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蚊媒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蚊媒传染病的特点是严格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区性、有大量与媒介蚊虫接触的易感人群。

  • 第2题: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和()传染病。


    正确答案:消化道;血液;体表

  • 第3题:

    人类传染病的70%~80%由病毒引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简述人类睡眠分哪几种?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以慢波为主,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逐渐加深的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桥脑-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异相睡眠又常称为快速眼动睡眠。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
    睡眠一期(入睡期),行为上安静困倦开始进入睡眠状态,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脑电活动(以8-13次/秒的α节律为主)。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在慢波睡眠的四期。
    在异相睡眠中,最有特征的行为变化是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与异相睡眠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桥脑、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层中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波。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声称正在做梦,尚可陈述梦境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以视觉变换为主。

  • 第5题:

    空间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对拓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空间技术是当代高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的是遥远的外层空间,利用的是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者空、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等环境资源以及太阳能和其他天体上的物质资源等。因此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技术的特点,主要有:
    1、空间技术有着复杂和特殊的技术要求(如特殊的火箭推进技术、特殊的航天材料技术、特殊的轨道控制技术、特殊的生命保障技术等)
    2、空间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技术(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集中应用了20世纪一系列工程技术的最新成就)
    3、具有获取遥远的大范围空间信息的特征【站得高、看得远、信息多、传得快、质量好、用钱省(成本低)】
    4、空间技术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如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发射场、测控系统、回收系统、跟踪及信息处理系统和其他保障系统等)
    5、空间技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空间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空间技术的应用具有全球范围和全球目的。如全球通讯、导航、定位、气象预报、资源勘测等;空间活动的趋势是加强国际合作及全球性计划)。
    空间技术对拓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大意义:
    目前空间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科学探测与研究、卫星通信与对地观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它不仅在探索物质结构、自然奥秘中取得巨大的进展,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宇宙空间作为人类的第四环境,有着地球上不具有的优越条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空间资源。卫星资源的利用已经为人类带来的信息革命等巨大成果,21世纪在太空工业、空间发电站、开发月球资源,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建立太空城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随着人们对空间的不断认识、研究、开发和应用,在寻访地外智慧生命方面也会有所收获。此外也为人类有朝一日移居别的星球作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 第6题:

    1993年14部委文件以后城市社区服务的新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相适应的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服务);
    (2)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3)明确了社区服务业的基本任务;
    (4)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5)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6)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的价格体系,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以有偿服务为主的方式,建立起标准有别的服务价格体系;
    (7)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也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8)加强社区服务业的宏观管理,由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规划和政策,实行行业宏观管理,进行行亚指导和提供服务。

  • 第7题:

    人类已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天花

  • 第8题:

    问答题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
    (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人类睡眠分哪几种?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以慢波为主,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逐渐加深的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桥脑-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异相睡眠又常称为快速眼动睡眠。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
    睡眠一期(入睡期),行为上安静困倦开始进入睡眠状态,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脑电活动(以8-13次/秒的α节律为主)。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在慢波睡眠的四期。
    在异相睡眠中,最有特征的行为变化是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与异相睡眠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桥脑、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层中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波。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声称正在做梦,尚可陈述梦境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以视觉变换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人类作用与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这一种行为必须是以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作为物质基础,不存在不产生物质流动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
    ②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与效果,一定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人类mtDNA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线粒体基因中,小的(12S)和大的(16S)rRNAs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间隔中有一个tRNA基因。人类线粒体DNA组成了一个紧密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和rRNA基因连接,其间很少或无间隔存在。线粒体DNA对于大部分mRNA都没有编码链终止的密码,取而代之的是在转录本的末端带有U或U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 第14题: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第15题:

    人类mtDNA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线粒体基因中,小的(12S)和大的(16S)rRNAs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间隔中有一个tRNA基因。人类线粒体DNA组成了一个紧密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和rRNA基因连接,其间很少或无间隔存在。线粒体DNA对于大部分mRNA都没有编码链终止的密码,取而代之的是在转录本的末端带有U或UA。

  • 第16题: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对流层对人类环境特别重要?


    正确答案: 主要特点:
    (1)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大气的垂直混合作用强,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对流层内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也是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层。

  • 第17题: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
    (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 第18题: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有以下特点:
    A.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B.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D.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 第19题:

    问答题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正确答案: ⑴自古至今,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⑵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人类早期自然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和()传染病。

    正确答案: 消化道,血液,体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1993年14部委文件以后城市社区服务的新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相适应的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服务);
    (2)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3)明确了社区服务业的基本任务;
    (4)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5)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6)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的价格体系,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以有偿服务为主的方式,建立起标准有别的服务价格体系;
    (7)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也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8)加强社区服务业的宏观管理,由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规划和政策,实行行业宏观管理,进行行亚指导和提供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类传染病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①由于耐药株和变异菌株病原体的出现导致了某些传统传染病的再度爆发和流行,如抗药株引起疟疾、登革热、结核的发病。
    ②环境改变诱发传染病的流行,如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导致媒介昆虫超常繁殖,造成登革热和疟疾的流行。
    ③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助长了传染病的传播。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增加了人群的相互接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医院中广泛采血、输血、透析可引起病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发生等。
    ④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先后发现了40余种新传染病。根据新传染病在人类存在的历史及被发现的过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某些疾病早已存在,但未被认识的传染病。第二类是确认了已知传染病的病原体。第三类是某些传染病过去并不存在,属于人类新发现的传染病
    可见全球人类又一次处在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之中,而且是新、旧两类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