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
更多“简述传播流程研究的三部曲。”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著作(研究报告)中,不属于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是()。

    • A、《人民的选择》
    • B、《个人影响》
    • C、《大众传播效果》
    • D、《创新与普及》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的特点、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①“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纯效果”。
    ②研究内容***:“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不明示结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③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制对照法等,在实验中这些方法是综合使用的。

  • 第3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正确答案:研究工作实际展开的基本顺序和步骤:
    ①选择课题;
    ②确定研究客体;
    ③研究设计;
    ④搜集资料;
    ⑤分析资料;
    ⑥结论。

  • 第4题: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意义。


    正确答案:通过对各类传播效果的性质,产生过程,制约因素的考察,把握传播活动的一般性规律,特殊规律,来加深对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认识。

  • 第5题:

    《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组成了一首“三步曲”,这首“三步曲”主要涉及()。

    • A、说明性传播研究
    • B、传播流程研究
    • C、使用与满足研究
    • D、有限效果研究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是:《()》、《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


    正确答案:人民的选择

  • 第7题:

    简述“传播流程”的含义及其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所谓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人际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他们提出了对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包括:
    ①“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指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②“选择性接触”假说:“IPP指数”分析进一步显示,人们的“政治既有倾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③“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④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强化”效果、“结晶”效果、“改变”效果。

  • 第8题:

    简述传播模型的测试流程。


    正确答案: 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测试计划→传播模型测试选点→传播模型测试路线选择→测试环境搭建→测试参数配置及拍照→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校正。

  • 第9题: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进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领域有三个,它们是()

    • A、“皮下注射”研究
    • B、“有限效果”研究
    • C、传播流程研究
    •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 E、“使用与满足”研究

    正确答案:C,D,E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传播模型的测试流程。

    正确答案: 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测试计划→传播模型测试选点→传播模型测试路线选择→测试环境搭建→测试参数配置及拍照→传播模型测试→传播模型校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

    正确答案: 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流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媒体与传播对象产生双向互动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传播流程研究。


    正确答案: 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 第13题:

    从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领域有()

    • A、传播流程研究
    • B、议程设置理论研究
    • 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 D、使用与满足研究

    正确答案:A,C,D

  • 第14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6个步骤。


    正确答案:选择课题、确定研究客体、研究设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结论。

  • 第15题:

    简述传播学研究的六程序。


    正确答案:(1)选择课题;
    (2)确定研究客体;
    (3)研究设计;
    (4)搜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

  • 第16题:

    简述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一调查研究:1.类型2.基本过程
    二抽样调查法
    1.随机抽样技术(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多级抽样
    2.问卷设计(1)构成(2)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3)问题的回答方式
    三内容分析法
    1.定义和特点
    2.课题和用途
    3.程序和技术(1)分析对象的选定(2)内容的解析操作(3)量化表示的方法
    四控制实验法
    1.用途
    2.基本程序和技术(1)内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的反应。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 第17题:

    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


    正确答案:两层含义:
    一是指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力乃至操纵。这层意思可以概括为施控。
    二是指传播者受其时代和社会的制约,不得不屈从于外界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各种压力,从而成为某个集团的吹鼓手。这层意思可以概括为受控。
    总之,所谓控制是包含着施控与受控两个方面含义的。

  • 第18题:

    论述在传播效果研究中,“传播流程”研究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所谓传播流程(CommunicationF1ow),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1944)、卡兹等人的《人际影响》(1955)、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1962)等。他们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及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其中包括: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所谓政治既有倾向,指的是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2)“选择性接触”假说。“IPP指数”分析进一步显示,人们的“政治既有倾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这次调查还发现,在人们作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
    (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既有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以及意见领袖的发现,揭示了传播效果产生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制约因素。“强化”效果:即大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强化效果;“结晶”效果: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的效果;“改变”效果:使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转性变化的效果。《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可以说是“传播流程”研究的三部曲。这些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着众多的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

  • 第19题:

    什么是传播流程研究及它所产生的三项主要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所谓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出发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人际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

  • 第20题:

    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 A、传播流程研究
    • B、”知识格差“研究
    • C、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
    • D、”使用与满足“研究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填空题
    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是:《()》、《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

    正确答案: 人民的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