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明国粹”上,学衡派的认识不包括()。
第1题:
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是:
A、时间的长短
B、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
C、以实际产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
D、以两年为界限
第2题:
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属( )
A、整体审察
B、脉症合参
C、以常衡变
D、见微知著
E、司外揣内
第3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
第4题:
国粹派与学衡派不同,对于国学,前者强调保存,后者强调发展。
第5题:
明末,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称谓中国学术,以区别于“西学”。
第6题:
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与《学衡》相呼应的是章士钊在《()》上的复古论调。
第7题:
1921年至1926年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流派有()
第8题:
在发刊词中提出“论究学术,闻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复古主义流派是()。
第9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尊孔读经,读经救国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第10题:
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
要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中学西学新旧兼学,同样重要。
中学是本原,西学是辅助。
第11题:
整体审察
脉症合参
以常衡变
见微知著
司外揣内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与自然科学不同的还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
第14题:
现代调剂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叙述正确的是()。
第15题:
《学衡》杂志于1911年由吴宓、梅光迪等人领导创刊,“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是学衡派宗旨之一。
第16题:
国粹派张之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第17题:
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
第18题:
“学衡派”的宗旨是()。
第1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
第20题:
甲寅派
学衡派
国粹派
礼拜六派
第21题:
国粹派
鸳鸯蝴蝶派
学衡派
民族主义文学
甲寅派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