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见性成佛”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的宗派是()

    • A、唯识宗
    • B、天台宗
    • C、禅宗
    • D、华严宗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单选题
    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的是()
    A

    禅宗

    B

    律宗

    C

    密宗

    D

    净土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单选题
    ()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其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A

    禅宗

    B

    密宗

    C

    华严宗

    D

    净土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禅宗之见性成佛,密宗之当生成佛,此佛与释迦弥陀是异是同?后学以为就愿行圆满上区别,佛是有等级的。然则禅密诸大德,以为然否?又不立文字的心法名曰禅宗,似乎有点勉强,不如‘教外别传’圆融,心法岂是靠修习能成?

    正确答案: 见性成佛,是自性显露之谓,佛者觉也。性为本觉,由迷启悟曰始觉,功夫递进,曰随分觉。至圆满极果,曰究竟觉。当生成佛,乃修法时,三密相应,观成本尊,大德常在定中者,另当别论,普通学人,出观仍是凡夫。释迦弥陀,皆究竟觉,常住寂光,似在弥勒未来以前,无有比伦。此外尚有藏通别圆诸说,是亦不同。禅宗不立文字,乃一时之权巧,并非随便云云,无头乱修。必经名师,逗引开悟,悟为见道,见道而后修道,方不歧中又歧,见性而后研教,方契如来实义。此必有如猫捕鼠,如鸡孵卵之苦功,且须要如丧考妣,大死一番之精神,各有宗承,各有家风。绝非闭门造车,盲人瞎马,不能只见几个口头野狐之流,遂谓禅宗尔尔,则大误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的是()

    • A、禅宗
    • B、律宗
    • C、密宗
    • D、净土宗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见性成佛

    正确答案: 佛教禅宗基本思想之一,主张通过般若智慧彻见自心佛性,以达到成佛目的的一种教义。《坛经•般若品》:“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禅宗认为“佛性”和“智慧”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故不重读经、坐禅、礼佛、戒律等佛教休息形式,提倡“识自本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的宗派是(  )。
    A

    唯识宗

    B

    天台宗

    C

    禅宗

    D

    华严宗


    正确答案: A,C
    解析:
    禅宗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特征,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第8题:

    问答题
    禅宗的“见性成佛”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吗?

    正确答案: 禅宗的“见性成佛”单就“见性”二字讲,指获得性空正见。
    获得性空正见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佛不但要有见性智慧,还要有以福德资粮为因缘的报身、化身,即色身。
    单一的见性智慧是大小乘共有的,只能破除粗分的烦恼障,获得小乘的四圣果。成佛还要完成以大慈大悲心和利众成佛心(菩提心)为动力的六波罗行,即菩萨大行。
    见性真智是破除见惑获得的成就,在见道时就可以获得,但其圆满在佛道,即无学道。
    见性到成佛,中间还要经过一地到十地的修道。按《现观庄严论》的观点,从见道到十地,要经过两个阿僧祗劫的修持。
    所以说,成佛必然见性,见性未必是成佛。
    密宗的“即身成佛”是“今生今世成佛”,这“成佛”指的是成就破除二障、具备色法二身的真佛,而不是指单一的“见性”。一生能完成相当于三个阿僧祗劫的福慧资粮,这正是密法的不可思议之处。
    但即身成佛并不是一切密法的特点,在四部密法中,只有无上密才有即身成佛的殊胜法门。虽然无上密有即身成佛之法,但修无上密的人未必都能成佛,原因是即身成佛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并不是随便念念咒,观想观想就能成佛。
    正如宗喀巴大师说的那样:“密法光靠法的殊胜不行,还要修学密法的人根器殊胜。”又说:“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弟子成就的速度比单修显法的人快,不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的人成就的速度反而比修显者慢。因为,显法虽然成佛的速度慢,但可以成佛,单独修密法成不了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