲界才能进入初禅,也就是你要放下很多世间种种的抓取、名利欲望,然后单纯下来才行。
    二是言语寂灭,也就是你头脑里种种妄想杂念没有了,你的心已经单纯安住在方法上面、用出入息法就很单纯的安住在呼吸的生灭上面。

  • 第3题:

    五禅支最难修的是哪一支?


    正确答案: 伺最难修。让心安住下来,对初学者最困难。因为我们的心犹如一匹野马,习惯了跑东跑西,静不下来,所以对伺要下一番苦功夫,需要一段时间,反复练习。要有耐心,坚持用功,冲破这一难关,后面的三个禅支就很容易了。

  • 第4题:

    修止的初禅与止观双运的初禅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寻、伺、喜、乐、一心,是偏于专注修止的初禅。
    觉、观、喜、乐、一心,是止观双运的初禅。

  • 第5题:

    怎么样才能进入有觉有观的初禅?


    正确答案: 处在觉、观的情况下,初学难免背后有一个预期心,慢慢体会这是正常自然的现象,你只要是溶入在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当下越放松、越清醒、越明觉,越容易体会到觉、观、喜、乐、一心,就是要体会到放松的重要。在有所得、有所求、很用力的情况下,没办法进入初禅,你要越放松体会到放松的要领,然后慢慢才能够体会所谓的无为法。

  • 第6题:

    禅宗主张悟修,但有南禅、北禅之分,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南禅主张顿悟,而北禅主张()。


    正确答案:渐悟

  • 第7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呢?

    正确答案: 有两个意思:
    一是你要离开世间的欲界,因进入初禅,已经是来到了色界。要离开欲界才能进入初禅,也就是你要放下很多世间种种的抓取、名利欲望,然后单纯下来才行。
    二是言语寂灭,也就是你头脑里种种妄想杂念没有了,你的心已经单纯安住在方法上面、用出入息法就很单纯的安住在呼吸的生灭上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喜乐二禅支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喜禅支的兴奋频率比较高、比较大、外表十分明显。乐禅支的愉悦频率比较低、比较小、比较微细、外表反映不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禅宗六祖是()。慧能主张“顿悟”,为南禅;()主张“渐悟”,为北禅。后来北禅衰落,南禅成为禅宗主流,并分成“五家七宗”,流传很广。

    正确答案: 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初禅的五禅支是什么?

    正确答案: 寻、伺、喜、乐、一心。
    ①寻:找一个让心安止在上面的方法。简单易行,随时随地可用功的方法最好,佛介绍出入息念最殊胜。(出入息念,把心安止在呼吸上,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鼻头、丹田,或小腹上。丹田的位置比较明显,随着呼吸的进出,丹田会一起一伏,容易觉察。
    ②伺:在找到的方法上用功,全心投入,守住不变。
    ③喜:伺稳定下来,气息平稳,身心放松,自然产生欢喜的感觉,这是身体本能的正常反应。
    ④乐:当喜的感受持续不断,渐渐减弱,趋向平稳、微细,继续保持放松和不迎不拒的状态,乐觉支便产生。喜觉支表现粗大、起伏明显,如喜形于色,欢心跳跃;乐觉支表现微细、安详、心旷神怡。乐觉支持续不断,就进入了禅悦为食的状态。
    ⑤一心:心念集中不散乱,一心一意在一个境界上,坚定不移,不动不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修止的初禅与止观双运的初禅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寻、伺、喜、乐、一心,是偏于专注修止的初禅。
    觉、观、喜、乐、一心,是止观双运的初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修禅定的要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是进入初禅的境界?

    正确答案: 禅定的要领:活在当下,全然的放松,不用力,无所求。寻、伺、喜、乐、一心的五种感觉一齐产生,表示心已定止,进入了初禅的境界。初禅的修持过程,精细、微妙最难修,对每一个修行人都是一道难关,但又必须跨越过去。突破初禅,进入四禅八定不困难。初禅的难题是伺,突破伺,进入初禅不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初禅到四禅属于哪一界?五定到八定属于哪一界?


    正确答案: 初禅到四禅属于色界。
    五定到八定属于无色界。

  • 第14题:

    喜乐二禅支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喜禅支的兴奋频率比较高、比较大、外表十分明显。乐禅支的愉悦频率比较低、比较小、比较微细、外表反映不明显。

  • 第15题:

    禅宗六祖是()。慧能主张“顿悟”,为南禅;()主张“渐悟”,为北禅。后来北禅衰落,南禅成为禅宗主流,并分成“五家七宗”,流传很广。


    正确答案: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秀;

  • 第16题:

    初禅到八定之间的天界是怎么区别的?


    正确答案: 按28层天来讲:欲界六层、色界十八层、无色界四层。
    欲界六层天是:四天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18层天:
    初禅三层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层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三禅三层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九层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无色界4层天:
    五定:空无边处天
    六定:识无边处天
    七定:无所有处天
    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天

  • 第17题:

    初禅、二、三、四禅定是什么样子?


    正确答案: 初禅: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二禅: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三禅: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放下喜)
    四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放下乐)

  • 第18题:

    单选题
    日喀则的扎寺中有合葬塔,其中合葬的班禅中没有下列哪一位?()
    A

    第五世班禅

    B

    第三世班禅

    C

    第八世班禅

    D

    第九世班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禅宗主张悟修,但有南禅、北禅之分,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南禅主张顿悟,而北禅主张()。

    正确答案: 渐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禅宗主张悟修,但有南禅、北禅之分,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南禅主张____,而北禅主张____。

    正确答案: 顿悟,渐悟
    解析:
    禅宗又称佛心宗,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禅宗主张悟修,“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分南禅与北禅。其中,南禅由慧能开创,主张顿悟;北禅由神秀开创,主张渐悟。

  • 第21题:

    问答题
    五禅支最难修的是哪一支?

    正确答案: 伺最难修。让心安住下来,对初学者最困难。因为我们的心犹如一匹野马,习惯了跑东跑西,静不下来,所以对伺要下一番苦功夫,需要一段时间,反复练习。要有耐心,坚持用功,冲破这一难关,后面的三个禅支就很容易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初禅到四禅属于哪一界?五定到八定属于哪一界?

    正确答案: 初禅到四禅属于色界。
    五定到八定属于无色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初禅、二、三、四禅定是什么样子?

    正确答案: 初禅: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二禅: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三禅: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放下喜)
    四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放下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