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传播流程研究。”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李普曼对传播效果研究的贡献


    正确答案: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政治家、专栏作家、美国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贡献有:
    (1)舆论及宣传研究
    (2)提出“拟态环境”“刻板印象”
    (3)大众传播效果的洞见
    (4)把关研究
    (5)传播与民主政治的分析。

  • 第2题:

    从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领域有()

    • A、传播流程研究
    • B、议程设置理论研究
    • 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 D、使用与满足研究

    正确答案:A,C,D

  • 第3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6个步骤。


    正确答案:选择课题、确定研究客体、研究设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结论。

  • 第4题:

    《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组成了一首“三步曲”,这首“三步曲”主要涉及()。

    • A、说明性传播研究
    • B、传播流程研究
    • C、使用与满足研究
    • D、有限效果研究

    正确答案:B

  • 第5题:

    论述在传播效果研究中,“传播流程”研究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所谓传播流程(CommunicationF1ow),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1944)、卡兹等人的《人际影响》(1955)、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1962)等。他们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及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其中包括: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所谓政治既有倾向,指的是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2)“选择性接触”假说。“IPP指数”分析进一步显示,人们的“政治既有倾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这次调查还发现,在人们作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
    (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既有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以及意见领袖的发现,揭示了传播效果产生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制约因素。“强化”效果:即大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强化效果;“结晶”效果: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的效果;“改变”效果:使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转性变化的效果。《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可以说是“传播流程”研究的三部曲。这些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着众多的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

  • 第6题:

    什么是传播流程研究及它所产生的三项主要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所谓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出发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人际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

  • 第7题:

    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 A、传播流程研究
    • B、”知识格差“研究
    • C、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
    • D、”使用与满足“研究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传播模型的测试流程。

    正确答案: 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测试计划→传播模型测试选点→传播模型测试路线选择→测试环境搭建→测试参数配置及拍照→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校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简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1)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持批判态度,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促销文化”已经极为常见,甚至成为了一种倾向,大众传媒是如何表现和强化“促销文化”的成为重要的课题;
    (2)传媒以何种方式和手段剥夺了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应当成为研究的焦点;
    (3)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来使人们被剥夺的基本价值得以恢复,乃是研究的目的。

  • 第10题: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课题。


    正确答案:①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关系;
    ②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③“信息沟”、“知识沟”与社会平等;
    ④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
    ⑤信息社会中的社会病理。

  • 第11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六程序。


    正确答案:(1)选择课题;
    (2)确定研究客体;
    (3)研究设计;
    (4)搜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

  • 第12题:

    简述“传播流程”的含义及其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所谓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人际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他们提出了对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包括:
    ①“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指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②“选择性接触”假说:“IPP指数”分析进一步显示,人们的“政治既有倾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③“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④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强化”效果、“结晶”效果、“改变”效果。

  • 第13题:

    简述传播模型的测试流程。


    正确答案: 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测试计划→传播模型测试选点→传播模型测试路线选择→测试环境搭建→测试参数配置及拍照→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校正。

  • 第14题: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进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领域有三个,它们是()

    • A、“皮下注射”研究
    • B、“有限效果”研究
    • C、传播流程研究
    •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 E、“使用与满足”研究

    正确答案:C,D,E

  • 第15题:

    下列著作(研究报告)中,不属于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是()。

    • A、《人民的选择》
    • B、《个人影响》
    • C、《大众传播效果》
    • D、《创新与普及》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

    正确答案: 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流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媒体与传播对象产生双向互动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