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派()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A、柯尔伯格B、艾里克逊C、杜威D、赫尔巴特

题目

认知学派()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 A、柯尔伯格
  • B、艾里克逊
  • C、杜威
  • D、赫尔巴特

相似考题
更多“认知学派()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A、柯尔伯格B、艾里克逊C、杜威D、赫尔巴特”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杜德海姆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提出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答案:D
    解析:
    柯尔伯格用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 第3题:

    道德的“蕊难故枣法”由( )研宄,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A、柯尔伯格
    B、皮豫杰
    C、布卢姆
    D、克拉斯沃尔


    答案:A
    解析:
    柯尔伯格研究了道德的“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故选A。

  • 第4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中,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 第5题: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 )或( )。( )


    答案:
    解析:
    对外力的屈从,逃避惩罚

  • 第6题:

    心理学家(  )运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A.德国的赫尔巴特
    B.美国的艾里克森
    C.美国的科尔伯格
    D.德国的科尔伯格

    答案:C
    解析:
    科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 第7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柯尔伯格
    • B、杜威
    • C、涂尔干
    • D、马卡连柯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夸美纽斯和马卡连柯
    • B、杜威和马卡连柯
    • C、赫尔巴特和杜威
    • D、赫尔巴特和蒙台梭利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①服从和惩罚定向阶段。
    ②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2)习俗水平:
    ①好孩子定向阶段。
    ②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②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 第10题:

    单选题
    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裴斯塔洛齐

    D

    柯尔伯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

    柯尔伯格

    B

    杜威

    C

    涂尔干

    D

    马卡连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 )的观点。

    A、行为学派

    B、认知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者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海因茨先生“偷"药是不对的,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
    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定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2)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
    1.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情况,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第一种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人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
    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同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社会交往等有关。
    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 第15题: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答案:D
    解析: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人有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 第16题:

    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答案:D
    解析:

  • 第17题:

    请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柯尔伯格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其具体内容是:
    (1)道德发展与认识发展
    该理论认为:道德的发展是整个认识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发展的过程;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判断能力发展不可少的条件,但也是不充分的条件;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配;个体的道德发展沿着垂直和水平两个序列发展,垂直序列的发展是由道德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推移,水平序列的发展是从逻辑认识发展经社会认识发展向道德认识发展和道德行为成熟的推移。
    (2)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道德的发展
    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问题时,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虚构一些故事,用问答的方式讨论故事中人物行为的道德性质。
    (3)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模式。三种水平的内容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这一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判断并没有固定的准则概念,而是以是否会受到惩罚和是否服从父母或权威人物的命令为准则。
    第二阶段: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这阶段儿童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能取得成功,获得奖赏,满足相互间的需要,其行为就是好的。它带有浓重的互利交换的实用主义色彩。儿童的道德判断往往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②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这一水平也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在这一阶段上,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悦于人、有助于人或获得别人的赞赏。所以,他们判断道德行为好坏主要根据是看是否被人们赞许。
    第四阶段: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这时儿童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准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③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它表现为个人的义务感、责任感。这一水平也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这个阶段的道德判断特别看重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即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同时,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帮助人们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是可以改变的,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才显得更为重要。
    第六阶段: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它完全诉诸个人的良心和人类普遍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就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而言,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 第18题:

    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裴斯塔洛齐
    • D、柯尔伯格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对道德两难故事的是()。

    • A、柯尔伯格
    • B、瓦龙
    • C、皮亚杰
    • D、艾里克森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
    • B、柯尔伯格
    • C、班杜拉
    • D、杜威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杜威

    B

    马卡连柯

    C

    班杜拉

    D

    科尔伯格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对道德两难故事的是()。
    A

    柯尔伯格

    B

    瓦龙

    C

    皮亚杰

    D

    艾里克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

    斯腾伯格

    B

    柯尔伯格

    C

    艾里克森

    D

    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柯尔伯格将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对此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