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这篇文章中描写作者是在哪个季节放风筝?
第1题:
第2题:
清明为何也放风筝?
清明节有不少独特习俗,比如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还常常在清明节放风筝。放风筝作为清明习俗之一,流传已久。从元宵节后放风筝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明节,所以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古时放风筝是一项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放掉身上的“晦气”。
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于是有人便将自己的苦恼事写在纸上,扎在风筝上,让它随着风筝一去不复返。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放风筝早已冲去旧时的“巫术”色彩,人们只不过是借此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如今放风筝成为了一项颇受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人们在户外放风筝大大舒展了平日紧张严肃的气氛,调节了忙碌的生活节奏。
第3题:
对放风筝的地点有何要求?
第4题:
在电线附近放风筝没有关系。
第5题:
在防护通道内不得在电力线路附近射击和放风筝。
第6题:
《古文观止》中收录的哪篇文章描写的是云龙山上的景色?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作于何年何月?
第7题:
《咬文嚼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第8题:
《秋夜》这篇文章中,作者同情的对象是()
第9题:
《都江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第10题:
爱屋及乌
哗众取宠
见利忘义
自以为是
第11题:
放风筝时要有风
只有春天才能放风筝
断了线的风筝可以自由飞翔
自由是需要约束的
第12题:
第13题:
在高压线下放风筝时,要注意风向,避免风筝缠绕在高压线上。( )
第14题:
在什么季节放风筝对身体健康最有益()
第15题:
重阳节为什么放风筝?
第16题:
《先妣事略》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深情?
第17题:
仅根据以上这段话,这篇文章的作者会反对以下哪个现象?()
第18题:
广东放风筝最佳的季节是()
第19题:
先妣事略》这篇文章的主要魅力在于()
第20题: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第21题:
下列关于《荷塘月色》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第22题:
第23题: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家和妻子一起赏荷的情景
这篇文章写作者去异地旅行途中所见的美丽荷塘
作家在荷塘边体会到了独处的妙处
作家对荷塘景物描写并不细致,而只是看重自己的主观感受